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世界看熱訊:“窗子”里的美學風景

來源:解放日報  

傳統建筑到底美在哪兒?《李漁的窗子》帶你一探究竟。


(資料圖)

這是一部建筑文化隨筆集,也是一堂傳統生活美學課。作者從一磚一瓦、一門一窗、一亭一欄入手,講述中國傳統建筑的演變歷史,發掘建筑細節里隱藏的古人智慧與生活美學。對每一個建筑元素的解讀都佐以古詩詞、名人逸事、文化典故等,帶你多維度了解傳統建筑。

不僅是一種工程技術

也是一個藝術系統

梁思成評價中國建筑不僅僅是一種工程技術,也是一個藝術系統。長久以來,研究者們從建筑藝術史、建筑類型、藝術風格、美學特征等諸多視角審視建筑,不斷完善著技術系統。梁思成的歸納可以視為對中國古代建筑學科的總結,中國建筑史上先后出現了《考工記》《營繕令》《營造法式》《長物志》《園冶》《閑情偶寄》等綜合建筑科學理論與風景園林美學的著作。如今,建筑學、風景園林等專業在科學范式內逐步形成,在學理上日趨完善,與此同時,關于建筑、園林的文化審美鑒賞的著作卻付之闕如。相較李漁、計成、文震亨等名士獨具文學素養的“美學散步”,今天蔚為大觀的建筑知識系統似乎還沒有做到涓滴不遺,甚至可以說,對建筑文化具有審美素養的論說是缺失的。

小西的《李漁的窗子》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令學科譜系中的審美缺失得到了彌補。小西論述的對象是諸如斗拱、門環、藻井、欄桿之類的建筑要素,但她沒有“就事論事”,更沒有通過理論范疇與命題體系解釋這些建筑創造,而是像其前輩李漁、計成、文震亨等一樣,用閱讀文學文本的角度去欣賞、挖掘建筑內外的歷史文化,力圖透過建筑的細部勾連起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中華文明精華,達到與社會歷史主體跨時空對話的深度。小西的歷史寫作風格可以歸入余秋雨、王充閭、陳福民等長期實踐的文化散文,而園林建筑這一領域也是文化散文較少涉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李漁的窗子》是溝通文化散文與建筑學的互濟橋梁。

不脫離環境的實用性

不超越技術的可行性

在黑格爾看來,建筑成為藝術品必須經過內容和形式兩要素的統一考察,《李漁的窗子》綜合了技術、審美和文化三方面來考察中國傳統建筑要素的內容和形式。梁思成認為,“建筑之真義,乃在求其合用、堅固、美。前兩者能圓滿解決,后者自然產生?!毙∥鲃t認為建筑具備審美價值的前提在于實用與技術?!独顫O的窗子》對建筑藝術的討論不脫離環境的實用性,不超越技術的可行性。沒有照明、保暖的窗紙,就不會有附庸風雅的格柵;沒有維護治安、駐臺瞭望的亭子,就不會有風花雪月的長亭;更有防風防雨的門檻,維系風水的影壁,確保大門平穩的門枕……建筑構件的形制之美寓于其質地、結構、比例、尺度、色彩等等,當材料本性與生活實用聯系起來時,給人一種和諧的美。

另一方面,小西通過能工巧匠長期藝術實踐中形成的造型、題材和布局模式,再現了古代建筑技術的高度。而講述具有實用性的建筑元素是困難的,要展示獨特性的劃分,既不能流于支離破碎,又要考慮到整體的砌合,《李漁的窗子》在總的“命名”下,顯得層次分明,建筑要素形成由上而下、由表及里的漸進流動層次,從整體到裝飾細部展現出遐邇一體的效果。

它大可以微微一笑

“可是,美?。 ?/strong>

建筑物的實體是有限的,唯有透過文學審美才可以突破具體形制的局限。面對建筑的裝飾物,小西看重其“無用之用”,“這個在建筑力學上毫無實用價值的、廊檐枋下的欞條裝飾,是很容易被它的同伴們嗤之以鼻的:‘花拳繡腿!擺設!’它卻大可以微微一笑:‘可是,美??!’”

作者的論說始終建立在以審美境界為最終追求的超越性上,她從不拘于一隅,圜視著審美者的精神需求,只為思與境偕、心境契合。此時,語言文字塑造的不只是一種靜態的空間布局,經由審美者的解讀,帶有技術痕跡的人工在歷史的動態分布中產生了擬人化的情調。

同時,小西在論說中融入了文人墨客的筆意:一方面,他們對傳統建筑之美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鑒賞能力;另一方面,小西注重挖掘歷史語境下審美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居住者、參與者、關聯者的個性,把他們對人生哲理的體驗、宦海浮沉的感懷溶解到對傳統建筑的“再理解”之中。清代錢永認為“造園如作詩文”,小西就是抓住了這一妙用加以反觀,于詩文中窺得建筑,她注意到詩詞書畫與建筑藝術之間的互文,彼時彼地復雜幽微的文人心態、凜然嚴正的士人情懷,正在今日照耀著建筑的風采與人的光輝。經過細致的掂量揣摩,結合符號與象征式的文化解讀,建筑的細節在歷史鏡像前盡顯“鬼斧神工”,在文脈相承中盡顯建筑學科的人文魅力。

一開始是力學的支撐

今天也許更是文化的支撐

《李漁的窗子》多次援引造園家計成的《園冶》。比對兩部作品可以發現,小西的構思借鑒了其體例。《園冶》所列的造園要素有屋宇、裝折、欄桿、門窗、墻垣、鋪地、掇山和選石,《李漁的窗子》中的“瓦上聽風”“門內門外”“無用之用”“今夕何夕”四輯都可視為對《園冶》的借鑒與具體化、對象化闡發。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理上,《園冶》強調遠處景觀與觀察主體之間的“借景”,而小西的審美方法與“借景”存在巧妙的暗合。計成所重的“借景”在于“自成天然之趣”的自然之美,“遠處”所指的是空間的拉升;而《李漁的窗子》所借用的則是“園林之外”的歷史文化美,“遠處”注重于時間的距離,二者都體現出建筑景觀與本相之外的相互借鑒,小西在與計成的歷史對話中填充了園林藝術寶庫的光澤與內蘊,在時空的交界上拓寬了文化容量。在這樣的境界中,中國的園林藝術、建筑藝術達到了主體與客體、感性與理性、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

《李漁的窗子》以門窗、亭院、欄桿、斗拱、影壁、墻磚瓦等組合產生的個體建筑來表達文化審美,用具象的物質來引發文化的召喚結構,給予分析、闡發和評價,來表現一種理想,由形制到景觀,最后落到情致上?!扒椤笔瞧渲凶罨钴S的結構層次,小西在講述中沒有太多的繪景,也不作過度的抒情,而是化景為情,融情于景,最后落到“大文化”的命題中。她寫道:“牛腿一開始是力學的支撐、結構的支撐,到今天,它也許更是一個文化的支撐?!弊髡吲c歷史的對話突破了狹窄的視界,達到“大境界”“大氣象”,宗白華所言建筑最能象征人類不可言狀的生命律動便是此意。小西著墨于建筑要素背后的歷史文化敘事,每一章副標題的構成具有雙重意指(例如“斗拱:四兩,撥千斤”),既是對要素特性的恰當歸納,又是對歷史文化文本的暗示、借引,借古人的酒杯,澆現代人的思想塊壘,以完成建筑構件作為“大文化載體”的功用。

以“得趣”“成畫”“融情”

為傳統美學回歸的目標

小西的文字有很強的個人性和主觀性,面向傳統之美,浸潤著唯美的況味,在描寫外形并不突出的門枕時,她寫道:“不乏厚實沉穩,又自有一股曼妙輕巧的勁兒,典型的宋代審美就是了。”可以說,小西能將平實的文字寫得很出彩,在美的觀照與史的穿透中摹畫出動人的風情。小西對歷史的思考和想象,往往與剎那間的靈動連在一起,面對客觀參照物,她能運籌帷幄地窺得實用之外的審美承擔,并在“詩意性表達”“游走性思維”中發現中國古典生活美學。在描寫傳統中國古建筑之精華斗拱時,她寫道:“千年歲月更替,它們或許倒并沒有那么多傷感。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些文字讓讀者觸碰到了歷史的溫情,本書正是在歷史知識與人文關懷相互交融中,營造文明更為開闊的氣派,因此作者的寫作從不因“小物件”的有限而為難,她能在精神空間里自由穿梭,其書寫對象也絕不是冰冷的磚石建筑物,而是主體審美個性、審美情趣的載體。

《李漁的窗子》的序言中寫道:“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匆促前行,常常忽略了那些詩意、美好而無用的東西?!碑斘覀兡暯裉斐鞘械慕ㄖ飼r,似乎缺少了傳統給予這個時代應有的文化溫情。實際上,我們對中國建筑的普遍認同是由諸多“無用的”美學品質積累而成,并在歷史的沉積中融入我們的文化肌理的。在小西看來,“中國傳統的建筑美也是中國的哲學”。她向歷史文化、審美理想求索,呼吁向民族情感回歸。正如計成在《園冶》里講的那樣,“得閑即詣,隨興攜游”,這是一種審美樂趣,更是一種建筑境界。馬克思預言未來的人都是追求審美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李漁的窗子》為現代的建筑提供了某些風格上的參考——或許建筑的未來不是高科技現代化的建筑景象,而是以“得趣”“成畫”“融情”為目標的傳統美學回歸。

關鍵詞: 李漁的窗子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