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智東西 >

湖北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行動方案”:實施“尖刀”技術攻關工程,聚焦光電子信息等領域

來源:傳感百科  

集微網消息,4月8日,湖北省科技創新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區域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中國光谷”世界影響力初步顯現,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東湖科學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2%,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0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6%,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超過1500個。


(資料圖片)

科技共興,持續增強區域創新能力

強化東湖科學城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推進東湖科學城建設,加快創建光電子信息領域國家實驗室,推進精密重力測量設施驗收并投入使用,加快建設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優化提升、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高端生物醫學成像等設施,支持磁約束氘氘聚變中子源、農業微生物、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設施預研預制。支持現有國家產業、技術、制造業創新中心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支持在大走廊區域內建立分中心。優先支持湖北實驗室及各類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等與大走廊內科研機構、科技企業聯合開展技術創新。加快推進光谷國際醫學創新中心建設。

促進各類創新平臺共建共享。支持在漢高校院所與鄂黃黃咸四市共建企校聯合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大力提升產業共性技術創新能力。組織科技領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多元主體,建設跨區域高水平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為大走廊各功能區企業提供試驗研究、產品研制、工藝驗證、小試生產、技術咨詢等服務。

組織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深入實施“尖刀”技術攻關工程,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人工智能等領域,每年發布大走廊“揭榜掛帥”重大技術需求榜單,支持企業、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聯合開展底層技術、關鍵材料、核心部件等領域技術創新,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一批“殺手锏”創新產品。支持大走廊跨區域聯合開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支持大走廊內創新型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同實施國家級、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持續加大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科惠網、湖北技術交易大市場及黃石、咸寧分市場建設力度,推進武漢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鄂州、黃岡分平臺建設,支持建設大走廊線上技術交易平臺,加強對高校院所、湖北實驗室高價值專利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推進線上線下科技成果對接,推動科技成果在大走廊內流動、共享和應用。

加強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實施知識產權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圍繞我省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及細分行業領域,打造一批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支持武漢牽頭建設光電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打造綜合性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加強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等功能性平臺建設,建立大走廊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

產業共聚,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組織重大項目聯合招商。編制大走廊“三大創新產業帶”產業地圖,明確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環節,面向全國梳理新經濟企業、創新創業平臺等資源導入清單。組織重大項目聯合招商,推進武鄂黃黃咸五市建立重大項目共商共建機制,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及其配套項目引進落地。

開展科創項目聯合孵化。在大走廊內培育一批標桿孵化機構,提升專業化孵化服務示范效應。加快建設光電與醫療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支持武漢大學圍繞地球空天信息領域培育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探索“學科+產業”的創新模式和“孵化+投資”服務體系,培育一批未來產業領域初創企業。推進武漢優質科創孵化機構加強品牌共享和服務模式輸出,牽頭建設大走廊科創孵化聯盟,積極探索推進科創項目的聯合孵化、異地孵化。建立“以賽代評”的科創項目孵化遴選機制,在大走廊內推動一批優質項目落地孵化。

促進科技型企業量質齊增。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建立大走廊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庫,常態化開展大走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的輔導工作。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引導大走廊企業進入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爭創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科創“新物種”企業培育扶持力度,支持企業開展跨區域合作。支持龍頭企業面向中小企業開放研發平臺、中試平臺、雙創服務平臺等創新創業資源,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載體共建,持續強化飛地科創質效

推進離岸科創模式創新。推進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提升服務能力,引進市場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機構。推進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鄂州(武漢)離岸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并投入運營,支持省內其他市州離岸科創機構落戶大走廊。制定支持離岸科創機構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強與光谷在技術、資金、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加快飛地園區合作共建。推動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建設發展,聚焦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產業領域,引進培育光谷產業鏈配套企業。加快推進光谷鄂州(葛店)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光谷(黃石)智能顯示產業園、光谷(咸寧)生物醫藥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推動共建園區創新合作模式,完善信息對接、權益分享和稅收分成等機制。

推進武漢新城聯動創新。加快建設武漢新城中心片區科學社區、科學論壇等十大重點項目,推進建設武漢新城跨組團聯系通道,推進東湖高新區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在葛華、紅蓮湖、梧桐湖、濱湖半島等片區設立分支機構,促進各片區深度嵌入東湖高新區產業鏈,進一步健全武漢新城跨區域資源共享、人才流動、創新協作等協同發展機制。

資源共享,持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促進各類人才共聚共用。深化武漢都市圈人才發展聯盟建設,促進人才資源合作對接。深化校地人才聯合培養,高水平建設華中科技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深入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實施省級卓越工程師校企聯合培養項目,培養一批卓越工程師后備力量。支持鄂黃黃咸四市復制東湖高新區人才注冊制、積分制,協同引進戰略科學家、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工程技術人才等多層次人才。持續開展專業人才智匯基層活動,組織在漢院士專家、科技副總、科技特派員等創新人才到鄂黃黃咸四市開展技術服務,引導鄂黃黃咸四市通過項目合作、技術攻關等方式柔性利用武漢高端人才。

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楚天鳳鳴科創天使基金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為大走廊建設提供科創天使投資。深入實施上市“楚天種子”培育計劃,加大后備企業挖掘培育力度,為大走廊企業上市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加快建設光谷科創金融城,高質量建設東湖科技保險示范區,引導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集聚。(校對/趙碧瑩)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