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3D打印頸椎置換術令患者重獲新生 全球短訊

來源:沈陽網  

患者因頸部外傷導致生活質量低下,沈陽市第十人民醫院采用3D打印頸椎置換術,讓患者重獲新生。3月20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頸痛困擾多年保守治療病情逐步加重


(資料圖片)

今年54歲的陳先生,在二十年前頸部受到外傷,劇烈疼痛導致他走路特別慢,甚至不敢轉身、回頭。2004年在當地醫院做了頸椎6-7的前路固定融合手術。

兩年前,陳先生感覺頸部疼痛有所加重,連翻身和起床都特別吃力,還摔倒過幾次,吃飯、喝水、吞咽困難,還時常流口水。去年9月,疼痛再次加重,使得陳先生雙手無力,而且麻木越來越重,已經無法下地行走。

前幾日陳先生到沈陽市第十人民醫院骨一科就診,該科主任柳盛春經過仔細診察,發現患者病情已經發展到頸椎多個椎體感染,同時還有多個節段的不穩定和內固定的松動,后方的椎管變窄,脊髓在椎管里被卡壓,想要徹底解決,只能手術治療。

手術困難重重

醫生面對棘手問題

可是,要實施手術,一系列問題擺在柳盛春團隊面前。陳先生頸椎前路做過一次手術,是否存在粘連,粘連會不會影響需要切除的椎體?由于第一次手術距離現在已經快20年了,當年用的什么器械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配套的器械?能不能取下來上一次手術的鋼板?這些都是棘手的問題。

柳盛春告訴記者,患者第一次手術固定的是頸椎6-7,目前看已經有松動和感染了,這次手術一定要把病變的椎體切得徹底才行,這就意味著需要切除掉三個椎體。

14小時復雜手術

患者擺脫多年頸痛

經過一次次的閱片、查體、與患者家屬反復溝通,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一期把頸椎的前路后路都固定上,手術計劃切掉三個椎體,通過術前反復在電腦上測量需要切除的范圍和長度,反復與工程師溝通確認,最終柳盛春團隊為患者量身定制了專屬于陳先生的3D打印的假體。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醫生將市場上能找到的頸椎前路器械都借了過來,就怕術中取鋼板的時候器械不匹配。

手術中,柳盛春小心仔細地顯露手術的范圍,第一次手術的鋼板被順利取下,可是由于患者頸椎反復感染,已經出現嚴重的硬化,稍有震動會加重脊髓的損傷,柳盛春只能用超聲骨刀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地切骨頭。切除三個椎體,普通情況可能十幾分鐘就能完成,但這三個椎體硬是用了五個小時才切除。面對復雜的病情,骨科團隊一絲不茍,在歷經14小時后,手術終于順利完成。

術后,陳先生走路已經不再需要家屬的攙扶,自己就可以行走,也沒有了疼痛的感覺。“感謝醫生妙手回春讓我擺脫多年頸痛?!标愊壬屑さ卣f。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樊華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