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日報
6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合肥市召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動員部署會,會上,宣讀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安徽省合肥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方案的批復》,并對合肥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授牌。自此,合肥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
【資料圖】
今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通知,合肥等全國10個城市(地區)成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地區)。
近年來,合肥市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決策部署,全面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全方位構建知識產權生態體系,知識產權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該市堅持高位推動,健全政策體系。全面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綱要,以專章形式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建立知識產權工作市際聯席會議制度,出臺知識產權強市建設30條舉措,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同時,構建“高質量發展常態政策+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專項政策+助企紓困短期政策”激勵政策體系,2022年兌現知識產權獎補資金8000多萬元。
該市堅持融入創新,助推產業發展。將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發展關鍵要素,沿鏈賦能“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支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2022年戰新產業發明專利授權數首超萬件,3年增長近3倍,占全市比重超八成。助力國家高企凈增1800多戶,國家專精特新企業新增78戶,登陸科創板企業總數居省會城市第二。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入選首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四。
該市堅持協同聯動,優化保護格局。構建“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社會共治”一體化協同保護機制,推進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制度改革。探索“集中行政調解+司法確認”“互聯網+調解+仲裁+司法確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技術調查官制度等多項試點工作。持續開展“藍天”“鐵拳”專項行動,清理非正常專利申請1.5萬余件、清理率達99%。建強用好合肥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運營首年預審合格發明專利獲授權突破1000件。
該市堅持統籌布局,完善服務體系。構建國家、省、市三級服務網絡,建成國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高校信息服務中心等服務機構4家,省級公共服務網點、商標品牌指導站等服務機構100多家,合肥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投入運行。考核認證知識產權專員和聯絡員2000多名,為知識產權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動態完善知識產權金融扶持政策,近3年累計質押融資52億元,發行3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3.9億元,惠及企業1200家,填補長三角區域專精特新證券化產品空白。
一系列強有力的制度舉措,助力合肥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2022年,合肥市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27萬件,年度增速超30%。有效發明專利總量達5.4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7.1件,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列第五。近兩年,該市連續獲得中國專利金獎3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1項,獲金獎總數達到7項,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三。
合肥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將積極對標示范區建設要求,系統謀劃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能力,力爭到2025年,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以上,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85分以上,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高質量建成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樣板城市。(記者 許蓓蓓)
·編后·
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地區),對合肥來說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責任。該市將以此次入選為新起點,在知識產權保護道路上繼續攻堅克難,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注入合肥力量、安徽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