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頭條焦點:去古老的園林看秋霞

來源:解放日報  

園林的榮枯總是與人物的命運和時代的變遷交織。作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今年520歲的秋霞圃展示的不僅是園林美景,也是歷史的故事。


(資料圖)

江南深秋,樹木仍很綠,只是綠得更深。在嘉定秋霞圃那棵古銀杏上,繁枝密葉都染了一片金黃,兀然于即山亭旁,成為秋霞圃中秋的精靈。桂花將開未開,空氣中飄裊著若有若無的馨香,而成片的楓葉則紅得像燃燒的火焰,格外顯眼。

今年,秋霞圃迎來了它520歲的生日。秋霞圃如味道醇美的花雕,如故事豐富的歷史長卷,宜細品,宜慢讀……

建于520年前的“龔氏園”

秋霞圃的前身稱“龔氏園”,520年前,明朝工部尚書龔弘歷盡宦海波瀾,回到溫馨的故土,構筑晚年歸隱之所龔氏園。龔弘在嘉定隱居13年,朝廷多次召他復官,他均婉拒。鄉賢侯峒曾先生稱他“身歷六朝,治行為天下第一”“終身介潔,守郡六載,病且死囊無十金”“善為篇什,著述甚多,而不以文名”。

明朝正德皇帝也深知其人,稱他為“干事老臣”“智者樂水”。

龔弘是位治水高手,他長期同水打交道,熟識水的習性,個性中自然多了幾分水的淡泊、寧靜和睿智。他營建的這個規模在“十畝之間”的園址就選在嘉定東城,前有練祁河,后有清鏡塘。創園之初,龔氏園并不華美。龔弘玄孫龔錫爵在《大司空蒲川公遺事》一文中稱,龔氏園約在十畝之間,建筑簡陋,僅“自門土垣而已”,只是一所普通的宅第。

龔氏是嘉定最早,也是延綿時間最久的文化世家之一,龔氏一族共出了13名進士,有“江南無二”之譽。龔弘的先輩龔明之為南宋乾道進士,所著《中吳紀聞》一書,記載了吳中地區的風土人情、逸聞軼事、人物言行及社會狀況,是一部重要的史料筆記。致仕之后,龔弘志在立言。他在龔氏園內足不出戶,以豐富的閱歷,用5年時間完成了《續中吳紀聞》,作為龔明之《中吳紀聞》的續集,實現文化世家的詩禮傳家??上?,這部著作未能傳世。

徽商汪氏還園傳佳話

龔氏園同當時的其他江南私家園林一樣,建成后逐年添建一些景物。但人事有代謝興廢,龔弘逝世后,到其孫子龔可學時,龔氏家族開始衰敗,又逢時局變化,不得已將龔氏園售給汪姓徽商。

后來,龔可學之子龔錫爵考中秀才,鄉試缺乏路費,向汪姓徽商要求添價。商人說:“價不可加添。秀才若中舉,我無償奉還園子。”后龔錫爵果然中舉人,汪氏也不食言,果真將龔氏園歸還。萬歷年間,龔錫爵又中進士,官至廣西右布政使,為官清廉干練,頗有政績,龔氏家族再度興盛。在致仕回鄉后,龔錫爵將龔氏園修葺一新,增加了叢桂軒、浴德堂等建筑,形成規模,大放異彩,成為江南一座著名的文人園。

詩人程嘉燧、畫家李流芳、書法家婁堅、金石家宋玨、學者馬元調,常在這里吟詠、潑墨、品茗?!皥@林之宴無虛日”,秋霞圃成為嘉定文人墨客的藝術沙龍。

園林的榮枯、人物的命運與時代的變遷交織。然而,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龔氏園經歷了多次興衰。明清易代之際,龔氏后裔參加侯峒曾、黃淳耀領導的抗清斗爭,有12人壯烈殉節,龔氏園隨龔氏家族一起衰落,后僅剩兩堵危墻。

龔氏園易名秋霞圃

清代順治年間,龔氏園再次易主汪氏,更名為“秋霞圃”。

這個富于詩意的園名,出自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至乾隆時期,秋霞圃內辟有桃花潭、池上草堂、數雨齋、歲寒徑、松風嶺、寒香室等數十處景點,“木石亭館極一時之勝”(宋琬《集秋霞圃》)。

文人學士又紛紛云集于此。

清朝八大詩家之一宋琬走訪寒香室,寫下“一徑藏秋壑,蕭然見竹廬”。詩人趙俞駐足柳云居,留下“林廬清灑見遺風,六世藏書在此中”。王鳴盛、錢大昕眼中的秋霞圃則是一幅少女游春的風俗畫,分別留下“陌上女郎聯袂出,即山亭子探春來”和“燒香才罷游園去,延綠軒前白相回”,可以想見乾隆年間的社會穩定、經濟富庶。

直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汪氏衰落,秋霞圃改屬城隍廟后園,沾染了更多的人間煙火氣。這里曾是演戲的劇場,盛極一時,有“日日城隍廟”之稱。1911年后,有識之士戴思恭、浦泳等人曾在這里興辦啟良學校。

韜光養晦的“米汁囊”

宋代李格非在《書洛陽名園記后》中說:“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币源擞^秋霞圃的興廢亦然。

“乾嘉盛世”后,屢次戰亂使秋霞圃僅剩湖石數堆,荒池一泓;日本侵略軍染指秋霞圃后,園中匾額被毀之七八,秋霞圃花木凋零,破敗不堪,幾成廢園。

而愛國志士保護園中珍奇的故事也很精彩。園中有一塊奇石“米汁囊”,高盈二尺。據光緒《嘉定縣志》記載,每逢陰雨天,石面就有水珠溢出,色如米汁??箲鸨l后,為防止這塊名石落入敵手,人們用石灰涂掉了“米汁囊”三字,將它隱藏在假山群中,藏匿了半個多世紀,直到2001年才重見天日。

1962年,秋霞圃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著名古典園林學家陳從周教授曾在1963年的《文物》上發表《嘉定秋霞圃》一文,對秋霞圃的歷史地位和藝術特色作了高度評價,稱秋霞圃“疊山絕佳”“春夏時濃郁,秋冬時蕭疏,給人以不同季節的感覺”。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秋霞圃,在陳從周、程緒珂先生的精心指導下。秋霞圃于1980年、1983年先后二次修繕擴建,于1987年修復工程全面竣工后開放。秋霞圃分為桃花潭景區(原龔氏園)、凝霞閣景區、清鏡塘景區和城隍廟等四個景區,將歷史上相鄰的三園一廟有機地合為一體,基本保留明清風格、江南文人品位。如今,全園占地3.28公頃,總建筑面積3950平方米。

好一座“城市中的山林”

秋霞圃有“城市中的山林”之美譽,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桃花潭景區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共有景物20余處,由水池、建筑、山石、曲橋等組成。池潭呈長方形,東西約50米,南北6米至10米。池周疊砌湖石,東部水口斷岸處架三曲橋和題青渡,有源出山澗、活水匯通之感。舊時,因潭岸植桃花,故有“桃花潭”之名。

池北主建筑是四面廳,軒敞華麗,前部月臺憑欄,對植盤槐,與南山遙對,故又名“山光潭影”。四面廳以西由曲廊連接延綠軒,此軒是汪姓園主于清康熙年間修建;廳東側游廊通至枕流漱石軒,可收納北部清鏡塘景致。延綠軒前有黃石疊成的歸云洞,所堆石壁古拙自然,其上筑即山亭,登臨可俯覽園內諸景。碧光亭即在其腳下,此亭因三面臨水,如臥水上,故又名“撲水亭”,亭中可觀潭岸大部景致。

桃花潭以南主景是南山,東接三曲橋,西有池上草堂。南山長40余米,由湖石疊綴而成,古木參差,岡巒疊翠。中間開幽徑,分南北兩岡。陳從周說,“(這)是一個大手筆,這在江南私家園林中還不多見”。南山峭壁石磯下,筑貼水小徑,灣口架石板,崖上有明朝“嘉定四先生”之一婁堅所題“渉趣橋”三字,與南山的渾然厚重相比,有橫披小卷的玲瓏之美。

池上草堂臨水而建,因形貌如舟,故又名“舟而不游軒”。此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間,3楹7架,歇山式。堂前湖石,植芭蕉、海棠、南天竹等,修美清幽。堂東為半亭,臨水有護航靠,面北與即山亭成對景。池潭西岸是建于明代的叢桂軒,歇山翹角,頗為雅致。北眺為蒼翠的松風嶺,軒南有三星石,東望與凝霞閣景區遙對借景。西側有兩棵百年金桂,周植四季佳木,點明《楚辭》中“桂樹叢生兮山之幽”的旨趣。

秋霞圃內不僅景觀豐富,而且文化內涵深厚,名人雅士們為秋霞圃所撰楹聯有94副,還有大量的詩文。清末秀才、知名學者、創辦“秋霞詩社”的周承忠先生編著了《秋霞小志》一書,有詳細的記載。

愛國民主人士、嘉定人胡厥文先生于1982年和1984年先后兩次重游秋霞圃,寫下了兩段充滿童心的留言:“秋霞圃是我童年常游之地,今年余已八十有七,樂甚,又覺年輕了。”“百年一瞬,幼年游嬉于此,今日重來年已九十,懷想當年不覺童心之復熾也?!?/p>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