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不是什么大病,痛風而已!可疼起來,絕對要命!還等什么?快來跟醫生學學痛風發作時的“自救”方法吧。
痛風的疼可達10級
“大夫,救救我吧!我這個腳快疼死了,恨不得切掉呀!”
“大夫!能不能先給我看看,我疼得受不了啊!”
……
在痛風門診,您很可能碰到過這樣的場景,壯得像座山一樣的小伙子哭哭啼啼,一只腳運動鞋一只腳拖鞋,拄著拐杖甚至坐著輪椅進診室。
醫生預判:這是痛風犯了!
還沒得過的或陪同就醫的,心里肯定嘀咕:這演的哪出?是得了什么大病?
有過同樣經歷的病友,心有戚戚焉:那滋味,誰疼誰知道!
痛風急性發作是突然出現的關節劇烈疼痛,疼痛程度在數小時內迅速達到頂峰,疼痛性質如同刀割、如火燒,不敢觸碰,非常的痛苦。痛風急性發作時疼痛可達十級,十級疼痛那是割肉斷骨的疼,程度可想而知。
三管齊下 把疼痛壓下去
懂得痛風急性發作時如何處理的基本知識,方能幫助患友們在夜深人靜、疼痛難忍、輾轉反側時減輕一定的痛苦。今天,就教大家一些痛風急性發作時減輕痛苦的處理方法。當然,疼痛緩解了,別忘了要及時就醫。
飲食:嚴格限制嘌呤的攝入 選擇低嘌呤食物,禁食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甲殼類海產品、魚干、濃肉湯等;維持基本熱量,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攝取充足的水分,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以促進尿酸排泄。多食蔬菜、水果以供給豐富維生素B、維生素C及礦物質。禁飲酒及食用刺激性食品。限鹽,每日食鹽量不超過10g,以每天5至6g為好。
生活:減少活動臥床休息 痛風性關節炎的病人要防止關節過度活動,抬高患肢,避免負重,已發炎的關節處保持局部休息,日常所需物盡量放置床邊以利患者取用。急性發作時絕對臥床休息至疼痛緩解后72小時。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及時去除誘發因素。患者多有應激、緊張、焦慮,而精神創傷時易誘發痛風,應放松精神,勞逸結合,保證睡眠,生活要有規律,以消除各種心理壓力。
藥物:消腫止痛是王道 痛風急性發作時,用藥的首要原則是盡最大努力——消腫止痛,滅掉腳上燃起的那把火!
常用藥物包括:別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藥,應從小劑量開始,注意不良反應,需要定期查血常規、肝腎功。苯溴馬隆,是促進尿酸排泄藥物,腎結石、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需與蘇打片配合,多飲水多排尿。非布司他,是較為新型的降尿酸藥,抑制尿酸合成。其不良反應相對少,未見致命性超敏反應,需要定期查肝功。此外,給大家再介紹以下藥物的特點。
非甾體消炎藥:樂松、扶他林、芬必得等藥物口服,直至疼痛完全緩解后1周停用。
糖皮質激素:急性期癥狀嚴重者,可口服、肌注、靜脈或者關節腔內注射使用,達到快速控制炎癥的目的。
秋水仙堿:副作用較大,目前已很少作為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藥物,常常用作降尿酸過程中的預防用藥。
降尿酸藥物:在有效的預防治療下,急性期即可開始降尿酸治療,而且,降尿酸治療應該是終生的,間歇治療或停止治療會導致痛風反復發作。
這些錯誤做法 純屬“坑”自己
我們在臨床接診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對于痛風一知半解,還常自作主張,導致急性痛風遷延不愈,或者是吃了不適合自己的藥物(所有藥物都有其適應癥和禁忌癥),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所以,請所有患友們一定要到風濕免疫科門診就診,請專業的醫生給予您專業的幫助,遠離痛風困擾。
錯誤做法1 為了緩解疼痛自行治療,最為常見的錯誤做法就是按摩和熱敷!實際上按摩、熱敷都會加重癥狀,反而導致疼痛加劇!切勿嘗試。
錯誤做法2 有的患者不舒服就自行至藥店購買藥物,或者聽別人說“我的某某朋友就吃這個藥物好的”,自己給自己治療,這都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在不合適的時間服用了不合適的藥物,結果反而把小問題拖延成了大麻煩!切勿自行服藥。
文/孔芳(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關鍵詞: 低嘌呤食物 快來跟醫生學學 痛風發作時的自救方法 痛風急性發作
唐山市啟動應急生活必需品網格化保供體系
記者從唐山市舉行的2022年第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月14日,唐山市印發了《建立唐山市應急生活必需品網格化保供體系的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