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西新聞網
7月29日早晨,南昌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在進賢縣和新建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后,進賢縣增雨效果明顯,雷雨局部暴雨;新建區出現小到中雨。
7月以來,南昌地區共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0次,累計受益面積達970平方公里,增加降水180萬立方米。
向空中撒播增雨劑使水滴凝結成雨
日前,記者來到南昌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人工增雨運用云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云中撒播增雨劑(鹽粉、干冰或碘化銀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人工干預的方法使水滴凝結成雨,其本質是對自然界增雨的必要條件進行補充。
人工增雨手段可以使一些原本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到激發,從而產生雨,也可以讓一些原本就要產生自然降水的云層降下更多的雨水。
“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前,首先要觀測雷達監控,然后發現回波條件,根據雷達數據判斷云層的移速、移動方向、未來會增強還是減弱,從而對各個縣局發出是否人工增雨的指揮命令。各個縣局的同事到達作業點后,會在現場判斷是否進行作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回波是由雷達發射、經大氣及其懸浮物散射而返回被雷達天線所接收的電磁波,可在熒光屏上顯示出。
南昌主城區為何不實行人工增雨?
南昌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主任羅美娟介紹:“通常我們把人工增雨的影響區劃分成兩個:一是作業區,二是受益區。出于安全問題考慮,氣象部門不會在南昌主城區設作業區,但是可通過作業的上下游效應,盡量讓城區作為受益區獲益,并且經過精密測算,使受益達到最大化。南昌地區只有安義縣、進賢縣在空域允許的情況下會在白天增雨,而其他地區往往需要等到夜間才能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那么,人工增雨作業后一定會下雨嗎?工作人員介紹:“這可真的不一定!人工增雨作業后會出現云中增雨的現象,在降落過程中,有些小冰晶會直接蒸發掉,無法到達地面形成有效增雨。人工增雨作業后,也不一定會立竿見影形成增雨,一般的作業有效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甚至有達到6個小時的。”
中國江西新聞網記者黃思農/文
今年上半年溫州清潔能源項目完成投資145.5億元 總量位居浙江省第一
記者7月27日從溫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1—6月,溫州清潔能源項目完成投資145 5億元,總量位居浙江省第一;風光倍增工程加快實施,新增風...
陜西明確高校畢業生到省內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 在校期間學費給予補償
記者今天(7月27日)從陜西省教育廳獲悉,陜西省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印發《陜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到省內艱苦邊遠地區基
河南已建成高標準糧田7580萬畝 占全省耕地面積近7成
7月27日,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聽取關于檢查《河南省高標準糧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河南已
為質量強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上半年湘潭市共安排質量強市工作專項經費1.61億元
近年來,湘潭市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把品牌培育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為全面推進質量建設,湘潭市財政局不斷加大政策...
平均每天單飛進出港的兒童達200人次以上 哈爾濱機場迎無人陪伴兒童集中出行高峰期
媽媽,再見!7月25日11時30分,13歲的小于背著書包,跟著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從無成人陪伴兒童 老人接待站離開,獨自登機去重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