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2022年度沈陽科技創新十件大事

來源:沈陽網  

編者按

賡續沈陽創新基因,推進科技自立自強。2022年,沈陽市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中,沈陽科技創新事業乘勢而上、腳步鏗鏘,一大批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了沈陽力量、沈陽智慧。


(相關資料圖)

科技成就鼓舞人心,矢志創新催人奮進。沈陽市科學技術局聯合多部門開展的2022年度沈陽科技創新十件大事評選已經揭曉,讓我們共同感受沈陽科技創新的磅礴力量。

1

體系化推動科技成果

本地轉化率大幅提升

沈陽市進一步健全完善“東北科技大市場平臺—技術轉移協會—技術轉移機構—技術經紀人”技術轉移服務體系,鼓勵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發展。全市擁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6家、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35家、市級技術轉移機構57家,全市技術經紀人(經理人)超過900人。加快建設了20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新批準設立東北大學等5家技術合同登記處??萍汲晒镜剞D化率大幅提升,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00億元,位居全省第一。

2

駐沈科研院所

多項成果應用于夢天實驗艙

中科院沈陽分院系統科研院所的多項成果成功應用于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中科院金屬所研制的新型鋁基復合材料應用在夢天實驗艙太陽翼柔性展開機構關鍵部件、多個科學實驗機柜轉接件、電源散熱載體、空間冷原子鐘組光學基板等;中科院金屬所研發的鈦合金氫泵渦輪、高溫合金管材和鍛件、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鎧裝熱控器件等材料技術也應用于夢天實驗艙任務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承研了夢天實驗艙的8臺科學實驗柜主結構;研發的在線維修裝調操作柜靈巧機械手,攻克了機械手柔性控制、高精度精細操作和遙科學任務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批量樣品自動化管理系統是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的四個科學模塊之一。

3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實現“零”的突破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校長馮夏庭領銜的“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落戶渾南科技城核心區并啟動建設。該設施將探索與揭示深部工程復雜地質結構與極端賦存環境形成機理等關鍵科學問題,在全球范圍首次實現工程災害5米級超高仿真度物理模型試驗。將滿足深部工程建設、資源開采、能源開發以及國家安全保障和環境保護等重大需求,支持遼沈地區礦業、能源、制造、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為國家深地研究貢獻沈陽力量。

4

遼寧材料實驗室、遼寧遼河實驗室

落戶沈陽并實質性運行

遼寧材料實驗室和遼寧遼河實驗室在沈陽揭牌建設。遼寧材料實驗室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材料研究機構為宗旨,以引領材料科學和技術創新、推動材料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著力構建共性技術支撐平臺、顛覆性技術創新平臺、產學研與國際合作平臺等三大創新平臺,實施基礎前沿、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和人才培育等四類專項項目。遼寧遼河實驗室以搶占未來工業互聯網科技前沿為目標,聚焦未來工業互聯網前沿技術、高端制造裝備與自動化系統、典型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三大研究方向,建設產業數字化技術開發服務平臺和未來工業互聯網科研基礎設施兩大科研設施。目前,以國家實驗室為目標,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為引領,省、市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為主體,具有沈陽特色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初具規模,全市科技創新平臺總數達到1421個。

5

全市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

經費投入強度再創新高

2021年,全市實現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215.5億元,同比增長11.7%;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97%,同比提高0.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5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9個百分點,R&D經費總量及投入強度均創歷史新高。從R&D經費來源看,企業投入資金137.5億元,占比達到63.8%,同比提高7.9個百分點,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突出;從產業投入來看,全市高技術制造業投入R&D經費44.3億元,同比增長57.7%,智造強市的科技投入基礎更加夯實。

6

為優勢產業注入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動能

按照企業出題、任務定榜、“揭榜掛帥”模式,圍繞20個重點產業鏈,市科技局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47項。以產業共性技術需求為主攻方向,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組織實施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兩個重點產業鏈重大科技專項,推進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成為產業振興的“有效增量”。兩個專項項目總投資約2.4億元,簽訂委托研發技術合同額8400余萬元,集聚科技人員285人,將開發形成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及轉化應用新成果63項,發榜單位預計可實現新增產值20億元。

7

我國首套盾構機用

超大直徑主軸承研制成功

由中科院金屬所李殿中研究員、李依依院士團隊牽頭攻關的超大型盾構機用直徑8米主軸承研制成功。該主軸承重達41噸,是目前我國制造的首套直徑最大、單重最大的盾構機用主軸承,將安裝在直徑16米級的超大型盾構機上。該主軸承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與進口同類主軸承相當,滿足超大型盾構機裝機應用需求。該主軸承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已掌握盾構機主軸承的自主設計、材料制備、精密加工、安裝調試和檢測評價等集成技術。

8

全市科技型企業達到15363家

沈陽市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2022年,全市科技型企業數量達到15363家,同比增長38.09%??萍夹推髽I總數及各類科技型企業數量均保持東北地區首位。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9543家,同比增長36.18%;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200家,同比增長近25.7%;遼寧省雛鷹企業為1385家,同比增長30%;遼寧省瞪羚企業達到227家,同比增長55%;遼寧省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8家,同比增長33%。

9

77名兩院院士

助力“創新沈陽”生態大會

“創新沈陽”生態大會集聚77名兩院院士、27名優秀中青年科學家,開展了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術年會、“創新沈陽創贏未來”高峰論壇、“創新沈陽”建設院士座談會以及院士企業行等14場高水平活動。院士專家通過座談、現場調研等形式,圍繞沈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發展航空航天、材料產業建言獻策,提出了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皠撔律蜿枴鄙鷳B大會系列活動搭建了沈陽市與中科院合作的高水平平臺,營造了“創新沈陽”建設的濃厚氛圍。

10

100家新型研發機構

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為加快建設新型創新主體,促進戰略新興產業育成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市科技局積極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通過采取市場化的商業模式、人才激勵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企業化的研發、轉化和運營等運行機制,面向重點行業或產業領域,搭建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高產業公共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全面強化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目前,沈陽市擁有各類新型研發機構100家,新型研發機構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岳雨

關鍵詞: 沈陽科技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