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目前,世界玻纖產業已形成從玻纖、玻纖制品到玻 纖復合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其上游產業涉及采掘、化工、能源,下游產業涉及建筑建材、電子電器、軌道交通、 石油化工、汽車制造等傳統工業領域及航天航空、風力發電、過濾除塵、環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興領域。玻璃纖維行業主要壁壘體現在政策、資金、技術等多個方面,行業進入門檻高,市場供給集中。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將玻璃纖維及玻纖制品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政策扶持下,我國玻璃纖維行業將得到快速發展。長遠來看,中東、亞太基礎設施的加強和改造,對玻纖需求增加了很大的數量,隨著全球在玻纖改性塑料、運動器材、航空航天等方面對玻纖的需求不斷增長,玻纖行業前景樂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玻璃纖維簡述
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種類繁多,優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但缺點是性脆,耐磨性較差。玻璃纖維通常用作復合材料中的增強材料,電絕緣材料和絕熱保溫材料,電路基板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玻璃纖維是以葉臘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鈣石、硼鎂石六種礦石為原料經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織布等工藝制造成的,其單絲的直徑為幾個微米到二十幾個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 1/20-1/5 ,每束纖維原絲都由數百根甚至上千根單絲組成。
玻璃纖維原料及其應用:玻璃纖維比有機纖維耐溫高,不燃,抗腐,隔熱、隔音性好,抗拉強度高,電絕緣性好。但性脆,耐磨性較差。用來制造增強塑料或增強橡膠,作為補強材玻璃纖維具有以下之特點,這些特點使玻璃纖維之使用遠較其他種類纖維來得廣泛,發展速度亦遙遙領先。
玻璃纖維市場供給分析
玻璃纖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新材料產業,近年來國內玻璃纖維產量保持增長,我國成為玻璃纖維主要生產國。據數據,2021年我國玻璃纖維產量為624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15.3%,占全球玻璃纖維產量的比重為65.68%。
據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我國玻璃纖維紗總產量288萬噸(其中池窯紗產量為252萬噸);2021年,玻璃纖維紗總產量624萬噸(其中池窯紗產量580萬噸),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44億元。十年間,玻璃纖維行業發展進入由大到強的新發展階段。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玻璃纖維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玻璃纖維行業主要壁壘體現在政策、資金、技術等多個方面,行業進入門檻高,市場供給集中。據數據,2021年我國玻璃纖維CR3超60%,CR5為81%。
玻璃纖維及其制品進口情況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6-2021年中國玻璃纖維及其制品進口數量在2017年達到最大值,進口金額在2021年達到最大值;2016-2021年中國玻璃纖維及其制品進口平均單價2019年增長速度最快,而2020年中國玻璃纖維及其制品進口平均單價下降速度最快,下滑了13.9%。
2022年8月中國玻璃纖維及其制品進口數量為1.02萬噸,同比下降24.6%,進口金額為0.76億美元,同比下降9.4%,2022年1-8月中國玻璃纖維及其制品進口數量為8.61萬噸,進口金額為6.3億美元。
玻璃纖維行業格局
目前頭部企業良性循環已經形成:成本越低的企業利潤率越高,超額收益利于降低企業負債,進行再融資、技術升級、產能擴張,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國玻璃纖維行業整體格局較為穩定。
玻璃纖維行業龍頭規模效應明顯但各有側重,在不同細分領域形成了差別定位。如中國巨石粗紗產能排名全球第一,巨石與泰山在風電紗領域優勢明顯,光遠新材、宏和科技、昆山在電子紗/布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長海股份則占據玻纖復材領域主要市場。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玻璃纖維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的重要工具。報告根據玻璃纖維行業監測統計數據指標體系,研究一定時期內中國玻璃纖維行業現狀、變化及趨勢。玻璃纖維報告有助于企業及投資者洞察中國玻璃纖維行業市場供需行為,評估中國玻璃纖維行業投資價值,為相關企業提供第三方的決策支持。報告內容有助于玻璃纖維行業企業、投資者了解市場供需情況,并可以為企業市場推廣計劃的制定提供第三方決策支持。
想要了解更多玻璃纖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玻璃纖維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關鍵詞:
吉電股份:截至2023年5月19日,公司股東戶數175,430戶 世界快訊
吉電股份(000875)05月24日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答復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美國債務違約是最不可能的結果!德銀:可能性只有2%_熱議
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的分析師在周二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盡管有關債務上限的談判已經僵持了許
【全球聚看點】大盤跌1.28% 兩市超2800只個股下跌
大盤跌1 28%兩市超2800只個股下跌,5月24日電,大盤全天震蕩調整,滬指跌超1%失守年線,逼近3200點。盤面上
771億“新能源黑馬”背后的男人再造9連板“妖股”|天天速看料
771億“新能源黑馬”背后的男人再造9連板“妖股”,私募,日播,王衛東,上市公司,新能源黑馬,機構調研記錄
基建悄然發生的變化 世界看熱訊
核心觀點在經濟內生復蘇略有走弱之時,基建投資卻也在悄然放緩。我們認為,土地出讓收入超預期下滑導致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