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法庫縣:奮力交出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來源:沈陽網  

2023年,法庫縣將按照市委、市政府賦予的全新定位,錨定打造“東北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遼寧省生態宜居和綠色產業發展先行縣,成為綠色能源發展的示范縣”的“兩示范、兩先行”目標,科學精準制定“行動計劃”,結合山水相依的環境優勢、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政通人和的發展優勢,以“六大產業”為引領,以重大項目為支撐,以創新集聚為驅動,全面開展國家創新型縣建設行動,為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注入強大動力,在奮力推動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體現法庫擔當、展現法庫作為。

實現開復工重點項目100個,同比增長25%;獲批省“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試驗基地項目;四家子鄉公主陵村獲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建成我國首個新能源水上電動飛機生產工廠;創新驅動賽道法庫位列四個郊區縣第一名……

2022年,法庫大地動能涌動,一張張“施工圖”彰顯著逆勢而上的活力,一串串數字標注著全縣提振發展的信心。


(相關資料圖)

面對經濟下行挑戰,法庫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實開展“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錨定“兩示范、兩先行”目標定位,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讓中國式現代化在法庫大地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努力交出不負人民期待的時代答卷?!?023年,法庫縣前行方向更加明晰、奮進坐標更加篤實,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斗志昂揚。

回顧2022

項目建設成果喜人

創新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制定《招商引資項目快速決策機制》,促進中核匯能新型儲能、中合萬家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等25個項目簽約,越秀(輝山)集團萬頭觀光牛場、好特賣供應鏈等12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

錨定任務目標,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開復工重點項目100個,同比增長25%。大窯嘉賓飲品二期項目開工建設,投資1.3億元,達產后日年產值增至3億元。北興鐵路器材項目預計實現產值3億元,自主研發螺旋道釘項目順利開工。遼寧金鴻伊利乳業完成設備改造升級,成人乳粉實現量產。涌合肉業項目落地,完成廠房建設,投產后每年將收購并加工牛肉3000-5000噸。

堅持質量標準,做實項目謀劃儲備。編制《法庫縣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累計謀劃重大工程項目210個,其中,市級牽頭部門認定項目49個。

完善制度保障,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制定出臺《法庫縣招商引資獎勵激勵辦法(試行)》《法庫縣招商引資政策(試行)》。建設招商引資項目調度平臺。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62次。

主導產業能級提升

現代農業振奮人心。糧食播種面積170.49萬畝,預計產量15.82億斤。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項目成效顯著,建設千畝示范田2個,大豆種植6.1萬畝,實測產量263.46公斤/畝。總投資4.6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36.63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完成作業面積58.5萬畝。四家子鄉公主陵村獲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遼河經濟區農產品加工板塊被納入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爭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0萬元。

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華潤法庫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及風力發電、龍源法庫八虎山15萬千瓦風電、中國電建法庫縣15萬千瓦風電等新能源項目落地開工??偼顿Y404億元的龍源法庫新能源示范基地等重點項目順利簽約。農村“煤改潔”完成9118戶,全市進度第一。遼寧中奉源網荷儲項目落地見效。

陶瓷產業不斷壯大。園區年產量近3億平方米,創造就業崗位3萬余個。成功舉辦第十八屆陶博會,搭建陶瓷電商網絡運營平臺,打造VR虛擬展館,線上線下銷售額達3億元。臺灣羅馬瓷磚集團東北運營中心落戶法庫,產品出口至43個國家和地區。以五洲震耀新寬體窯為代表的能耗技改,新增產值超1億元,成為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瓷磚生產工廠。

通航產業提速進位。建成我國首個新能源水上電動飛機生產工廠,世界首款銳翔RX1E-S雙座水上電動飛機試飛成功,取得型號合格證。成功舉辦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遼寧省賽、“獵隼2022”反無人機主題活動等應用領域專業賽事。投入資金1500萬元,實施通航產業園供電、生態修復等基礎設施工程。

文旅產業加快發展。白鶴樓內裝工程竣工。東北首個白鶴文化主題公園開園亮相。南八虎山網紅坡成為網紅打卡地。4A級景區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完成智慧旅游設施升級改造。秀水河子鎮被評為遼寧省歷史文化名鎮,大孤家子鎮半拉山村、孟家鎮孟家村被評為遼寧省歷史文化名村。

科技創新全面推進

培育創新主體。

轉化科技成果。與高校、重點企業建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登記5026萬元。精密鑄造用陶瓷坩堝技術成功在園區轉化。

搭建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沈陽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園,陶瓷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申報省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2億元天使投資基金組建工作穩步推進,8個項目簽約落地。謀劃建設國家級通航無人機檢測法庫分中心?,F代農業創新研究院暨鄉村振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優化創新生態。舉辦6場雙創項目路演和5場創新創業活動。雙創載體面積新增4.3萬平方米,遼寧禾潤新材料氮化硅項目參加“雙創大賽”,榮獲全國大賽優秀企業獎。創新驅動賽道法庫位列四個郊區縣第一名。

發展活力日益提升

“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新政務服務中心正式啟用,依申請類事項1137項全部集中入廳辦理,全市首家應用信創認證的“智慧政務管理系統”,政務服務微信小程序上線運行。

多措并舉做實為企服務。實行“項目管家+公共管家”服務模式,服務企業12000余家?!爸蠹偫А甭撓灯髽I2000余次。積極推進“一聯三幫”幫扶體系建設,發放實體政策包500余份,電子政策包3000余人次,實現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

數字政府建設全面加快。制定《法庫縣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22-2025)》《“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方案》。建設5G基站201個,完成率100%,在全市率先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政務外網IPV6升級改造工程月底前將全面竣工,屆時縣鄉村三級政務外網IPV6將達到全覆蓋。

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掛牌成交28筆,發包各類土地資源1589畝,成交金額316.7萬元。農村安全飲用水特許經營模式得到省水利廳認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開展股權證書發放90316本。有序推進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累計創建115個,發放扶持資金5390.5萬元,注冊資金1.92億元。

群眾福祉持續增進

脫貧成果持續鞏固

開展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投入資金751.9萬元,發放各類補貼94.7萬元,發放貸款133萬元,預計帶動694人持續增收。

城市更新高效推進

改造老舊小區,涉及小區22個、住宅樓50棟,受益居民1904戶。完成金沙河管護24.8萬平方米,維修市政路113.53萬平方米,管護排水管網125.21公里。完成濱水公園、工業文化遺址公園兩個口袋公園建設。農村公路建設里程達208.6公里,創歷史新高。完成東北外環路修繕工作。

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1320戶美麗庭院、30條美麗庭院示范街全部創建完成,32個美麗宜居村硬化、亮化工程有序實施。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建設集中處理中心1個、區域收集中心3個。

“舒心就業”積極推進

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392人;新增城鎮實名制就業2602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912人;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270人;扶持創業帶頭人82人,帶動就業45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為137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206萬元。打造舒心就業示范社區,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為零。

“幸福教育”獲得肯定

優質普惠發展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0%,公辦率67%,普惠率98%。白鶴幼兒園等被評為“沈陽市特色幼兒園”,太陽升小學、東湖二中等被評為沈陽市優質均衡學校,包家屯小學、丁家房小學被評為沈陽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校。法庫被省教育廳評為首批老年教育示范區。

“健康法庫”與時俱進

與北京301醫院、北部戰區總醫院等著名醫院建立協作關系,完成縣中心醫院五大中心建設。推進“健康法庫”進社區行動計劃,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

“品質養老”不斷加強

開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四家子鄉李祥堡村“一十百千”互助模式在全縣推廣。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魚梁社區、石橋社區作為試點,每月提供3小時免費居家養老服務。

展望2023

按照市委市政府賦予的全新定位,科學精準制定“行動計劃”,以“六大產業”為引領,全面開展國家創新型縣建設行動,奮力推動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樹牢“項目為王”理念 全面抓好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招引。在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地區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推動招商引資工作提質增效。新建項目調度管理系統,編制產業鏈招商圖譜,開發招商引資平臺。全年力爭億元以上項目簽約數達到120個以上,億元以上項目落地數達到60個以上。

搭建開放平臺。擴大中陶貿易、浩松陶瓷等重點企業與俄羅斯、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對接鐵路系統,降低陶瓷建材運輸成本,推動外貿貨物中轉物流節點與北糧南運通道融合建設。鼓勵尚未開拓海外市場的本地企業申報外貿經營資格,加大企業RCEP政策對接培訓力度,為產品出口提供全程外貿供應鏈服務。

推進項目建設。實行“招商引資項目快速決策機制”,全面提升項目儲備質量,聚焦陶瓷建材、通用航空、農產品精深加工等主導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等綠色產業,儲備更多與縣域發展契合度高的龍頭型重大項目和補鏈強鏈型產業項目。落實好“項目管家”“項目幫扶”等服務工作機制。

發揮縣域比較優勢 統籌抓好“六大產業”

推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建設。通過“國資+管委會+企業+基地”發展模式,建設農產品加工核心園區,創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種植業從大田作物向品牌農產品、鮮食農產品轉變,計劃種植黏玉米3萬畝。推動遼河農產品深加工和食品加工業集聚化發展,利用輝山開發區對口幫扶政策資源,打造“兩域一體”食品加工產業品牌板塊。與沈陽預制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合作,成立“遼河農產品(食品)加工業研發中心”。與全國知名高校合作,實現食品工業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年產20萬噸碳酸飲料、果蔬汁智能化工廠二期,鮮食玉米生產等項目38個,計劃總投資45.39億元。

推進新能源產業集群建設。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風電“上大壓小”、制氫產業、新能源固廢處理、新能源設備制造、新能源產業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推進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推進中電建等集中式風電項目和華潤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一期項目,確保2023年底投產。持續開展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工作,降低散煤使用率。推進華潤“零碳產業園”等一批新能源產業龍頭項目落地。推進華潤法庫“雙百”新能源、龍源法庫風光儲氫新能源示范基地等新能源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412.27億元。

推進陶瓷新材料產業園建設。以高端納米材料研發、生產及應用為主攻方向,加快新材料產業集聚,建設陶瓷新材料產業園。加快陶瓷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開發先進無機非金屬新產品,促進建筑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和工業陶瓷全方位發展。依托包家屯粘土礦資源,規劃建設陶瓷原料精加工基地。建設法庫陶瓷產品檢測研發配套基地。依托海特曼商貿物流園、法庫貨場集裝箱業務碼頭,建設物流配套基地。推進東北綠色建材集散中心、華尚光電科技等項目37個,計劃投資89.63億元。

推進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建設。構建以無人機、通用飛機制造產業為主體,低空文旅、休閑農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聚焦新能源雙座水上電動飛機項目,打造新能源飛機產業園,推動新能源雙座水上電動飛行實現量產。建設無人機產業園,打造東北地區整體配套設施最為完備的無人機聚集地。打造全國一流的無人機檢驗檢測平臺。打造國內北方地區最好的飛行培訓學校。大力開展新能源飛機、無人機招商,引進行業龍頭企業2家以上??茖W謀劃第十屆沈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推進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沈陽通航物流運輸等項目32個,計劃總投資33.67億元。

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編制《法庫縣全域旅游規劃》。大力發展陶瓷、航空、白酒等創新文化、工業文化、紅色文化,挖掘整理法庫遼文化、滿蒙文化等優秀歷史文化。打造以縣城為服務核心,三個園區、17個鄉鎮、全域旅游景區為載體的“1+3+17+全域旅游區”發展模式。辦好白鶴節、登山節、冰雪節等品牌節慶活動。成立遼寧擊劍訓練基地,舉辦遼寧省青少年擊劍錦標賽。實施法庫縣重點旅游服務區建設等項目5個,計劃總投資5.43億元。2023年爭創財湖省級低空旅游度假區。

走創新路吃技術飯 全面實施科技創新

加快產業園建設。發展壯大沈陽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和金輝晶體科技人工晶體實驗室建設項目。同步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入園企業10家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以上,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

推動通航平臺建設。推動無人機大數據融合平臺建設,力爭率先在沈陽市“5G+無人機”領域實現應用,推進遼寧圣宏科技50公斤以上大載荷單旋翼植保無人機產業化項目建設。搭建科技創新人才培訓平臺,全力打造航空科普教育基地、研學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培育科技型企業。組織規上企業填報科技研發投入信息,力爭科技研發投入增長15%以上,轉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項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在完成指標的基礎上有新突破。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做好“雙創”主體培育工作。

持續強化頂層設計 推動重點領域改革

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全面提高“一網通辦”應用能力。完善微信小程序數據庫以及掌上辦理功能,全力推動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基層政務服務能力,全面開設“辦不成事”窗口,完善三級聯動“幫代辦”服務體系。推進“12345”政務服務熱線進社區。

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對15家一級監管國有企業分析優勢及機會產業發展基礎。加快縣屬企業“一企一策”改革,推動國資向重要領域、重要行業、龍頭企業集中,打造平臺公司。選取通用航空、新能源、陶瓷、文旅等有發展潛力的領域打造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培育一批高價值、有活力、能競爭的新興企業。

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一區三園”管理模式,推動開發區管理體制向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方向轉變。做優做強平臺公司,持續深化“管委會+平臺公司”運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加快推進瓷都開發建設等3家平臺公司以市場化運作方式注入優質資產,拓展平臺公司投融資渠道。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速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動城市更新。建設現代化高品質東湖新城。實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動,構建3個15分鐘慢生活服務圈。實施白鶴公園提升工程。有序推進吉祥文化廣場提升等工程。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區,建設人才公寓,實施項目21個、投資8.3億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片區15個、住宅119棟、居民4694戶。實施應急智能指揮中心等項目5個,投資1.52億元。依托閑置辦公樓宇,引進高技術企業孵化公司。

加快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總投資1億元,重點推進供水、道路、供電及污水收集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道路附屬設施、綠化設施、路燈亮化等項目。推進通航財湖機場助航燈光、導航臺、水上機場及無人機起降試驗場等項目。推動遼河農產品(食品)加工集聚區魚梁路等道路新建工程、供電線路工程等4個工程項目建設。

提升鄉村功能品質。繼續實施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農村公路管養率達到100%。實施2023年農村供水保障項目、秋皮溝村等農村供水提升項目,切實保障飲水安全。推進美麗宜居村建設,實施37個美麗宜居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道路56公里,維修道路52公里,新建邊溝99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340盞。實施村內綠化工程,每村投資60萬元。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徐娜通 訊員趙彤/文 王雁/攝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