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世界速讀:黑乎乎的建盞 咋就成了宋朝皇室御用茶具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為什么黑釉茶盞會在宋代流行呢?唐代飲茶方式主要以煮茶為主,到了宋代則開始流行點茶,茶湯是白色的,用黑色的茶盞最能凸顯茶湯的顏色。由于宋時崇尚斗茶之風,故除了必須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合斗茶所用的茶器。由于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于茶湯的保溫,適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建盞在宋代成為最上乘的茶器之一。

北宋時期飲茶已經成為普及到大眾的生活方式,茶葉成為了與食鹽相提并論的生活物品,在這種茶文化氛圍中催生了斗茶的流行與普及。斗茶興盛也與貢茶制度有關,當時的貢茶是通過斗茶的方式來進行評選,在斗茶中勝出的茶葉作為上品茶向皇室進貢。隨著從上至下的推崇,斗茶作為一種娛樂行為和飲茶方式逐漸獨立起來,同時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和風雅人士也喜歡以斗茶來展現他們的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道德操守,推動了斗茶向著更高級的藝術化階段發展,同時也賦予了斗茶更深厚的文化底蘊。

宋人斗茶一般三至五人,斗茶的內容通常包括兩個方面:湯色和水痕。茶湯純白者為佳,水痕出現的早晚用以評判茶質的優劣,而建盞的造型則是品鑒茶質優劣的最完美的器具。宋代斗茶時將茶餅研磨成粉末沖入沸水調和后再注湯,斗茶時湯水注入后使用茶筅進行擊拂形成白色泡沫,這種泡沫能夠緊咬盞內壁且比較持久,那么就在斗茶中勝出。斗茶注湯時的速度、水柱粗細以及出水力度等都會對茶湯泡沫的形成和持久時間產生決定性影響,而建盞的這種底小口大、飽滿規整的圓形設計具有顯著的力學優勢特征,在湯水注入時可以均勻地在盞內四周用力,而不會造成盞面水紋的過大波動,有利于斗茶時湯花的呈現。V字造型的建盞為觀察湯色和泡沫與盞內壁的咬緊程度等提供了便利,為了觀察水痕的便利,建盞在盞口下沿約2cm的地方設計了一個注水線,可以幫助斗茶人控制茶湯的分量。

建盞始燒于五代末北宋初年,初期出品以無斑紋通體烏黑的茶盞為主,稱為“烏金釉盞”。宋徽宗非常推崇建盞,他在《大觀茶論》里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這里說的玉毫條指的是盞面上形成銀褐色細密條紋,像兔子的毫毛,故也叫做兔毫盞。關于建盞還有個小故事,相傳宋徽宗在睡夢中神游到了廣寒宮,恍惚之間竟然站在了“廣寒清虛之府”牌匾之下。正驚異彷徨間,在不遠處傳來了悅耳的笛聲,循著笛聲居然看到了的嫦娥。一曲終了,久無人煙的月宮因為宋徽宗的到來讓嫦娥仙子異常興奮,被熱情的邀請去品嘗仙茗。在千年寒玉雕成的茶幾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建盞,或是流暢的兔毫,或是羽化亮麗的鷓鴣斑,或是燦若星空的曜變。

宋徽宗欣賞著嫦娥仙子嫻熟的泡茶動作,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席間嫦娥仙子講起了這些建盞的來歷:“在王母娘娘壽宴那天,小玉兔偷喝了瓊漿玉液,竟醉的跌入人間,滾落到了建陽水吉后井村的龍窯邊,奄奄一息。后被一窯工父女救起,窯女精心照料了一月有余,玉兔為報答窯女救命之恩,于深夜取身之毫,鉗窯之黑瓷盞中。后玉兔傷好,窯女送了好多極品建盞于小玉兔,并帶回了月宮?!焙髞恚位兆趶拿缐糁行褋?,那建盞中入口的仙茗讓他意猶未盡。遂趕往水吉后井村,把那龍窯封為“御供”的官窯,專門為自己燒制建盞。

宋徽宗的《文會圖》描繪了池邊大樹下,一群文士正據案飲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備茶,其中一人手持長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是唐末以來盛行的“點茶法”,其中茶碗的造型和建盞相似。而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把宋代民間斗茶的情景淋漓盡致地描繪在世人面前。畫中茶販有注水點茶的,有提壺的,有舉茶杯品茶的。有一挑茶擔賣茶小販,停肩觀看,還有一婦人一手拎壺另一手攜小孩,邊走邊看斗茶,個個形象生動。

宋人通過茶器來實現與茶的交流,在斗茶中實現茶、茶器、飲茶人三者之間的和諧與天人合一的境界。建盞由于黑色的釉面、樸素的造型、獨特的工藝滿足了宋代茶色尚白的需求和審美情趣,成為了斗茶愛好者的首選茶盞或茶器。建盞也因此逐漸成為了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符號標識。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