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沈陽網
8月17日,在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振興新突破奮進新征程’——沈陽這十年”系列主題發布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上,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劉曉虹作新聞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劉曉虹表示,沈陽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立足于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來謀劃和推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線,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全面提升營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打造“沈陽效率”“沈陽服務”“沈陽法治”“沈陽誠信”四大營商環境品牌,加快建設“一樞紐、四中心”,引領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提質增效。
打造辦事方便的政務環境
(資料圖)
擴大“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辦”覆蓋范圍,提升智能化、標準化服務水平,推動實施“免材料”服務,探索“秒批秒辦”審批方式,100%審批結果信息共享互認。提升12345服務熱線咨詢解答能力,實現智慧快答,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模式創新,全市工程建設項目總體審批時限不超過35個工作日。率先在都市圈內統一身份認證,“一次登錄、一網通辦”各地區、各城市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感漫游”政務服務。
打造法治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探索改革法治先行之路,全力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加快推進地方信用等重點領域立法。建立信用積分評價、動態風險管理、分級分類監管、雙隨機監管、聯合懲戒、大數據分析“六維”聯動精準靶向式監管機制,變“事前設限”為“事中劃線”和“事后監管”。打造智慧精準、交融共享的“互聯網+訴訟”服務體系,推廣應用“指尖”立案、“云端”辦案、“智慧”執行,實現群眾辦理訴訟事務全流程零跑腿。
打造成本競爭力強的要素環境
推行“一業一證”“一照多址”改革。全面實施人才新政措施,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綜合體,實施“人才一件事”工程,形成適應特大城市特點的一體化人才服務資源供給體系。探索建立與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為民營、科創、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機會,打通企業升級發展通道。推行交易服務“掌上辦”,著力推進“不見面”開標和遠程異地評標,“不見面”招投標率達95%以上。
打造生態宜居的創新發展環境
實施科技企業培育工程,到2025年,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80個,新型研發機構達到12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000家,科技型企業總量超過3萬家。推動文化創意、數字技術等新業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加快發展數字文化新興業態,培育和引進一批市場價值高、品牌影響力強的原創品牌,形成集企業創新、商務服務、文化創意、健康休閑為一體的新型智能化城市生態圈。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優化建設“15分鐘健身圈”,口袋公園達到2000個。加快推進城市、教育、醫療、文旅、就業、養老、鄉村服務等應用場景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智慧醫院、數字校園、社區生活服務等一批數字化示范場景。
推進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升級改造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沈陽將在“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引領下,推動關鍵領域年內取得更大突破。推動國家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晉位爭先,力爭15個指標達到全國標桿城市水平。推動“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省示范,12月底前,80%申報材料實現免于提交或“只提交一次”“一件事一次辦”場景數量突破1000大關。加快推進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升級改造,有效訴求滿意度達到80%以上。建設數智營商綜合服務平臺推動營商治理能力提升。以監測端、政府端、企業端、產業端四維一體的方式打造沈陽營商環境新品牌,構建一個數據中心、一個綜合門戶、一套數據標準、一個支撐系統、四大應用領域、4個應用平臺、20個應用系統的沈陽市數智營商綜合服務平臺,全面優化提升全市營商環境建設水平。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吳妍焱
關鍵詞:
激勵多出高質量科技成果 寧夏提出擴大科研經費管理自主權等25條具體措施
日前,我區制定出臺《關于改革完善自治區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等七大類2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
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江西到2024年實現所有設區市建成“千兆城市”
為助力我省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近日,省通信管理局制定出臺的《江西省信息通信業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
溫州市“智慧應急一張圖”榮獲2022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獎金獎
記者昨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由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建設,溫州設計集團大數據院、勘測院等承建的溫州市智慧應急一張圖綜合指揮與協同管理云...
鶴壁市“最美樓院”揭牌儀式舉行 持續提升淇縣物業管理服務質量
8月13日,淇縣科好假日里小區、淇水嘉園小區、御秀園小區依次舉行鶴壁市最美樓院揭牌儀式。在7月27日我市最美樓院最美街巷發布會上,淇縣科
溫州兩個公園入選“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碳中和林”建設名單
日前,我市龍灣亞運公園和甌海亞運龍舟公園入選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碳中和林建設名單。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碳中和林建設名單由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