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ETF交易提示】上周資金加倉寬基ETF多只半導體ETF份額驟降上周全市場794只ETF總份額增加113.7億份,達到1.67萬億份,總規模增加0.51億元,日均成交額增加126.21億元,增幅12.85%。從份額變化看,上周股票型ETF中,基金份額增長居前的多數是跟蹤寬基指數的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的份額大增15.99億份,排在首位。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的基金份額分別增長15.43億份和12.21億份,位列第二和第三位。行業主題ETF方面,醫藥ETF、證券ETF和人工智能ETF份額分別增加了11.45億份、11.28億份和6.85億份,增長量居前。值得關注的是,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上周凈值下跌2.25%,創2022年11月以來新低,場外資金卻持續進場抄底,上周份額升至425.1億份,創歷史新高。ETF狂飆,萬億市場誰是最大贏家?今年以來,在A股市場震蕩調整中,資金借道股票ETF“越跌越買”,規模不斷擴大。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ETF基金最新規模為1.39萬億份,較去年年底的1.18萬億份增長了18%。具體來看,港股互聯網、科創板50和醫藥相關ETF成為最“吸金”的產品。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和華寶中證醫療ETF的份額分別增長172.88億份、154.38億份和152.4億份,在全部股票ETF中排名前三位。此外,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和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今年以來份額分別增長89.12億份、85.27億份,排名第四、第五。科創50ETF期權今起上市對應ETF規模超870億繼5月12日啟動上市工作后,首只基于科創50指數的場內期權品種——科創50ETF期權合約——定于6月5日上市交易。備受關注的是,本次上市的兩個科創50ETF期權合約,分別為華夏科創50ETF期權合約和易方達科創50ETF期權合約,對應的兩個ETF產品規模超過870億元。在科創50ETF期權推出后,ETF期權市場將形成對藍籌、中小市值、創業創新等風險特征的全面覆蓋,投資者可以用這類工具產品來構建指數收益增強、尾部風險保護等精細化風險管理策略。據上交所介紹,科創50ETF期權將總體沿用前期風控措施,進一步做好風險研判,全面加強市場監管,確保新產品平穩上市。機構大角力散戶“玩心跳”ETF江湖叩問行業理性ETF已是市場的巨無霸:全年國內ETF總成交金額突破2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全年凈流入資金達2914.82億元。這是國內ETF的2022年“成績單”。22萬億元成交額的巨量市場,在熱鬧非凡的同時,也顯露出發展的隱憂。近期,有基金公司旗下主流的成熟寬基指數ETF出現申購贖回清單異常的情況,讓投資者擔憂機構角力之下,ETF能否成為投資者稱手的配置利器?與此同時,在追漲殺跌心態的推動下,便利的ETF成為散戶博弈市場的工具,ETF暴漲暴跌常現,正拷問投資者能否利器善用?>>平安基金旗下滬深300ETF因申購贖回清單異常!平安基金宣布:滬深300ETF暫停申贖!機構角力、散戶博弈共同“撕扯”的當下,考驗著ETF行業的理性和創新發展。【基金要聞】首發募資超21億元年內最大持有期權益基金誕生6月3日,泉果基金公告旗下產品泉果思源于6月2日正式成立,獲得83474戶有效認購,首募規模達21.33億元,創下今年以來持有期權益基金首發的新紀錄。今年的新基發行市場不乏亮點。截至5月末,多只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規模都超過了20億元。盡管5月的新基發行數據環比有所下滑,部分頭部優質產品仍獲得了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進入6月,也有不少新基值得期待,正在發行新產品的知名基金經理包括金梓才、魏曉雪、藍小康、神愛前、蔣璆等。公募REITs擴募邁出關鍵一步首批4單項目合計募資超50億元首批4單公募REITs擴募項目均完成定向募集,REITs擴募邁出關鍵一步。6月2日晚,滬深交易所官網分別披露了中金普洛斯REIT、華安張江光大REIT、博時蛇口產園REIT、紅土創新鹽田港REIT的定向擴募發行情況報告書,4單項目實際募資總額超50億元。業績和規模齊增,九成可轉債基金獲正收益截至6月2日,中證轉債指數年初至今累計上漲3.45%,超過Wind全A、滬深300、創業板指等,更是碾壓各類債券寬基指數。與此同時,可轉債主題基金(可轉債倉位超50%或名稱帶“可轉債”的基金)年內整體表現也好于國內權益類基金。例如,Wind可轉債基金指數年內漲幅為3.32%,好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的-2.11%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的-0.5%,在基金細分領域排名中僅次于QDII股票指數型基金指數的3.43%。摩根士丹利基金正式亮相外資加碼競逐中國公募市場6月3日,摩根士丹利基金發布法定名稱變更公告稱,公司名稱由“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變更為“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摩根士丹利基金”)。公告顯示,截至6月2日,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股權、董事及公司名稱的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此前,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已于2023年2月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全資控股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降費求生存迷你基金“保殼”花樣頻出5月30日,國融基金公告,旗下國融融泰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將下調管理費,下調原因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降低投資者的理財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還有包括中信建投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旗下多只產品披露降費公告,且這部分基金均為“迷你基”,不難看出,此番降費舉措集中出臺,“保殼”意圖明顯。雖然不少基金公司或主動、或被動地讓旗下迷你基金避免清盤,但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監管一直在引導基金公司審慎申報發行與高質量日常運作,避免出現過多迷你基金損害投資者利益和行業聲譽?!疤貏e是去年以來,監管正督導基金公司更有效更有力地解決這個問題?!笨偨浝碛H自上陣畢業季公募開啟“搶人”大戰2023年畢業季來了,求賢若渴的公募基金也在不斷拋出橄欖枝。證券時報記者發現,為招攬人才,多家基金公司展開了新一輪校園招聘,通過暑期實習等環節來提前磨合,讓優秀畢業生提前鎖定校招名額。其中,有公募基金總經理親自參與公司的校園宣講,可見對校園招聘的高度重視。值得一提的是,為順應市場大環境變化,今年公募招聘的投研類崗位有所減少,相應增加了機構銷售類崗位。在人工智能浪潮下,還有公募釋放出了機器學習工程師等相關崗位?!竟嫣越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