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開屏新聞
近日,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云南省“十四五”耕地質量提升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耕地質量提升的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環境影響分析及保障措施,以指導各地有序開展持續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工作。范圍涉及云南省129個縣(市、區),期限為2021—2025年。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耕地質量提升取得突破性進展,耕地質量等級穩步提升,高標準農田保有量、農業資源利用效率、農田生態環境質量和耕地質量調查監測水平明顯提高,構建起更為完善的耕地質量提升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云南特色的耕地質量提升道路。
——耕地質量平均等級達到5.17等,重點項目區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措施覆蓋率達90%以上。
——新建高標準農田1500萬畝,改造提升550萬畝。
——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新增高效節水灌溉326萬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
——完成國家下達退化耕地綜合治理指標任務,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1400萬畝,耕地輪作300萬畝。
——建成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950個,耕地質量調查樣點9108個。
到2035年,全省耕地質量提升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產能提升和綠色發展相結合,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形成耕地質量提升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更加有力,耕地綜合效益、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高的新格局。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
1.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兼顧油料、糖料、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生產重點縣、制種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區域,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等標準規范,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宜機作業、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統籌抓好農田配套設施建設和地力提升,高質量完成國家下達的建設任務。
2.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大力推進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綠肥種植還田,豆糧復合種植,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耕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開展綠色技術聯合攻關和集成應用,研發綠色高效功能性肥料等綠色投入品,推廣適用土壤改良培肥、節水節肥節藥、廢棄物循環利用等農業綠色生產技術。
3.推動綠色農田建設。在適宜地區有序推廣保護性耕作,減少土壤擾動,降低土壤裸露,防治土壤侵蝕。在水土流失易發區,合理修筑岸坡防護、溝道治理、坡面防護等設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因地制宜推行土壤改良生態溝渠、田間道路和農田林網等工程措施,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
(二)促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
1.強化農業生產投入品管理。加強農業投入品規范化管理,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質量標準,在金沙江、赤水河、九大高原湖泊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列出農藥化肥禁售限售清單并建立銷售使用臺賬。建立健全農業灌溉用水量控制、定額管理制度以及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推進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
2.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和科學用藥,加大病蟲害綠色防控力度,推進茶園全面綠色化,鼓勵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等優勢農產品綠色化生產。在糧食主產區、園藝作物優勢產區和設施蔬菜集中產區,推廣有機肥替代、機械施肥、種肥同播、綠色防控等措施,示范推廣緩釋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和高效低風險農藥,不斷改進施肥用藥結構和方式。
3.抓好農業節水清潔生產。推進農藝節水,推廣水肥一體及噴灌、滴灌等農業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秸稈肥料化,集成推廣秸稈還田土壤增碳技術,改造提升秸稈機械化還田裝備。以沼液綜合利用、有機肥生產應用為重點,有序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三)提升土壤改良培肥水平
1.加強退化耕地治理。堅持分類分區治理,集成推廣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復等技術,有序推進退化耕地治理。重點在酸化嚴重區集成推廣施用土壤調理劑、綠肥還田等技術模式,逐步遏制土壤酸化趨勢。選取pH值5.5以下的強酸性土壤區域,開展酸性土壤治理示范,合理施用農用石灰質物質等土壤調理劑,快速提升土壤pH值;配合實施秸稈粉碎還田或覆蓋還田,綠肥種植還田,施用有機肥,綜合治理、改良培肥酸化土壤。
2.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支持畜牧養殖大縣、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等重點區域,整縣開展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補獎試點,推進綠色種養循環,探索建立糞肥運輸、使用激勵機制,培育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推行畜禽糞肥低成本、機械化、就地就近還田,著力提高有機肥資源還田量。
3.推行綠色種植技術模式。在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前提下,堅持輪作為主、休耕為輔,調整優化作物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啟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試點,在九大高原湖泊流域、飲用水水源地等開展輪作,在石漠化等生態嚴重退化區開展休耕,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促進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評價
1.健全耕地質量監測網絡。依據《耕地質量監測技術規程》(NY/T 1119),統籌考慮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種植作物、項目實施等因素,持續完善以國家級和省級監測點為核心、以州(市)級和縣級監測點為支撐的四級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體系。按時發布年度耕地質量監測報告。
2.開展耕地質量調查評價。以土種為基本單元,按每1萬畝耕地不少于1個的密度,動態調整耕地質量調查樣點,按年度開展縣域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與數據更新工作。每5年發布一次省級耕地質量等級信息。依據《耕地質量等級》(GB/T 33469)等技術標準,在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實施前后及時開展耕地質量專項調查評價,對項目區耕地質量主要性狀開展實地取樣化驗,評價并劃分耕地質量等級、測算糧食產能。
三、重點工程
(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
以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新建項目區耕地相對集中,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無潛在地質災害。改造提升項目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在已建高標準農田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改造提升。到2025年,新建1500萬畝、改造提升550萬畝高標準農田。
(二)農業資源保護利用工程
重點支持種糧養殖大縣、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等重點區域,集成推廣水肥一體化、噴灌滴灌等農業節水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節肥節藥技術,提高水肥藥利用效率。整縣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培育一批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專業化、機械化、就地就近還田利用運行機制。到2025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326萬畝,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1400萬畝,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6%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三)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工程
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實施,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強工程建設與農藝農機技術的集成應用,示范推廣一批科學施肥、安全用藥、生態保育等綠色高效技術模式與先進適用裝備,持續開展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十四五”期間,在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區實施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綠肥種植還田、酸化土壤改良等耕地質量提升措施覆蓋率達90%以上。
(四)退化耕地治理修復工程
在土壤pH值小于5.5的耕地酸化區域,集中連片開展酸性土壤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合理施用農用石灰質物質等土壤調理劑,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逐步減少化肥等投入品使用量。“十四五”期間,完成國家下達的退化耕地綜合治理任務,建設萬畝退化耕地綜合治理修復示范區5個以上。
(五)耕地質量專項監測工程
為跟蹤監測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區域耕地質量變化情況,及時發現耕地生產障礙因素與設施損毀情況,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按照每3.5萬畝左右建設1個耕地質量監測點的標準,增設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對農田生產條件、土壤墑情、土壤主要理化性狀、作物產量、農田設施維護等情況開展專項監測,持續跟蹤耕地質量變化情況。到2025年,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技術先進的耕地質量專項監測體系。
關鍵詞: 質量長期 定位監測點 耕地調查 耕地質量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