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在埃塞俄比亞吃“山東煎餅”

來源:解放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埃塞俄比亞,一個位于“非洲之角”的國家,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在非洲居第10位。它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與北京的直線距離約8400公里,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5。如果不是幾年前的一次暑期社會調研,我對這一遙遠國度的印象,恐怕還只是停留在歷史課本的一般性描述——有“人類祖母”之稱的古人類化石“露西”的發現地,絕不會像如今這般立體鮮活。

一說起非洲,除了廣袤無垠的熱帶草原和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之外,干旱炎熱已成固定標簽。在去埃塞俄比亞之前,我也一直這么認為。直到6月末經過10個小時漫長飛行抵達亞的斯亞貝巴博萊國際機場時,我才想起每當高溫來襲,國內廣大網民借非洲游客之口說出的那句調侃:“中國太熱了,我要回非洲。”原來并不完全是假的。記得當時北京幾乎每天都是三十六七攝氏度,已是穿短袖的季節了,同處北半球的亞的斯亞貝巴卻只有20℃左右,讓人感到陣陣涼意。這主要緣于當地平均近3000米的高海拔,讓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的埃塞俄比亞全年平均氣溫只有16℃上下,水量豐沛,有“東非水塔”之稱。我所在的地方六七月份幾乎每天午后或傍晚都會下一場大雨,山頂甚至不時下起乒乓球大小的冰雹,讓人莫名產生季節錯亂之感。

埃塞俄比亞人的傳統主食是一種叫“英吉拉(Injera)”的食物,由一種類似于小麥的高原作物“苔麩(Teff)”發酵制成,看起來有點像山東煎餅,非常薄,不過,英吉拉手感更綿軟些,表面布滿小小的氣孔,味道偏酸。普通人家通常一天到晚只吃英吉拉果腹,富裕一些的家庭則用英吉拉卷著青菜、炭烤牛羊肉,蘸著醬吃。

埃塞俄比亞之行,我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亞吉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早在上世紀初,法國曾花23年時間修建了一條窄軌鐵路,由于年久失修,上世紀末時它的運行時速僅有15公里,比小型摩托車還慢,整條鐵路基本處于被廢棄的狀態。如今,銹跡斑斑的鋼軌還在,但在其上奔跑的卻不是飛馳的列車,而是馱著干柴的小毛驢。當我們乘坐火車在中鐵二局和中國土木工程集團聯合承建的亞吉鐵路上行進時,常能遠遠望見沿途村莊的山坡和高架橋上駐足觀看的人群。

亞吉鐵路西起亞的斯亞貝巴,東至埃塞俄比亞鄰國吉布提,全長約756公里,2013年開工建設,2016年正式通車,設計時速為120公里。它是非洲歷史上首條電氣化鐵路,被譽為“新時期的坦贊鐵路”。亞吉鐵路的修建解決了埃塞俄比亞這個內陸國的出海口問題,使得埃塞俄比亞貨物運送至吉布提港的時間由原來公路運輸的3天下降至現在的10小時,極大地節約了物流成本。得益于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埃塞俄比亞也開始在阿瓦薩、孔博查、阿達瑪、德雷達瓦、巴赫達爾等亞吉鐵路沿線城市修建工業園區,它們幾乎全由中國企業承建。在德雷達瓦工業園的施工現場,我們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9個月完工”的目標下,當地工人認真地擰著鋼筋。他們戴著安全帽、穿著印有中文和埃塞俄比亞文字的工作服。當與我們一行人合影時,他們面帶青澀笑容。

事實上,早在2008年,中國企業就已在亞的斯亞貝巴近郊的杜卡姆市投資建設了一座現代化的東方工業園。在那里,有來自中國、印度、荷蘭等國家的80余家企業入駐。那里生產的力帆汽車已經成為亞的斯亞貝巴街頭出租車的主要車型。在華堅女鞋生產車間,墻上隨處可見“堅持是效益”“準時是誠信”等簡短的中文標語,為了激勵士氣,埃塞俄比亞的華堅員工每天早會還集體合唱《團結就是力量》。

當然,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到一處,參觀當地的大學也是我的一大愛好。埃塞俄比亞最好的大學當數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它有13個校區,其中的主校區曾是埃塞俄比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宮殿。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的校門古樸巍峨,巨型拱門之上是兩只石獅,校園里郁郁蔥蔥,充滿熱帶氣息。圖書館有專門的中文藏書,多是漢語教材。校園里還有一座民族博物館,售票窗口用英語寫著票價:“非埃塞人100比爾(折合人民幣20元左右),非埃塞學生50比爾。”博物館一共兩層,工作人員非常耐心細致,自豪地為我們介紹用樹枝搭建的防范野獸的古老房屋、制作“英吉拉”的原料苔麩的種子、當地舉行咖啡儀式的瓦罐瓢盆,以及世界最早的樂器之一——羊皮鼓……

總的來看,埃塞俄比亞是一個歷史悠久且有著光榮傳統的國家,那里的人們非常熱情,也有發展的強烈愿望。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完全有可能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同時加快發展,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

作者:謝宜澤?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關鍵詞: 埃塞俄比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