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全球頭條:古寺新館 帶娃逛逛“京西小故宮”

來源:北京青年報  

閉館5年的萬壽寺重新開館了,經歷5年大修,從皇家古寺變身藝術博物館,也成了今年金秋北京人氣最旺的打卡勝地之一。開館一個多月,終于趕在秋天的尾巴、冬天的伊始搶到了入場券。這座被人們稱為“京西小故宮”的新館到底值不值得逛?一起來瞧瞧吧!

這里不得不提示的是,當下疫情起伏,想去的朋友一定要實時咨詢場館的開放時間變化和防疫要求,出行也一定要做好防護哦。

萬壽寺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

北京藝術博物館在明清古剎萬壽寺原址上重建,原稱“聚瑟寺”,明朝時才改名叫“萬壽寺”。

從建成以來這里就是皇家寺院,明代帝后游玩昆明湖的途中,喜歡到萬壽寺用膳小憩,光是乾隆皇帝就曾3次在這里為崇慶皇太后祝壽。

慈禧太后也對這里情有獨鐘,每次往來頤和園,也總會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并且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所以萬壽寺也有“小寧壽宮”的別名。

這些歷史小故事,在天王殿“緣岸梵剎:萬壽寺歷史沿革展”中都能看到介紹。

不過更多人稱它為“京西小故宮”“微縮版紫禁城”,這就有點夸大了,事實上萬壽寺和紫禁城的建筑還是有些區別的,但不難看出人們對它的期待與喜愛。

作為皇家寺院,自有迷人的風采,經過歷史上多次修繕和擴建,使萬壽寺成為一座集寺院、園林、皇家行宮于一體的大型古代建筑群。

走在這座古老的寺院中,你能看到威嚴肅穆的大殿、歷史感厚重的碑石、蒼翠的松柏古木……無處不在述說著過去的故事。

如今重開館的北京藝術博物館,寶貝眾多,館藏珍貴文物13萬余件,包括了宮廷織繡、書畫、陶瓷、玉石、家具等品類。

除了一次性連看六大展覽之外,還可以在后花園賞景拍照,走累了逛逛文創店,或在咖啡館品一杯咖啡,慢悠悠地逛下來也得要三四個小時呢。

必看文物展覽

這次開放的是萬壽寺中路的前六進院,以及東路的方丈院,大家順著院落直線游覽就行。大修后的萬壽寺,無論院落道路,還是古建筑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干凈整潔,古韻依舊。

進門后的第一個打卡點是“山門殿”,正對著博物館的入口,原先是售票值班室,現在對外展出。頂棚的“百蝠穿云彩繪壁畫”也呈現了出來,紅色蝙蝠飛翔于青天流云間,寓意“洪福齊天”。另外,山門殿內還有講解器可租用。

旁邊的鼓樓是多媒體放映廳,循環播放萬壽寺的歷史文化、古建筑修繕等方面的科普影片,殿門外有影片目錄和播放時長,可抽出點時間坐下來靜靜了解萬壽寺。

接下來就走進各個大殿展廳看一看吧。

妙法莊嚴

進館,首先會看到中心一座相當氣派的大殿“慧日長輝殿”。這里展示了22尊修復后的明清佛造像,包括三世佛、十八羅漢、倒坐觀音、毗盧遮那佛,面對這些佛像,不自覺地就靜下心來。

值得一提的是,三尊主佛原本經過氧化變黑了,現在看到的是經過修復貼金,重現神采的樣子。佛像周圍的六拏具裝飾,原本都有缺失,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通過3D打印技術1:1復制的。在這里,傳統與現代,文物與新技術交互融合,一定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更寬廣的視角。

在慧日長輝殿兩側的配殿(安心竟殿、祝延萬壽殿)內,是佛教造像藝術展,分別展示了漢傳佛教造像和藏傳佛教造像兩個主題。佛教文化或許奧妙難懂,但能從這些佛像的面容中感受到雍容慈祥的藝術感,也是一種享受。

吉物詠壽

高大的萬壽閣,是一處值得停下腳步拍幾張照片的地方。它原是舉辦壽慶典禮的重要建筑,機緣之下現在正進行的“吉壽文物專題展”,也是全場最受歡迎的展覽。壽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中精選了70件與“壽”主題相關的珍貴文物,食用器皿、陳設擺件,各種器物都寄托著人們對“長命百歲、福壽延綿”的美好愿望,而且表現樣式繁多,動物、植物、仙人、故事,或是變形的壽字,多種多樣。材料多是金、銀、玉器等。其中有一塊3米高的穿衣鏡框特別搶眼,繁復的雕花華麗無比。

名家墨寶

想讓孩子感受一番名家墨寶的熏陶,那一定要到萬壽閣后面的大禪堂、小禪堂、影堂正,這里是博物館的書畫館,里面展出的全是清代皇室書畫。

清朝歷代帝王親躬翰墨,留下不計其數的佳作,藝術博物館內藏有300余件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書畫作品。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位帝王,還有慈禧太后、榮惠皇貴妃、端康皇貴妃等后宮女性的書法作品,以及直郡王允禔、果親王允禮、成親王永瑆等宗室的書畫作品。眾多皇室“大咖”們的作品一起展出,真真是完美展現了皇室書畫的高水準。

如果看得盡興,也想揮毫潑墨過把癮,還可以在展廳的互動區現場臨摹。

東方雅韻

博物館中還有一個必看特色臨展,以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緙絲”為主題。人們常說“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以極其細致的織造過程而盛名,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也是國家級的“非遺”技藝。

在這次展覽中既有古代緙絲名品的完美復織,也有當代緙絲技藝的體現,同時還能看到緙絲專用的織機,了解緙絲中重要的技法通經斷緯。

云落佳木

曾經是大雜院的東路方丈院,騰退修繕后變成了家具館,現在首次對公眾開放。殿中展出了50余件明代、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傳統家具,展現了中國傳統家具不同時代的美。

有黃花梨的方桌、鑲癭木五抹門圓角柜、酸枝木的炕桌、紫檀的多寶格,還有漂亮精美的紫檀雕云龍紋四件柜。

方丈院原是僧侶們生活的地方,四四方方的小院清幽整潔,看完家具展,可以在小院的連廊小坐休息一會兒。

后花園,老銀杏

后花園是博物館的精華部分,很多人都是為這里的園景慕名而來。不大的面積容下了假山、水池、小橋和樓閣,布局精巧,有多條石板小道可以到假山上。

盡管秋天很快過去了,這里還依稀留存著一點秋色:在假山兩側移栽了兩株古銀杏,東側是380歲的雄株,西側是370歲的雌株。

隨著深秋到來,金黃色的葉子落了一地。兩株古銀杏都十分高大,樹干粗壯,枝葉繁茂,要站得高、站得遠,找好角度才能把它們拍進鏡頭里。金黃的銀杏配上紅墻青瓦的殿宇特別有意境,來這里的人們,無不舉著相機,或站在假山上,或站在墻根下,用心地記錄著古剎秋色。

在后花園還有幾處必看的小亮點:

假山后面是乾隆皇帝的“御碑亭”,使用的是代表最高等級的黃色琉璃瓦,可見乾隆皇帝對這里的喜愛。

還有兩扇與萬壽寺風格完全不同的“西洋門”,為這里融入了別樣風情,也被參觀者爭相排隊打卡拍照。據介紹,在修建圓明園時,乾隆皇帝很喜歡正流行的西方巴洛克風格,所以也把這種風格用到了萬壽寺的院門上。

在西洋門的旁邊,是無量壽佛殿,殿中沒有那種巨大的佛像,而是一座明代的“滲金多寶銅佛塔”,塔上有400多尊菩薩和佛像。這里還有個戶外展,展出了各種修繕替換下來的建筑構件,沒有玻璃柜遮擋,與這些老物件近距離接觸,旁邊還有互動屏可以了解古建修繕的知識。

賞文創,感受互動玩法

售賣文創好物,讓大家把對展覽的喜愛帶回家,收集印章也好,買紀念品也罷,如今大多數博物館里都有文創玩法。

萬壽寺也不例外,在入口山門殿東西兩端,各有一家“萬壽郵局”,喜歡集印章的朋友別錯過。里面有很多明信片、冰箱貼等文創小禮物,自己帶個本子,關注公眾號后就能免費蓋章,也可以買套6連張的精美明信片,在空白處瘋狂蓋章。

在后花園方丈院的旁邊還有一個文創店,這里賣的東西都有些小貴,更適合送禮。這里也可以蓋章,只是需要消費25元買個小冊子才可以蓋,印章圖案以萬壽寺建筑為主,都很漂亮。

文創店的對門是文創咖啡館,很小的一間屋子里擺了幾套桌椅也就塞滿了,可以坐下來歇歇腳,但是不能堂食。

咖啡濃香很誘人,不愧是博物館文創,最起碼顏值戳中人心——簡約黑色杯身配傳統“壽”字紋樣,點題又高級,拍張照片作為此行的打卡紀念吧。

另外,博物館內還有幾個工坊互動體驗區,在無量壽佛殿的東西配殿??梢栽诶蠋煹闹笇?,體驗傳統紡織、刺繡、染色,還能了解各種木工工具,把玩一回魯班鎖,更能近距離看專家修復文物。

只是工坊體驗區的開放時間可能稍晚些,建議想帶娃體驗的寶媽提前確認好時間。

備忘

1.限流參觀,建議提前三天在公眾號“北京藝術博物館”預約,免費參觀也需要預約。入館時的防疫掃碼規定,也建議提前咨詢好。

2.通常情況下周一閉館。

3.路邊停車位比較少,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就是乘坐地鐵16號線,至萬壽寺站(C口出),出站即達。按照指示牌,向左拐彎100米左右就到了博物館入口。

4.在博物館門口的“游客服務中心”,可以領取免費地圖和換取紙質門票。

5.六連張明信片打卡玩法,在博物館內都有對應實物,可以帶小朋友找一找。

6.萬壽閣二層是“學者書屋”,可預約參觀。

7.院內有自助售賣機,餅干、飲料等,選擇比較少,建議自己帶點零食。

關鍵詞: 藝術博物館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