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提升改造后的洛陽古墓博物館將于29日正式開館 洛陽市將再添一處文旅“打卡地”

來源:洛陽網  

為全面推動“東方博物館之都”雙提升,助力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提升改造后的洛陽古墓博物館(河南古代壁畫館)將于29日正式開館,洛陽市將再添一處文旅“打卡地”。

下沉式景觀庭院、古香古色水榭休憩區、多媒體沉浸式互動臺……提升后的洛陽古墓博物館不僅有顏值更有內涵。28日,記者進行提前打探。

館藏豐富,呈現更多墓葬文化

洛陽古墓博物館位于洛陽市北部的邙山之巔,是我國唯一以歷代墓葬實物為展品、系統反映古代墓葬發展變化的專題博物館。經過提升改造后,該館建筑面積增加至2萬余方米,按照展陳內容分為“葬制大觀——洛陽歷代古墓集萃”“洛陽北魏帝王陵”“磚畫青史——館藏宋金雕磚展”等3個部分,其中“葬制大觀——洛陽歷代古墓集萃”展陳了《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遺冢——洛陽典型墓葬陳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畫大觀》等3個展覽。

當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館增設扶梯和直梯,游客可由電梯進入下沉景觀庭院來到序廳。序廳展出了《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利用圖片、文物、模型、多媒體檢索四位一體的展陳方式,展示了些年洛陽重大考古發現,通過古代墓葬產生、發展、演變,解讀不同時期墓葬中建筑、壁畫、雕塑、器物、裝飾、銘文背后的文化意義;《洛陽北魏帝王陵》集中展示北魏洛陽時期帝陵的陵寢制度以及景陵背后精彩的北魏故事;《磚畫青史——館藏宋金雕磚展》展出106塊宋金雕磚,系統反映中原地區宋金時期人們的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

其中,在“葬制大觀——洛陽歷代古墓集萃”部分展出的《河洛遺冢——洛陽典型墓葬陳列》將原有陳列中的九個朝代25座古代墓葬,按照時代順序分為青陽古冢、荊棘銅駝、云邙嶺和古墓丹青等4個篇章,講述洛陽古代墓葬的演變發展以及墓葬中蘊藏的時代信息和文物故事,為游客營造出沉浸式感官體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畫大觀》共展出河南地區從兩漢至民國時期古代壁畫18組65幅,游客可以了解更多墓葬文化。

想要參觀的游客可在29日13時以后,通過洛陽古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票務預約通道預約參觀。

墓葬展區與壁畫展區巧妙連接

 

檐體建筑、米黃色墻體,仿漢代建筑風格,古香古色的下沉式庭院給游客“沉浸式”體驗。該庭院下挖7米打造而成,約600方米。另外,“葬制大觀”展廳南側新建綜合大廳,約1480方米。

“以前觀眾參觀地下墓葬展區后要返回地面,再進入地下展區參觀壁畫展區。”洛陽古墓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此次提升改造將墓葬展區與北側壁畫館全線打通,將原墓葬展區與壁畫展區巧妙連接,游客可以在地下進行一站式完成參觀。

地下參觀結束后,游客可由地面院落繼續進入景陵展區參觀,開館當天,景陵也面對游客開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提升改造在景陵前修筑神道,與景陵形成統一風格,游客可以距離觀賞。

該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造提升采用“中軸線”風格,地上建筑加入游廊、雕塑、流水、植被等園林元素,古樸而典雅;園區新建了水榭休憩區,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休息場所,亭臺樓閣與水榭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山水畫。

智慧改造,打造沉浸式體驗

 

加裝新風系統、智慧導覽服務……此次改造提升后的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變得“智慧”。

“古代常說人高九尺,那么穿越回古代,您是九尺大漢嗎?”古墓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身高測試”多媒體臺,可以讓游客了解自己在古代的確切身高。

在現場記者看到,該館在多處設置多媒體互動臺16個,其中,古今官職轉換、古今地名轉換、墓志檢索、碑刻書法檢索等,讓游客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感受中國歷代墓葬和壁畫,了解墓葬文化。

除此之外,在館區入口處,游客可以通過智慧導覽臺取出自助導覽機自主進行參觀;同時,該館推出定時免費講解服務,定時免費講解,有需要免費講解服務的觀眾,可在太虛殿內排隊等待服務。

上述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造還引入防水“黑科技”,景陵地宮地面加裝防腐木地臺,對墓道夯土起到保護作用。(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賈臻 通訊員 段躍輝 文/圖)

溫馨提示: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職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洛陽古墓博物館(河南古代壁畫館)推出定時免費講解服務。屆時,有需要免費講解服務的觀眾,請按以下時間段在太虛殿內等候。

講解內容為《葬制大觀——洛陽歷代古墓集萃》(涵蓋《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遺冢——洛陽典型墓葬陳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畫大觀》三個展覽)。

定時免費講解時間如下: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第一場9:30——11:00 第二場10:00——11:30

第三場14:30——16:00 第四場15:00——16:30

關鍵詞: 河南古代壁畫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 文旅打卡地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