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數”上沈陽 |存貸款余額雙破“兩萬億”背后的意義|全球播報

來源:沈陽網  

2022年末,沈陽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0855.0億元,同比增長7.6%;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0777.3億元,同比增長8.0%。

在東北地區,沈陽是第一個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兩萬億”的城市。這個數據背后的意義是什么?2月16日,本報記者采訪了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獻和。

一扇觀察城市經濟的窗口


【資料圖】

“總體上看,存款數據是一個地區資金積聚能力和勢頭的體現。”張獻和說。沈陽市存款余額歷史性地突破“兩萬億”,并且實現了7.6%的增長,表明了沈陽地區對資金的積聚效應強、勢頭足。

近期,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存款的增長是居民不愿消費、進行超額儲蓄的體現。對此,分析存款結構就會發現,這種觀點很片面。

金融機構存款由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機關團體存款、財政性存款等各項存款構成。其中,住戶存款余額實現穩步增長,這與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長相關;非金融企業存款在2022年也實現了穩步增長,實體部門存款的增加,主要得益于一批頭部企業向好發展的態勢,以及實行的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保持了19.0%的增長。

因此,也可以把存款數據看成是觀察一個城市經濟情況的窗口。其一,體現了居民收入的穩定,同時具備消費增長的潛力;其二,體現了部分實體企業資金流的寬裕。

一道對實體發展的有力支撐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突破兩萬億元的存款余額,在保障端為沈陽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眾所周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要運行模式,貸款是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在超過兩萬億元存款規模的保障下,202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也突破兩萬億元,達到20777.3億元,并實現8.0%的增長。

高存貸比,是資金使用效率和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2022年,全市重要戰略部署、重大項目資金充裕,小微企業、三農主體金融服務可得性提升,科創企業技術創新資金保障到位。

延續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態勢,2023年,全市金融業將聚焦產業發展,錨定目標精準發力:力爭全年新增產業鏈信貸投放100億元、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綠色貸款余額突破1700億元、涉農領域貸款余額突破1600億元。

一項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設成果

沈陽市正在加快建設成為東北領先、全國知名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張獻和認為,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兩萬億”正是近年來沈陽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首要一點是金融機構的匯聚。目前,全市共有持牌銀行機構63家,數量居東北首位。其中,法人銀行機構15家,分行48家(其中,外資銀行機構13家)。這些銀行機構發揮了重要的資金融通、優化資源配置作用,成為滋養實體的血脈來源之一。與此同時,大量金融機構的匯聚以及產生的“資金洼地”效應,是沈陽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的佐證,也在不斷夯實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的基礎。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劉洋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