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提 到五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老師_五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大家在熟悉不過了,那你是否知道五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老師_五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嗎?快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相關資料圖)
1、五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征: 一、 是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
2、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這一心理,仍把孩子當小孩子看待,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與父母作對。
3、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會讓孩子的情緒、情感發生很大的變化。
4、面對這一情況,家長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二.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
5、在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從不會過多的去想“為什么”,他們認為家長和老師的話就是真理。
6、但是,到了四年級后,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其次,這與父母不了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有關。
7、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
8、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9、四、五年級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呢?方法一: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10、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他是在為父母而學習。
11、父母越是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
12、方法二:告訴孩子——你要為理想而學習也許父母們試圖用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說服孩子要好好學習,然而,父母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四年級的孩子,正處于思維的高速發展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父母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
13、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他們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學習。
14、方法三:父母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
15、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學習好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
16、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來獎勵她,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有個錯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
17、 方法四:父母對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不要太過嚴厲在小學一至三年級,孩子是沒有理性思維能力的,父母要求什么,他們就會做什么,父母說什么,他們就會聽什么。
18、此時,父母的嚴厲可以起到作用。
19、但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就會適得其反。
20、 三. 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在孩子讀三年級之前,,家長可以多問孩子快樂、少問學習,但到了四、五年級,家長就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了。
21、這種關注并不意味著家長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學習,每天都要對孩子提及學習的事情。
22、而是說,在四、五年級這個學習成績即將定型期,家長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興趣、幫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23、方法一:經常給孩子“積極地暗示”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自于他們的自我激勵外,還需要來自于父母的賞識和鼓勵。
24、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家長說他聰明,他就聰明;家長說他笨,他真的會變笨,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暗示”作用。
25、消極的暗示:“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課不是很好”;“我家這孩子,成績還可以,就是記憶力不好”;即使是家長對別人謙虛客套的說法,孩子聽到耳朵里,也會認為這是家長對自己的評價。
26、在這種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變笨、變差了。
27、正確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記憶力不好,在學習方面真的有缺點,家長也千萬不可輕易批評孩子。
28、積極的暗示:“你很聰明”;“你在媽媽心中是最棒的!”“你將來一定是一個大人物。
29、”方法二: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到了四年級,如果父母再逼著孩子去學習,孩子就要產生逆反心理了。
30、明智的父母不是逼著孩子去學習,而是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31、方法三:父母要謹慎對待“陪讀”很多家長每天晚上都輔導孩子做作業、為孩子檢查作業,這種陪讀現象是毀滅孩子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的最大“殺手”。
32、家長在為孩子檢查作業時,把他們的錯誤都指出來了。
33、這時,孩子就懶得去思考了,有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里,就照著父母所說的答案寫上了,更不用說去改正壞毛病了。
34、并且,當孩子有了依靠時,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都會明顯地降低。
35、 四.是孩子習慣的定型期專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四或五年級是一個“分水嶺”。
36、也就是說,在四、五年級之前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這些好習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級之后,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惡習,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否則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37、方法一:給孩子創造好習慣形成的好環境任何一種好習慣的培養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任何一種壞習慣的改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
38、父母一定要記住這樣一條真理:孩子的好習慣越早培養越好。
39、方法二: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習慣生活習慣:勤勞、講衛生、講禮貌、有愛心、能夠體諒他人;學習習慣:愛思考、細心、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性格:堅強、勇敢、樂觀、積極。
40、方法三: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好習慣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做家長的不能企圖孩子“一口吃個胖子”。
41、利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加法原則,讓孩子慢慢來。
42、壞習慣也是一點點改正過來的,這樣做不僅能保護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戰勝自己的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大增。
43、 五、是孩子道德情感發展的重要轉折期方法一: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偏差預防定勢效應定勢效應是指,家長對孩子產生了某種固定的看法,對孩子的評價總受這種固定看法的影響。
44、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孩子的行為。
45、2、克服光環效應光環效應,就是以偏概全的意思。
46、也就是說,由于孩子出現了某些缺點,就彌蓋了孩子所有的優點,認為孩子“一無是處”;由于孩子有了某項優點,就彌蓋了孩子所有的缺點,認為孩子“一切都好”。
47、如果家長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總是誤解孩子,孩子就會變得十分叛逆。
48、方法二:杜絕打罵,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從道德情感方面來講,父母的粗暴會使他們越來越叛逆,道德水平越來越糟糕;而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則會使孩子愿意與父母溝通,從而使孩子的道德水平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
49、方法三:在孩子的行動問題上下工夫孩子在道德品質方面出現言行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在這個時候,他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而不是責怪和批評。
50、方法四:利用潛移默化的暗示法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51、 應該是有些叛逆。
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嗎?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精選220句)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
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整理的項目合作實施方案
項目合作實施方案5篇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
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創作于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下面是《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不夠充分?為大家整理的退學申請書
退學申請書(精選12篇)在一步步向前發展的社會中,申請書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廣泛,申請書不同于其他書信,是一種專用書信。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
都有哪些類型的話語呢?為大家收集的感恩老師的話精選150句
感恩老師的話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越來越多人喜歡發表話語,話語是特定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那么都有哪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