來源:廣州日報
據工人日報報道,2月16日至3月31日,河南226家景區的首道門票對游客免費。這是近兩年來全國多地為提振文旅消費而陸續推出景區門票減免活動的一個縮影。
一些景區在門票免費后成功“出圈”,收入不降反升,發展喜人。原因何在?因為,門票雖小,卻關系著旅游產業的方向。當景區擺脫了“門票依賴癥”,便會擯棄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著眼于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景區不但“流量”有了保證,而且效益也有了提升。
過去,門票經濟依托以觀光為主的客源,成了一塊旱澇保收的“肥田”。當觀光的游客量穩定增長,門票經濟便不會輕易萎縮。如此引發的一連串弊端是,景區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經營模式單一,服務質量縮水,抗經營風險能力不足。然而,旅游經濟并不能和門票經濟畫等號。旅游的需求類型正在變得多元化,依賴門票收入的觀光游模式亟待突圍。特別是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類型的景區,門票更應體現公共資源的公益性。如果繼續守著門票經濟的“小算盤”,只會失去旅游市場的“大棋局”,并且錯過自我成長的“敏感期”。
可以說,靠門票收入創造旅游收入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引導游客在目的地進行二次消費正在成為市場發展的關鍵轉折點。面對挑戰和機遇,景區應當如何應對?首先,景區應當趁此機會冷靜審視自身定位,因地、因時制定發展策略。譬如,依托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的景區應當主動減免門票收費,主題公園類型的景區門票則可以適度接受市場調節。其次,景區應當借助文化賦能、場景營造和數字化轉型,不斷創新旅游業態和產品,開辟深度體驗空間。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據工人日報梳理,推出景區免門票活動的省份,通常也會對參與活動的景區、組織游客來當地旅游的旅行社等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有的還會分批次發放使用范圍較廣的文旅消費券。這將為旅游業轉型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全域旅游,做強全產業鏈。
盡管疫情仍是影響今年旅游業復蘇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宏觀經濟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在旅游領域會有更明顯的體現,但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2021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指出,隨著科學研判、分類指導、動態調整、精準防控機制越來越成熟,2022年旅游業復蘇向上的進程不會停止,創新發展的勢頭不會減弱,優質文化產品和旅游服務供給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這正是當下旅游業轉型發展的機遇所在。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