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海上拜名師牢筑根基
(相關資料圖)
祖籍四川的張大千(1899—1983),后半生漂泊,最后在臺北筑起了摩耶精舍。但翻閱他的傳記年譜,發現上海于他也是因緣匪淺——上海有他參佛悟道的名寺古剎,有他受益終身的恩公賢師,有他魂牽夢縈的紅顏知己,還有不少藝術界的好友良朋。
1917年,張大千18歲時,第一次從重慶來到上海,想留在這里學習書畫,但由于家庭反對,就從上海坐船東渡日本,進京都公平學校學習染織技術,一直到1919年夏天,才從日本回國。這年秋天,他和弟弟張君綬一起又來到上海。
經介紹,張大千和弟弟張君綬在上海拜衡陽名士、著名書法家曾熙為師,曾熙還把他們介紹給了自己的好友、同樣是書法家和光緒年間進士的李瑞清(清道人)為學生。
在當時的海派書畫家中,曾熙、李瑞清并稱“曾李”,是耀眼的雙子星座。曾熙既是大儒也工于四體,尤以魏碑及金文見長,60歲后用篆隸筆意作畫,別有逸趣。對于張大千這個弟子,曾熙格外器重,為他改名取字。李瑞清曾任南京兩江優級師范監督兼江寧提學史,他的書法融匯漢魏六朝,尤擅隸書。以前任職時,每次有他親筆書寫的布告貼出,常被學生或同僚悄悄揭下收藏。李瑞清精選漢魏碑版拓片,囑咐張家兄弟以雙鉤臨寫,又要他們集其中佳字為聯,深入結體和章法的奧妙。他還根據自己長期學習書法的經驗,結合歷代書法變化,向張家兄弟細數中國書法的源流和發展過程,如何觀察、分析、臨摹、掌握各種字體的特點和規律,這讓張大千茅塞頓開、迅速長進。他在李瑞清的指點下,結合自己所愛所長,慢慢融合隸篆魏碑、狂草真楷,終于形成了自己蒼勁飄逸的“大千體”。
曾李二師作書之余,間中也喜作畫。李瑞清酷好八大山人,喜歡按其筆意寫花松竹石;曾熙則好石濤,仿其特點畫山水松梅。張大千本來就喜歡繪畫,常常按他們的喜好求教,師生之間自然更加投契。李瑞清有個弟弟李筠庵,善仿制古畫,張大千也從其學習臨古似真的技術,呼之為“三老師”。張大千善于模仿八大山人和石濤,就是從這里開始的。晚年,張大千在他位于臺北的畫齋摩耶精舍內一直懸掛著曾、李的書畫,終身盡孺慕之禮。
松江禪定寺落發為僧
在上海拜師學藝的同時,還發生過張大千出家百日的趣事。
張大千曾與表姐謝舜華訂下婚約,可惜她在張大千在日求學時突然病逝。家里后來又給他續聘倪氏女,但又因倪家姑娘患病而退婚。經此打擊的張大千覺得人生無常,苦悶到了極點,加上他本來就對佛學有興趣,于是決定削發出家。1919年底,張大千悄然跑到松江禪定寺落發為僧。主持逸琳法師為他取法號“大千”,意為“三千大千世界”,這也是張大千最為人熟知的名號。
為了經過傳戒等佛教儀式領得度牒成為正式出家人,張大千從松江一路募化到寧波,在當時佛教界聲望很高的觀宗寺諦閑老法師門下講經說法、論道參禪。不過,到了剃度大典上,他卻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燒戒,又跑到西子湖畔的靈隱寺。他寫信給上海的朋友,訴說自己當不了正式和尚的郁悶。朋友來信建議,不妨來上海附近的寺廟中掛單,又方便和朋友談文論藝,解除禪修生活的岑寂。張大千欣然同意。當他按照約定乘火車來到上海北站時,在火車站被二哥張善孖抓到了。他這才恍然大悟,是中了朋友的“圈套”。
情緣大風堂一生知己
石門二路158號有一幢灰磚外墻歐式建筑,墻上還有一塊石碑,刻著“海上大風堂舊址”。
“大風堂”是張大千和二哥張善孖共同的堂名,出自明末清初南京畫家張風(字大風)。張大風人物、山水、花卉、肖像無所不能,兄弟倆深感欽佩,就把堂命名為“大風堂”,他們收的弟子也都稱為大風堂弟子。
石門二路158號,原是寧波來滬富商李薇莊的寓所。1920年,張大千在這里結識了李薇莊之女李秋君。張大千自言:“寧波李家,名門望族,世居上海。我在上海的日子,多半住在李府做客……李府三小姐李秋君,是滬上才女,家學淵源,詩詞書畫皆能。若問誰是我的知音,我會毫不猶豫地答復說,李秋君!”
李秋君,名祖云,字秋君,以字行,和張大千同庚,上海務本女子中學畢業,初師從女畫家吳淑娟學藝,齋名歐湘館。她是當時上海灘的才女,詩詞書畫都當行。兩人相識后,她常常和張大千一起談論書畫,很有共鳴,再加上李府有不少書畫收藏,所以張大千時常過來借宿,潛心鉆研。自然而然,這一對與丹青為伴的人惺惺相惜。出身名門望族的李秋君對張大千以禮相待。每當張大千離開上海外出辦展或行旅寫生時,上海諸事多拜托秋君。
張大千曾拜托李秋君在上海靜安公墓替他訂一壽穴,相約死后鄰穴而葬。大千為秋君寫了碑文:“女畫家秋君之墓”,秋君也為大千寫了碑文。張大千和李秋君同歲,1948年,他們倆俱屆半百,張大千生日在5月,李秋君在9月。張大千8月底坐飛機到上海為李秋君賀生日?!按箫L堂”弟子們聞訊紛紛為兩位老師置辦壽禮,上海友朋也前來祝賀。張大千摯友陳巨來將兩人名字刻入“百歲千秋”賀章。在壽慶儀式上,大千、秋君當場合作一幅《山水圖》,鈐蓋此章,并相約各繪50幅,合作50幅,互相題款,均鈐此印章,舉辦一個兩人畫展。這兩個愿望,因張大千1949年離開大陸而未實現。
如今的大風堂,已經是普通民宅,只留墻上的碑文和弄堂口大大的“大風堂”三字。從北面的門口走進去,只見墻上半人高的木質護墻板,昭示這里曾經的華貴。從南面眺望,尖頂下面的窗口,是否曾佇立過張大千和李秋君并立的身影?
寓居西成里徜徉藝海
在當時大師名家云集的上海,張大千還是初出茅廬的新人,如何進入藝壇并占有一席之地?也巧,1924年秋,上海著名雅集“秋英會”的主人趙半皮聽說張善孖有一個小兄弟張大千也擅長書畫,就再三囑咐張善孖把他也帶來參加。雅集當天,張大千興沖沖地前往。藝壇前輩邀他繪畫、題詠、寫字,他都一一接下,無論山水人物花卉走獸,還是工筆寫意或沒骨,無一不是信手拈來。這次“秋英會”后,上海文藝界無人不知張大千這一號詩書畫均拿手的新生代才子。
1925年秋,在上海寧波同鄉會館的大廳里,27歲的張大千正式舉辦了他丹青生涯中的第一個畫展。
這些山水、花卉、仕女畫等都是他在一個月之內畫成的。張大千由此在海上畫壇聲名鵲起。他還采用了一種新穎的“盲盒式”賣畫方式:展品不分類別、繁簡,每幅都標價20元,訂購者一律編號抽簽決定。張大千說:“每張畫我都是用心畫的,所以價錢一樣,抽簽分配也算公平?!币话俜髌泛芸毂皇劭铡?/p>
1927年,29歲的張大千遷至西成里16號,正式開始了他在海上鬻畫從藝的生涯。16號是一座灰色的兩層樓小洋房,他住在樓下,而樓上則住著當時已是大名鼎鼎的書畫家黃賓虹。隔壁的17號住著他的二哥張善孖,兩家的客堂互通,當中放著一只大畫案,成了兄弟倆共同的畫室。就在這里,張大千徜徉藝海,交游廣闊,吳湖帆、黃賓虹、謝無量、謝稚柳、郎靜山、徐悲鴻等都是他的座上賓。張家兄弟寓居西成里5年,直到1932年才搬到朋友借出的蘇州網師園。
關鍵詞:
韓國申請端午節成功了嗎?端午節是韓國注冊的嗎?注冊的是什么?
端午節被韓國申遺成功了嗎?端午節應該早被我國申請過遺啊?韓國申請端午節成功了嗎?成功了,但他們叫江陵端午節,是一個叫江陵的城市。...
五種人注定得癌癥 中醫提醒:這5種體質的人易得癌癥
中醫會把體質分為不同的9種,會通過不同的體質來進行養生。雖然癌癥的產生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但是癌癥更會偏向于特種體質,相關人群必
楊鈺瑩個人資料 楊鈺瑩年齡和個人資料
娛樂圈女明星保養還是很好的,像趙雅芝和楊鈺瑩都能夠看出日常生活非常的自律,這一點上娛樂圈的男明顯們就比不了了。楊鈺瑩的歌聲這么...
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 盤點近年來優秀危機公關案例
近些年各類企業危機負面事件層出不窮,網友吐槽危機公關已成習慣。去年有萬豪酒店事件、華大癌變門、滴滴事件、自如事件當然還有D&G的NO...
鬼吹燈十二部順序 觀影順序整理建議收藏 《鬼吹燈》主線故事八部
鬼吹燈十二部順序(觀影順序整理建議收藏)《鬼吹燈》主線故事八部,大部分已經改編成影視劇,今天整理一下故事線,讓大家觀影時看起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