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平均氣溫偏高 總體降水量偏少

來源:沈陽網  

沈陽市氣象臺預報員王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沈陽市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高桐

民生連線采訪視頻請掃二維碼觀看

主播:李禹墨

視頻:丁思文 賀天榆

11月12日,沈陽出現入冬以來首次大范圍降雪。

核心提示

氣象和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冬季,降雪和低溫都會對百姓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12月7日,本報與市政務公開辦聯辦的《民生連線》欄目,邀請沈陽市氣象部門有關專家做客沈陽日報社5G直播間,就今冬天氣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介紹,并現場回答讀者和網友提出的問題。

本期嘉賓

沈陽市氣象臺預報員 王月

沈陽市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 高桐

第一發布

今冬是“暖”還是“冷”?

國家氣候中心的冬季氣候預測明確提出,今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總體偏弱,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氣溫變化的階段性特征明顯。也就是說,今年冬季沈陽市整體上氣溫偏高,但季節內冷暖波動大,階段性變化特征明顯,冷空氣活動頻繁,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寒潮和極端低溫天氣。

溫馨提示

今冬天氣情況百姓生活需要注意這些

(1)防范階段性低溫的不利影響:今年冬季前期我市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天氣,電力能源需求量增大,能源保障及電力、供暖、交通部門要做好防御工作。

(2)防范強降雪過程的不利影響:今年冬季后期我市可能出現強降雪過程,需防范其對能源保障和交通運輸部門以及設施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

相關鏈接

降雪形成條件及降雪量劃分標準

降雪形成條件

降雪的形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氣溫低,二是水汽飽和,三是空氣里有凝結核。雪是由大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的,也可說是云中的溫度過低,小水滴結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時就是下雪了。

降雪量劃分標準

降雪等級標準,通常是指在規定時間段內持續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為等級劃分的標準,具體如下:

今冬沈陽天氣整體情況如何?

預計2022年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沈陽地區降水量前期偏少,后期出現強降雪過程可能性大,總體降水量較歷年同期(18.7毫米)偏少1~2成,為15~16.8毫米;平均氣溫較歷年同期(-8.6℃)偏高0.1~1.0℃,為-8.5~-7.6℃。

今冬目前感覺氣溫偏高,什么原因導致的?

影響沈陽市冬季氣溫的兩個主要大氣環流因子是東亞大槽和北極濤動。

東亞大槽是北半球中高緯度對流層西風帶形成的低壓槽。東亞大槽偏強時,西北部冷空氣容易南下,沈陽市氣溫易偏低;東亞大槽偏弱時,沈陽市氣溫易偏高。目前動力模式預測結果顯示:今年東亞大槽強度接近常年到略偏弱,有利于沈陽市氣溫偏高。

北極濤動是北緯45°左右中緯度地區與北極地區氣壓差別的氣象指標,可分為正位相和負位相,是影響遼寧冬季氣溫的重要因子。當北極濤動處于正位相時,限制極區冷空氣南下,有利于沈陽市氣溫偏高,反之氣溫偏低。動力模式結果顯示:今年冬季北極濤動為正位相,有利于沈陽市氣溫偏高。

今冬與往年相比降雪情況如何?受哪些因素影響?

影響沈陽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子是初秋(9~10月)熱帶北大西洋海溫。2022年初秋(9~10月)熱帶北大西洋海溫偏低,通過海氣相互作用,激發向下游的羅斯貝波列,造成東北地區受下沉氣流控制,且水汽條件差,有利于沈陽市降水偏少。

國家氣候中心和歐洲數值預報中心動力模式結果均顯示沈陽市冬季降水偏少為主。但影響沈陽市冬季后期降水的因子是秋季的日本海海溫。日本海海溫偏高,有利于激發日本海反氣旋,反氣旋西側的偏南風將水汽帶到沈陽市,降水易偏多。今年秋季日本海海溫偏高,水汽條件好,有利于冬季后期冷暖空氣交匯,出現強降雪過程可能性大。

重點關注

何謂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三重拉尼娜”,是指北半球連續三個冬季為拉尼娜事件。

當前拉尼娜事件始于2020年9月。連續兩個拉尼娜冬季很常見,但連續三個比較少見。自1950年以來,持續三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僅發生過兩次。

“拉尼娜”會對今冬造成影響嗎?

每個拉尼娜事件帶來的影響不盡相同,這取決于事件的強度、發展的時間以及與其他氣候模式的相互作用。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拉尼娜事件與我國冬季氣候偏冷有很好的對應關系。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來,暖冬出現頻率在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

我國冬季冷還是暖,與東亞冬季風強度、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密切相關,拉尼娜只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你知道嗎

什么是寒潮?

寒潮特點

寒潮爆發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具有不同的特點。在西北沙漠和黃土高原,表現為大風少雪,極易引發沙塵暴天氣;在內蒙古草原則為大風、吹雪和低溫天氣;在華北、黃淮地區,寒潮襲來常常風雪交加;在東北,表現為更猛烈的大風、大雪,降雪量為全國之冠;在江南,常伴隨著寒風苦雨。

寒潮標準

寒潮在氣象學上有嚴格的定義和標準,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寒潮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國2006年規定,凡一次冷空氣侵入后,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2℃,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氣稱為寒潮。寒潮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寒潮

寒潮是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南下,造成沿途大范圍的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過程達到一定強度標準的稱為寒潮。寒潮是一種大范圍的天氣過程,在全國各地都有可能發生。寒潮天氣影響廣泛,造成的災害也比較嚴重和多樣化,有些災害是寒潮天氣直接造成的結果,如風災、霜凍害、寒害、道路結冰和積雪等;有些是間接引發的,如低溫冷害、空氣質量下降等。

道路結冰及其預警與防滑

什么是道路結冰?

降水(如雨、雪、凍雨或霧滴等)碰到溫度低于0℃的地面而出現的積雪或結冰現象,通常包括凍結的殘雪、凸凹的冰轍、雪融水或其他原因的道路積水在寒冷季節形成的堅硬冰層。

道路結冰一般在什么情況下發生?

道路結冰容易發生在11月到下一年4月(即冬季和早春)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北部地區,常常出現道路結冰現象。

一般來說,寒冬臘月,當出現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引起氣溫下降的天氣(氣象上稱為寒潮)時,如果伴有雨雪,最容易發生道路結冰現象。

道路結冰的危害是什么?

出現道路結冰時,由于車輪與路面摩擦作用大大減弱,容易打滑,剎不住車,造成交通事故。行人也容易滑倒,造成摔傷。

道路結冰預警信號的發布

當路表溫度低于0℃,出現降水,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時,氣象部門會向社會發布道路結冰預警信號。按照出現時間遲早和對交通的影響大小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連線實錄

問:時令已進入大雪季節,但沈陽今冬以來降雪很少。近期會有大的降雪嗎?

答:目前來看,近期沈陽地區沒有強降雪過程。根據省氣候中心預測意見,預計2022年12月沈陽地區降水量較歷年同期(7.9毫米)偏少1成左右,為7.1毫米;今年冬季沈陽地區降水前期偏少,后期出現強降雪可能性大。

問:為什么氣象部門預報的幾毫米的降雪,落到地上卻變成了幾厘米甚至十幾厘米厚的積雪?天氣預報的“降雪量”和實際的“積雪深度”有什么關系?

答:降雪量與積雪深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降雪量并不是指積雪深度,而是冬天的降水量值。降雪等級并不是根據地面積雪厚度劃分的。根據氣象部門的標準,由于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大小、形狀以及積雪的疏密程度不同,所以降雪量的定義是根據雪融化以后的水量多少來劃分等級的。也就是說,幾毫米的降雪量落到地上可能為幾厘米甚至十幾厘米的積雪。這個問題的成因與雪花本身的特性和降雪量的測量方法有關,雪花在堆積的過程中,由于雪花和雪花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空隙,中間的空氣越多,同樣重量的雪,積雪就越厚。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溫度影響下,積雪的厚度也會出現很大的差別,溫度越低積雪越厚。

問:冬季保暖需要注意什么?

答:(1)適當增添衣物。最低氣溫低于10℃就應該穿秋褲,并且隨著溫度降低,秋褲也應適當增厚。秋褲要選擇適度的,貼身但不緊身,面料以純棉等植物纖維為好??钍阶詈迷诟共?、膝蓋等處有加厚處理為宜。

(2)做好頭部保暖。帽子要選擇透氣不透風,不遮擋視線的。

(3)飲食上要吃些暖的食品。平時多吃一些鈣含量高的乳制品,如熱牛奶、酸奶及奶酪,有效幫助暖身。

(4)要適當運動,多曬太陽??梢缘焦珗@慢跑、散步、騎車,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在陽光充足的時段到戶外曬曬太陽,時間以10-20分鐘為宜,曬到身體暖洋洋、微微出汗即可。

問:開車如果遇到道路結冰情況,應該注意什么?

答:(1)降低車速。按照公路可變情報顯示板上預告的車速行駛,防止車輛側滑,縮短制動距離。

(2)加大行車間距。冰雪路面的行車間距應為干燥路面行車間距的2~3倍。

(3)沿著前車的車轍行駛,一般情況下不要超車、加速、急轉彎或者緊急制動。需要停車時要提前采取措施,多用換擋,少用制動,防止各種原因造成的側滑。

(4)在有冰雪的彎道或者坡道上行駛時,應提前減速。

(5)及時安裝輪胎防滑鏈或換用雪地輪胎。

問:如果發生道路結冰,需要注意什么?

答:(1)外出要采取保暖措施,耳朵、手腳等容易凍傷的部位盡量不要裸露在外。

(2)出門要當心路滑跌倒,穿上防滑鞋。

(3)不要隨意外出,特別是要少騎自行車。

(4)確保老、幼、病、弱人群留在家中。

(5)因道路結冰路滑跌倒,不慎發生骨折,應做包扎、固定等緊急處理。

問:怎么區分霧和霧霾?

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分:

(1)形態:霧是懸浮于空氣中的水滴小顆粒;霾是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包括灰塵、硫酸、硝酸等各種化合物。

(2)顏色:霧是由小水滴構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此霧呈乳白色、青白色;霾是由各種化合物構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呈黃色、橙灰色。

(3)含水量:霧是相對濕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氣懸浮物;霾是相對濕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氣懸浮物;相對濕度介于80%-90%的為霧霾混合物。

(4)能見度:由于霧越接近地面的地方密度越大,對光線的影響也越大,能見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內;霾在空氣中均勻分布,顆粒較小,密度較低,對光線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沒有霧大,能見度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內。

(5)持續時間: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也會使水滴蒸發,霧氣只會越來越少,所以霧持續時間短;固體小顆粒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因此霾持續時間長。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徐佳婷/文

高級記者張文魁/攝

關鍵詞: 平均氣溫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