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亞洲氣候圖高清版大圖_亞洲氣候 每日速看

來源:互聯網  

1、亞洲氣候具有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氣候典型,氣候帶俱全和氣候類型復雜等突出特征。


(資料圖片)

2、大陸性氣候強烈,亞洲是世界大陸性氣候最強烈的大洲。

3、主要表現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熱,春溫高于秋溫,氣溫年較差大。

4、冬季1月平均氣溫有2/3地區在0℃以下,大陸東北部的維爾霍揚斯克—奧依米亞康為北半球的寒極,1月均溫在-45~-50℃,絕對最低氣溫-71℃。

5、夏季7月均溫多在20℃以上,西南亞干荒漠區均溫在35℃以上,絕對最高氣溫達55℃。

6、年較差很大,寒極地區達60℃以上,絕對年較差高達101℃。

7、此外,廣大地域降水量年內季節分配不均也是大陸性強烈的反映。

8、季風氣候典型,亞洲季風氣候以范圍廣、類型多、強度大而著稱。

9、季風氣候的范圍,北起俄羅斯遠東南部,經日本群島、朝鮮半島及中國東部地區,直至東南亞和南亞。

10、季風氣候類型包括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每一類型又可分出大陸性和海洋性兩種季風氣候。

11、在亞洲季風區,盛行風向隨季節而有顯著的變化,1月與7月盛行風向的變化超過120°,盛行風向的平均頻率超過40%。

12、我國高校和中學地理教科書中,僅在亞洲列出了季風氣候這一類型。

13、氣候帶俱全、氣候型復雜,亞洲大陸擁有赤道帶至(北)極地帶的世界上所有氣候帶。

14、同時,亞洲擁有除溫帶海洋性氣候類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氣候類型。

15、亞洲高山氣候的垂直帶和氣候類型也是最齊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與亞洲相比,其他洲均遜色得多。

16、  亞洲氣候形成因素:亞洲主要氣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積輪廓、大氣環流、洋流及地形結構諸因素相互作用、綜合影響的結果。

17、位置、面積和大陸形狀特定的空間位置和龐大地域是亞洲氣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條件。

18、地域所跨經、緯度之廣,不僅是氣候全、氣候類型復雜的基本條件,而且也導致了氣候強烈的大陸性特點和季風氣候的形成。

19、巨大面積、完整輪廓,一方面使亞洲具有廣大內陸,使大陸性、干燥氣候范圍擴大,加劇了大陸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陸面與廣闊洋面的巨大熱力差異,進而導致季風氣候的形成。

20、亞洲中緯地區西接歐洲,遠離大西洋,因此缺乏溫帶海洋性氣候。

21、大氣環流,氣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氣本身的狀況,因為其他因子的影響都是通過大氣環流活動而起作用的。

22、亞洲的大氣環流位置處在從極地到赤道的所有氣壓帶和相應的大氣活動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風系中。

23、對亞洲氣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個大氣活動中心:即冬季大陸上的西伯利亞高壓;夏季大陸上的印度低壓;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壓(北太平洋副極地低壓)和夏威夷高壓(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24、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和阿留申低壓都非常發育,西伯利亞高壓幾乎控制了全部亞洲大陸,成為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風勢力強盛,由陸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氣團南侵,致使寒潮頻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氣。

25、阿留申低壓則成為西來氣流的總匯,因其與西伯利亞高壓間巨大的氣壓梯度,使東亞的冬季風勢力特別強盛。

26、夏季,大陸高壓崩潰,印度低壓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團由海洋吹向大陸,熱帶輻合帶和極鋒給陸地帶來豐沛雨水,天氣暖熱濕潤,多陰雨天氣。

27、冬、夏秉性迥異氣團的不同影響,導致氣溫巨大的年較差和季風氣候的形成。

28、使亞洲大陸氣候具有強烈的大陸性、典型的季風性特點。

29、地形結構,亞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結構一方面加劇了氣候類型的復雜程度,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大陸性氣候和典型季風氣候的形成。

30、亞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縱橫分布的龐大山帶,使氣候類型更趨復雜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獨特的氣候類型和復雜的垂直氣候帶。

31、同時,中部青藏、帕米爾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為冷源,夏為熱源,加強了冬、夏季風的勢力,季風更加活躍強盛。

32、高原對南亞夏季的西南季風也有很大作用,因為由于高原對西風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側的南支急流,控制著南亞西南季風的進退,只有當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風才能迅速地推進到整個印度半島。

33、所以南亞西南季風有突發性的特點。

34、中部被邊緣山地圍繞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陸性氣候特點,因此,擴大了大陸性氣候的范圍,加劇了大陸性氣候的強度。

35、洋流,對亞洲氣候影響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風漂流。

36、勢力強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經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氣溫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經其上的太平洋氣團增溫增濕,加強了東亞夏季風的勢力,使其影響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從而突出了東亞季風氣候的特色。

37、印度洋的季風漂流對南亞和中南半島的西南季風也有很大影響。

38、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風洋流對南亞等地氣候的影響和作用與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39、  亞洲氣候類型區:亞洲的氣候類型十分復雜,中學地理課本共劃分出9個氣候類型區,即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式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氣候。

40、和地形組合區的劃分一樣氣候類型區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氣候類型每一氣候類型也可以進一步劃分出若干亞型。

41、亞洲各氣候類型區的氣候特點與其他各洲的同類型區具有共性特征(見熱帶雨林氣候等),同時,在分布區范圍、氣候要素具體特點等方面又有特殊性。

42、如亞洲的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等地,與南美洲和非洲同類型區的氣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風性特色,年均溫25~27℃,年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過3℃;降水的  地區分布差異較大,甚至出現年降水量只有幾百毫米的半干旱區,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類型區是沒有的。

43、亞洲的亞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類型區,與北美洲和歐洲的同類型區相比,都表現出強烈的大陸性。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