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法律 >

不當得利糾紛怎么處理?不當得利糾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來源:平潭在線  

不當得利糾紛怎么處理

一、受益人應返還所獲利的全部財產(包括原受利益及孳息)。返還財產時,各方有約定的,依約定;沒有約定的,按以下原則進行:

(一)所獲利的財產為特定物的,返還原物;若原物被丟失或損壞,則折價補償。

(二)若財產為種類物但己被丟失或損壞,則須返還同類物或折價補償。

二、受益人受益時,不知道沒有法律上原因的,僅以返還請求權提出時的現存利益為限承擔返還義務?,F存利益指的是受益人所受利益扣除以下項目所存有利益:

(一)受益人因受領和保存所受利益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和有益費用。

(二)受益人因信賴所受利益不致返還,而將自己財產給予他人所受的損害。

(三)受益人原有的權利因受領利益而致消滅或減少所受的損害。

(四)由于受領物本身的性質或瑕疵,直接對受領財產所造成的損害。

三、受益人受益時,明知沒有法律上原因的,應將其所受之利益,附加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一并返還,如有損害,并應賠償。

受益人受益時,不知道沒有法律上原因,但其后知道的,應返還自其知道無法律原因時的現存利益,附加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一并返還,如有損害,并應賠償。

受益人為受領利益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可以在所受利益范圍內主張扣除,為保存利益所支出的有益費用就受益人返還時現存的增加額度內主張扣除。

四、善意受益人將應返還的利益無償讓與第三人,而主張所受利益己不存在的,利益受損人可基于物權的追及效力向第三人主張返還。

五、因侵權行為取得利益而致他人受損害的,受損人有權選擇依照本處理意見要求其承擔不當得利返還責任或者依照侵權行為的法律規定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九百八十六條【善意得利人返還義務免除】得利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取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的,不承擔返還該利益的義務。

第九百八十七條【惡意得利人返還義務】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賠償損失。

第九百八十八條【第三人返還義務】得利人已經將取得的利益無償轉讓給第三人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相應范圍內承擔返還義務。

作為獨立的債法制度,不當得利與物權制度密不可分,從一定意義上說不當得利是為了補救給付原因欠缺的權利變動引起的利益失衡,這也是在制定《規定》時將其獨立列出的依據。對于不當得利事實的性質,在理論上有行為和事件兩種觀點。認為不當得利是行為的觀點指出:不當得利的事實屬于一種不公正的行為,從法律上確認不當得利為主體的行為,確認不當得利的債務人性質,有助于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認為不當得利事實屬于事件的觀點則是:不當得利本質上是一種利益,與人的意志無關。實際上,法律規定不當得利制度并不是要制裁受益人的“得利行為”,而是要糾正受益人“得利”這一不正常、不合理的現象。在實踐中判斷不當得利的依據主要是不當得利的成立要件。

不當得利的成立要件包括:

1.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實,使一方的財產總額增加。財產的增加包括積極增加和消極增加。對利益的認定是整個不當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金錢,還有勞務及使用權等權益的增加,如財產利益上負擔的消滅。

2.他方受損。所謂受損,是指因一定的事實使財產利益的總額減少,既包括積極損失,也包括消極損失。即現有財產利益的減少和應得財產利益的減少。

3.一方受益與他方受損之間有因果關系。是指他方受損與一方受益之間有變動的關聯性,后者是前者的原因。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因果關系的存在不受受益與受損的財產范圍、是否同時發生以及表現形式的影響。

4.沒有合法根據。是指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這是認定“不當”的核心內容。我國民法在財產變動上不承認無因性,因此,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既包括在取得利益時沒有合法依據也包括事后喪失合法依據。

在司法實踐中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物權法》頒布以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94條的規定,遺失人對拾得人的遺失物的返還請求權是基于不當得利的債權,該債權在拾得人拒不返還時轉變為侵權之訴。依據《物權法》第107條的規定,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追回遺失物的權利是基于所有權,在拾得人拒不返還時可以提起侵權之訴,從而理順了權利關系的依據。

關鍵詞: 不當得利糾紛怎么處理 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糾紛 不當得利糾紛處理 不當得利糾紛 不當得利糾紛相關 不當得利糾紛注意事項 不當得利糾紛相關注意事項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