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創事記 >

山西2025年巖溶大泉地下水水位總體下降趨勢得到有效減緩

來源:太原日報  

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圍繞六大戰略定位,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要體現山西擔當。強力推進汾河保護,持續推動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再現汾河晚渡美景。

《規劃》范圍:黃河干支流流經的縣級行政區,包括太原、呂梁、晉城、臨汾、運城全域,以及晉中、陽泉等市的部分地區,共11市86縣(市、區)。國土面積11.46萬方公里,2019年人口2711.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2938億元,分別占全省的73.1%、72.7%和76%。對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我省確定資源型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引領區、華北地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黃土高原生態綜合治理示范區、黃河流域治水節水示范帶、內陸開放合作新高地、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目的地等六大戰略定位。

推動水量豐起來

實施汾河生態補水。加快推進“五水濟汾”,保障汾河水量。加快萬家寨引黃全能力配套工程等項目建設,增強生態補水能力,恢復汾河生態功能。實施汾河生態補水,科學合理調度汾河水資源,做好全流域補水日調度。保障汾河一壩、汾河二壩、王莊橋南斷面、上望斷面、入黃口廟前村斷面維持一定的生態流量。

實施巖溶大泉保護工程。繼續推進晉祠泉、蘭村泉、古堆泉等復流工程,通過關井壓采、水源置換,進一步對泉域范圍內采礦企業實施禁采、限采,進一步健全地下水位監測網絡,2025年巖溶大泉地下水水位總體下降趨勢得到有效減緩,力爭晉祠泉水2025年前復流。

加強汾河水源涵養功能。實施汾河上游干支流水系綜合整治,實現以涵養林建設、河湖生態整治修復等措施,恢復汾河健康的生態循環系統。對汾河水庫大壩壩軸線上游庫區進行清淤,增大有效庫容,更好地發揮汾河水庫綜合效益。

促進水質好起來

我省加大汾河污染治理力度。把汾河流域污染治理作為重中之重,促進汾河水質明顯改善。重點加強汾河流域國考地表水斷面監測,按照“一斷面一方案”,實施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規治理。加快雨污分流設施、污水處理等提標提效工程建設,確保入汾水質達標。加強流域內工業企業、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根除汾干支流、入黃支流河堤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等。強化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快速消除污染,保障斷面水質達標。

優化汾河生物群落系統。在水質穩定改善、生態基流有保障的河段,投放、培育本地魚苗,河底種植水生草本植物,推動河流生態系統重建。探索開展生態系統監測,把部分水棲鳥類、水生植物作為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重要評價指標,列入生態監測范圍,提升河流生物多樣。

拓寬汾河生態空間。加快實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工程建設,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加強河流堤外緩沖隔離防護林帶建設,留足河道、湖泊和濱河帶保護范圍,有序推進還林、還草、還濕、還灘。持續實施荒山造林、灌木林改造、沿汾村莊綠化等干支流兩岸邊山綠化工程,在汾河及入黃主要支流沿岸堤外50米、其他支流堤外30米范圍內植樹種草增綠,建設綠色生態廊道,改善斷面水質,保護河流生態空間。

實現風光美起來

汾河上游打造自然風光帶。以汾河干流為軸線,打造自然風光帶,重點建設四個景觀區。以寧武縣東寨鎮為中心,融合蘆芽山、雷鳴寺、萬年冰洞等自然景觀資源,打造人景互動的生態景觀區;以汾河自然濕地和花果采摘為主,在靜樂縣、婁煩縣段打造山水自然游綜合區;在汾河水庫壩下至古交市周家山一帶打造鄉村旅游綜合區;在汾河二庫庫區打造水庫、峽谷探險等旅游綜合區。

汾河中游打造城鄉景觀帶。以汾河干流綠色廊道為主要載體,融合太原都市群人文景觀資源,打造“河潤三晉、城景交融”的人文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城鄉景觀帶,形成“六大核心、綠廊貫通、文旅為脈、城景交融”的中游民俗文化核心景觀。打造四個文化主題段落:以太原都市水岸和汾河公園、汾河二壩景區為主要景觀,在太原市城區以及清徐縣境內汾河干流,凸顯河岸都市景觀,打造都市勝景區;在祁縣、文水縣、遙縣、孝義市、介休市境內汾河干流示范區,打造晉中璀璨文脈區;推進百里瀟河生態產業區生態修復,打造集自然生態修復、產業創新觸媒、三晉文化展示、濱水宜居生活為一體的生態文化景觀帶;以秋晴生態濕地公園、古堡濕地公園以及霍州河灣公園為主要景觀,在靈石縣及霍州市境內汾河干流,凸顯靈霍峽谷內山峽及濕地風光,打造山川如畫區。

汾河下游打造濱河田園風光帶。以汾河干流為主線,融合根祖文化和農耕文化,打造以“華夏脈絡、根祖傳承、現代農耕、魅力故地”為主題的濱河田園風光帶。重點建設洪洞根祖文化濕地公園、臨汾堯文化公園等水文化景觀節點。

關鍵詞: 下降趨勢 有效減緩 地下水水位總體 強力推進汾河保護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