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焦點訊息:遼代風情小鎮小區 “兩鄰”入基層 幸福新“遼風”

來源:沈陽網  

近日,在法庫縣吉祥街道遼風社區遼代風情小鎮小區,居民樓上新增的網格聯絡板讓鄰里們贊不絕口。居民張先生說:“前兩天家里水管漏了,一時間不知道找誰,就給網格長打電話,沒想到網格長第一時間就來了,漏水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小小的公示板不僅讓居民第一時間就能找到網格長,也能讓網格長第一時間聽到民聲、為民解憂。

法庫縣以黨建為引領,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以推動網格化管理與服務為重點,著眼民生領域重點需求,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圍合管理提升居民安全感


(資料圖)

遼風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許嬌告訴記者,遼代風情小鎮小區原為開放小區,往來于周邊的車輛和行人每天在居民樓間進進出出。今年5月,按照市委、縣委統一部署,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后,遼風社區合理規劃小區圍合范圍,采用“圍墻+鐵藝”的方式進行圍合管理。圍合后的遼代風情小鎮小區共有44棟居民樓、947戶、34名黨員,劃分網格4個;圍墻和大門的總長度達1200余米,同時還設有電子車桿和刷卡識別系統。居民們都說,有了專班人員負責后,小區的燈亮了、路平了,環境變好了,居民感覺更安全了,大家又找到了“一家人”的感覺。

建強陣地延伸黨建服務觸角

為了更好地為居民服務,遼代風情小鎮小區建立了黨群服務站。在實現黨群服務、鄰里議事、糾紛調解等基礎功能的基礎上,針對居民職業、年齡等特點,小區又拓展了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將黨群服務站打造成為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睦鄰平臺。站內設置了幸福教育進社區的專區,定期開展老年人“幸福講堂”、孩子們的“3點半學堂”以及居民們感興趣的舞蹈班、繪畫班等,小小服務站成了小區居民的“幸福之家”。

文化浸潤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遼代風情小鎮小區深入挖掘法庫縣特有的歷史文化,賦予小區治理獨特的文化內涵。小區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每棟樓頂都以牛角及馬鞍作為設計元素,其靈感來源于遼文化。小區緊緊抓住這一特色,深入踐行“兩鄰”理念,帶動小區“和”文化建設。臘八時節,小區組織開展“集百家米,送百家粥”活動,居民鄰里一起帶米煮粥,送給小區里的低保戶、殘疾人、困難黨員;端午節時,小區又組織居民去山上采摘艾蒿,自己動手包粽子,不僅自己吃的香甜,還給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送去,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用真情將“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問,問寒問暖問到家”落實到位,遼代風情小鎮小區形成了“小鄰”和睦、“大鄰”和諧的“幸福遼風”新格局。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梁馨月

實習生 劉奕含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