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財經分析】海洋經濟發展迎來數字化轉型關鍵期 亟待持續加碼制度創新、金融賦能

來源: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廣州5月21日電(記者 衛韋華)我國是海洋大國。當前,海洋經濟正成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如何更有效開發海洋資源、持續形成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備受各方關注。20日,多位院士、業界專家齊聚廣州,在2023年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院士論壇上帶來了向海而興的前沿成果,共同描繪向海圖強的多樣化路徑。

海洋經濟數字化轉型仍存短板 需加快創新步伐

在席卷全球的數字經濟浪潮下,占地球面積約7成的海洋也正在步入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融合創新,是推動涉海資源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實現高效整合與優化配置的關鍵。論壇中,多位院士、專家表示,當前在海洋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據的獲取與共享、涉海應用場景重塑、海洋裝備與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海洋經濟數智化轉型面臨調整的關鍵階段。


(相關資料圖)

“海洋科學技術極其重要,將來海洋產業新的增長點必須以科技來帶動。”歐洲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林間表示,為解決“卡脖子”的難題,未來國家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五大中心”,分別是國際海洋科技中心、國際海洋產業中心、國際綠色航運中心、國際海洋治理中心和南??沙掷m發展中心。“建設這五個中心要以科技先行,要做到不可替代,用科技帶動海洋的產業發展?!绷珠g說。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負責人丁德文看來,數字化是解決海洋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甚至是市場交易最主要的內容,而不是手段。

“在數字化的情況下,目前生態環境也好,海洋碳匯也好,重點是要解決物理世界和數字空間的交互過程?!倍〉挛奶寡?,現階段應重點關注海岸帶生態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并在現代數字化藍圖指導下,實現海岸帶綠色化、數字化發展。

在移動通信、互聯網、物聯網賦能海洋經濟發展方面,歐洲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國家特聘教授楊鯤分享了如何通過海洋信息技術,更高效地認知和控制海洋這一復雜巨系統的前沿研究成果。

“我們正探索‘用計算換通信’。即通過數據驅動等技術手段,建立通信系統的內生智能,推動通、感、算融合,以解決海洋通信速率低、效率慢等瓶頸問題。”楊鯤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陳軍提出,應運用數字化技術、思維、認知,對治理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進行系統性重塑,構建海洋空間治理的數字化新生態。

勇于探索機制創新和政策突破 加大力度激活人才、資金要素

有人才,才會有科學。論壇現場,部分專家表示,海洋高質量發展最終還是要靠科技,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將海洋經濟作為探索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重要路徑,仍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激活政策、人才、資金等多要素支撐力度。

華大海洋研究院院長石瓊建議,要加強實用型人才培養,持續加大力度打造創新平臺載體,強化科技支撐,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體系與向海經濟深度融合。

林間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全世界經濟、創新最有活力的灣區,但大灣區海洋經濟圈在人才上還不夠強,應進一步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同時加強“自我造血”能力,通過組建海洋大學、國家深??瓶贾行牡葎撔缕脚_,打造海洋科創人才“搖籃”。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海洋強國建設實驗室”執行主任向曉梅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有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6個億噸級大港,涉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大科學裝置以及創新型企業等創新主體。未來,應加快海洋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突破,加大對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創新與政策突破,例如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積極盤活低效利用的海域和岸線資源。

從金融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交通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楊勇提出,金融服務業應推動藍色金融模式創新,進一步打通在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科技轉換等方面的痛點、卡點,從海洋產業空間布局、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建設、海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著手全面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助推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編輯:郭洲洋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