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四用”,課堂作業融合新樣態

來源:中國教師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數量,用少量、優質的作業幫助學生獲得典型而深刻的學習體驗。”何為“典型而深刻”?即鮮明集中、直抵素養發展的作業,體現優質、高效。“雙減”以來,浙江省重點推動“三減三增”,即減作業、增睡眠,減補習、增運動,減刷題、增實踐?!半p減”背景下,要改變語文課堂的“少、慢、差、費”,更要把優質作業融進課堂。

這里的作業包括課后習題和作業本中的關鍵題目,將其引進課堂,目的是作為學習活動設計的依據,并著力在課堂中完成,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目標導引的“選用”。一堂課時間有限,必然要集中目標,“眉毛胡子一把抓”將導致繁雜低效,課后習題和作業本中關鍵題目的有效選用就是服務目標的達成。一位教師執教《憶讀書》,選用作業本第六題(即課后第3題)進行教學。學生先獨學,想想自己是否贊同作者的讀書方法?聯系平時的閱讀經驗,用關鍵詞列出自己的理由;隨后合作學,進行小組辯論交流,提供句式“我贊同(不贊同)???????,因為??????”。接著全班交流,正反兩方互辯;在此基礎上,聯讀作業本第六題和《秦牧談讀書》片段,印證辯論主題,梳理信息。


【資料圖】

觀察這節課,教師直接選用課后習題這一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清晰、緊湊,句式的提供也支持了學生觀點的更好表達,活動目標指向“個性化讀書經驗”及審辯式思維的發展,利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

重點突破的“化用”。浙江省編《語文作業本》的編寫原則體現“緊扣教材,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立足課堂,體現導學助教功能”等,是學習活動的組成部分。課堂中,對作業本的“化用”就是把作業題作為設計學習活動的載體,設計作業題的導學過程,起到重點突破的功效。一位教師執教《海上日出》一課,借助作業本第三題“給句子排序”討論作者如何寫太陽的變化。排序后,先請學生自主圈出描寫太陽變化的關鍵詞,接著展開小組討論,梳理關鍵詞,請組長寫在詞卡上板貼;然后引導縱向看板貼的關鍵詞,發現作者是從“形狀、顏色、亮光”三個角度來表達,從橫向看發現一個時間點上,作者寫太陽的形狀、顏色、亮光等方面,可謂精彩;隨后安排小練筆“多角度寫海上日出時海水的變化”;最后聯讀劉白羽《三峽日出》,比較日出景象異同,感受自然偉大。

這樣設計,用作業本第三題這一支點撬動整個板塊,全時空聚焦“怎樣寫出變化”,重點突破。課堂幾個邏輯關聯的學習活動起承開合、張弛有度,使學生學習更生動、深入,體現作業設計的“典型而深刻”。

學情指向的“創用”。所謂“創用”指的是辯證對待作業題目,作業本上的部分題目既不能因為完成不了“置之不理”,也不能“照單全收”?!皠撚谩本褪歉鶕W情出發進行有機使用。《盤古開天地》作業本第四題融合了課后第一、第二題,題目設計不是簡單讓學生抄一抄、選一選,而是建立在學生真正理解“神奇想象”和“神話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這恰恰就是這個單元語文要素2“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的體現。溫州一位教師執教這節課時,從學情出發創造性分解、重組、融合,師生先共學第二自然段,理解“神奇想象”和“神話人物形象”,然后讓學生合作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進行微課小助手示范導學:小組合作學習,組員分工,認領任務(組員1說說神奇的想象,組員2讀出神奇,組員3想象畫面,說人物形象,組長則組織小組交流與展示)。

課堂合作學習后,組長主持小組匯報展示,我們看到每個孩子學有路徑、學有梯度、學有支撐、學有展示,取得了良好效果。

實踐創造的“拓用”?!半S著學段升高,作業設計要在識記、理解和應用的基礎上加強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為學生發揮創造力提供空間?!毙抡n標對作業設計賦予了新理念、新功能。一位教師執教《蟋蟀的住宅》一課,學生在學習蟋蟀住宅的特點后,設計了一個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的作業:建筑界的最高榮譽是“魯班獎”,今天蟋蟀的住宅要參評“魯班獎”,請你為其參評寫“競選宣言”,可以從多個角度(包括蟋蟀的精神)來表達。考慮到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教師也為學生提供了支架:“……它慎重選址……住宅的外部特點是……內部構造和裝修……蟋蟀投入了……”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積極為蟋蟀參評“魯班獎”發布宣言,氣氛活躍。

上述課例中,教師實際上是落實課后第二題“用自己的話介紹蟋蟀住宅的修建過程,想想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教師創造性搭建“魯班獎”這一實踐情境,將閱讀與社會生活聯結,用“競選宣言”把零散信息進行統整,不僅學用語言,也是發展思維,體現了“素養作業”的設計要求。

(作者系特級教師、浙江省樂清市育英寄宿學校校長)

關鍵詞: 人物形象 學習活動 的基礎上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