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世界播資訊】植物王國孕育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來源:文匯報  

植物,在生物學知識譜系里是與動物平行存在的一個“界”,而林奈分類法里的“界”,英文直譯為“王國”,如此“霸氣”的名稱,似乎更適合含括植物對人類的非凡意義。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性存在,二氧化碳的吸收與新鮮氧氣的持續產生、能量食物的供給,還有賞心悅目的自然風光,有植物的地方便有了生機,孕育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由于多數動物的能量來源也是植物,因而可以說,人類生活在一個植物構成的世界里。當然,人類與植物世界的聯系不只是機械的、生物的,更是歷史的、精神的。人類以植物為動能,書寫了一幕幕雄偉壯麗的歷史篇章,也在與植物的互動里締造了深刻的生態觀念和自然文化。


(資料圖)

那些改變人類大歷史的“小”植物

你可曾想過,一些常見植物在短短幾百年前還是讓多數人頗感陌生的“稀有物”?當歐洲的紳士淑女首次目睹腰果的獨特外形,驚詫得合不攏嘴;在15世紀的馬爾代夫,居然會有女性因為吃香蕉而獲罪。甚至連果腹充饑的馬鈴薯也“未能幸免”,由于味道特殊,西方人一度認為它會危害健康。

在15至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諸多歐洲國家在一些有名植物的傳播過程中都曾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葡萄牙航海家在該領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先驅者,他們極大地改變了世界上許多地區的農業、飲食和經濟結構。商務印書館2022年出版的《改變人類歷史的植物》一書作者若澤·費朗,是葡萄牙國寶級植物研究專家、葡萄牙皇家農林研究院的終身教授,他閱讀了大量葡萄牙語的一手資料,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極少被人提及的碎片化信息,跨越四大洲作為分類線索,展示了在亞洲、非洲、美洲起源的58種重要植物,詳細描繪了這些植物的起源、遷移過程以及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

此書通過植物傳播的歷史,展現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書中有關原產美洲的橡膠樹掀起人類出行革命的故事,尤為讓人心生激蕩。

1736年,法國地理學家拉孔達明在一封信里提到:厄瓜多爾埃斯梅拉達斯省有一種叫作“Hhevé”的三葉橡膠樹,人們從樹中能提取出一種膠質物,用來制作各種耐摔的容器和燭臺。與此同時,若將這種膠質物涂在布料表面還能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1744年,拉孔達明在卡宴遇見了熱衷植物學和園藝的工程師弗雷諾,并鼓勵他繼續探索埃斯梅拉達斯省的植物寶庫。1747年,弗雷諾在對奧亞波基河支流的一次考察中發現了橡膠樹。

1770年,英國人約瑟夫·普里斯特利發現了這種樹膠的另一種特性:它能擦干凈“紙上的鉛筆字及一切弄臟的痕跡”。就這樣,一款大多數學童迄今仍在使用的文具——橡皮誕生了。1839年,查爾斯·固特異發現了天然橡膠的硫化工藝,有效地去除了其中所含導致變形的成分,并且很好地保留了材料的彈性。從此,人們得以更好地利用天然橡膠,并開發出更多的用途。1843年,固特異為這項技術申報了專利,并于翌年獲批。1868年,自行車輪胎問世,橡膠由此成為了一種用途更加廣泛的交通運輸業“基建”材料,它在人類社會中的經濟價值也變得日益重要。

巴西的橡膠出口可以追溯到1827年。1888年,愛爾蘭人約翰·鄧祿普發明了安裝有內胎的新款輪胎。1892年,米其林兄弟則發明了可拆卸的車輛輪胎。隨著自行車的普及、汽車的問世,以及工業需求的日益增加,全球橡膠產業迎來了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期。最初的階段,人們選擇在三葉橡膠樹的原產地——亞馬孫河流域廣泛栽種膠源樹。1880年至1890年間,貝倫和馬瑙斯兩地的相關產業也取得了速度驚人的大發展。即便輝煌短暫,但那的確是一個屬于“橡膠巨頭們”的偉大時代。巴西希望保持對橡膠的壟斷地位,所以拒絕全部樹種出口項目。然而歷史最終證明:在利益驅使下這種貿易保護還是變成了一紙空文。而今雖然巴西仍在出產橡膠,但其在全球橡膠產業鏈中早已風光不再。

自然,絕非一個排斥人類參與的“無人區”

中國工人出版社最近引進出版了“加法葉的博物學”叢書,僅看書名——《樂園:歐洲園林之旅》《密徑:莎士比亞的植物花園》《島嶼:南太平洋的植物探險》,便能從中嗅到帶著全球化夢幻的泥土芬芳。在這套書中,我們得以一睹作為植物迷、思想者乃至科學家的加法葉的傳奇風采。加法葉曾主持編修過多個版本的巨著《澳大利亞植物學》,當中系統、權威的植物調查資料在其身后很長時間里都持續澤被后學。與先前及同代占多數的“經院”植物學家不同,加法葉極度推崇面向生活的人文主義植物學。

加法葉曾經跟隨父親在他們位于悉尼的異國苗圃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園藝經驗,同時憑借過人的審美和藝術天賦,用35年的時間將墨爾本植物園井井有條卻平淡無奇的種植形式,轉變為他疏密有致的成名手藝,使墨爾本植物園變成了全世界最壯麗的植物園林之一。

加法葉暢游歐洲各地名園后,寫下了傳世之作《樂園:歐洲園林之旅》。在《樂園》里,見多識廣的加法葉沒有迷醉于金碧輝煌的豪華建筑,而是百般推崇“野生園”理念:“‘野生園’與注重形式的園林、公園或游樂園相對,因為后者均是按照線條和規則布局。”營建“野生園”的要領是把控人類介入與自然本真之間的微妙平衡:“一方面,避免將自然置于線條和規則之下,全然不顧生硬和迂腐,將花朵和植物排列得像是普魯士的軍隊;另一方面,借助藝術和品味的幫助,防止凌亂恣肆的生長?!笨梢妼π臍w山水的返璞者而言,自然絕非一個排斥人類參與的“無人區”,他們所渴望的,是一片稍經修飾而未被篡改、能以本來面目順暢激發人類官能享受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地。

加法葉在《樂園》中向讀者展示了一座他頗為贊許的“野生園”——愛丁堡的皇家植物園和樹木園:“這座園林的布局和管理令人仰慕,它不僅是一座科學寶庫,更擁有美麗的小草坪、各類景觀和植物。灌叢中的小徑曲折而蜿蜒,樹木十分有趣?!弊屓颂貏e震撼的是,由這座園林的特定視線外望,繁華輝煌的城市景觀盡收眼底,人工風貌與自然景致毫無違和,實現了一種兼備風光與哲學意義的“借景”:“在印佛里斯展覽中心前方的樹木園內,可以俯視愛丁堡的壯美風光,從那里可以看到一幅現代雅典的完整景象?!?/p>

說城市一定是反自然的?在對看的深情凝視中,城市與郊野攜手構筑了人類重識生存世界的一個冷靜場域。

草木文化寄托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感悟

山村農夫終日面山擁水,自然風光對他們來說談不上珍稀,因此千百年來,向往自然者多數還是心為形役的書生墨客。這便牽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書齋里的白紙頁,能喚起讀書人的鄉野之思嗎?加法葉在他的另一部名著《密徑:莎士比亞的植物花園》里給出了答案。

“有許多證據證明,莎士比亞,這位英語世界中最偉大的詩人,幾乎無所不知。其中有趣的是他對各類植物花卉的熟悉,他也許稱不上一位富有科學性的植物學家,而更像是千姿百態的大自然中一位細心的觀察者和熱愛者。”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精神氛圍中,加法葉自然而然地將注意力投向了莎士比亞戲劇和詩歌中的植物、水果和花卉。加法葉對莎翁的文字懷有獨特的“同行敬意”:“莎士比亞將天地萬物引入他的作品中,這是這位偉大詩人的眾多獨特魅力之一,令他受到上至賢哲下至凡夫的歡迎?!?/p>

為了探掘莎翁的“自然之作”,加法葉必定反反復復精研過莎翁傳世篇章,否則他何以知曉“莎士比亞35次寫到橡樹或者它的果實橡子”這般細致到無以復加的數據?通過文本細讀,加法葉把莎翁名著內的植物挑揀出來,串起一部文化底蘊豐厚的植物與生態文明小傳:《暴風雨》里的松樹、《麥克白》中的報春花、《皆大歡喜》內的黑麥,都在加法葉的細膩解讀里厘清了來龍去脈。有鑒于此,與其說《密徑》是一部摘自莎士比亞作品的植物圖譜,不如稱它為跳脫文本、擁抱自然的一場精神洗禮。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草木被廣泛融入到各種形式的文化創作中,寄托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感悟。在中國,從《詩經》到《紅樓夢》,草木的身影縷縷不絕,豐富的草木文化一脈相承。將人和草木相類比,各個民族概莫能外,尤其在中國古典文化中,許多植物已經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象征意義,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蘊。比如松竹梅是歲寒三友,梅蘭竹菊是四君子等,這些植物的個性氣質已經為國人所共識。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幾回清夢到花前:紅樓女子的草木情緣》將《紅樓夢》中的43位女性角色與百草花木逐個對應。草木之所以有情,是因為觀者心有“巖中花樹”。紅樓女子的草木情緣,也是因為人如秀草嘉木,枯榮有定數卻清芳不遠去。由此觀之,《幾回清夢到花前》與《密徑:莎士比亞的植物花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時空中的旅者,在草木間尋得了棲居歸宿。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