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相機抉擇宏觀調控,細數凱恩斯主義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

來源:羅sir職話  

自二戰結束以來,凱恩斯主義“相機抉擇的宏觀調控政策”占據了事實上的統治地位,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乃至現在,凱恩斯主義對各國經濟調控走向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資料圖)

而所謂相機抉擇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就是強調政府可以通過采取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這其中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用于對沖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緩解由于經濟波動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

也正因凱恩斯主義的逆周期,這類政策也常常被稱之為逆周期調控政策。

換言之,凱恩斯主義信奉且強調的是,什么不足就刺激什么,什么羸弱就發展什么,消費不足就刺激消費,生產不足就刺激生產,也正是這種逆周期違背市場真實主體反映的措施,是謂逆周期也。

凱恩斯主義的逆周期調控政策一方面忽視了各類生產要素的真實邊際價值,例如土地、勞動、資本、技術、資金,間接性扭曲了經濟主體的行為激勵,限制了企業發現市場非均衡的作用。

另一方面,相機抉擇的政策制造、累積疊加了政策風險,限制了企業打破均衡的作用。

一些經濟體依賴于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短期對于消費、投資、凈出口的作用的確有很大的增長,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政策無法避免的長期影響。

經濟并非等于靜態的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之和,當期的投資是否符合經濟發展的方向,也就是當期投資所形成的生產力生產出的產品,是否能夠被下一期的消費所吸收,是決定政策長期效應的關鍵。

而今天,隨著資本的投資效率日益地下,資產回報率偏低,投入產出比效益越來越低,凱恩斯主義不可避免的,需要用未來的錢,去為過去的債務買單。

而現在,顯然未來已來。

逆周期調控政策理論一直以來都是凱恩斯經濟政策理論的核心,一度它也被視為“將整個西方世界經濟從1929-1933‘大蕭條’之中拯救出來的靈丹妙藥”和“解釋宏觀經濟波動和指導應對政策的基本原則”。

甚至基于凱恩斯主義的逆周期調控政策理論為起點,現代經濟學理論從此被分割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

但將西方世界從大蕭條之中拯救出來的,真的是凱恩斯主義的逆周期調控嗎?

凱恩斯主義認為,當經濟不景氣、人們的消費和企業的投資生產意愿偏低的時候,政府就應該開動印鈔機,大力推動企業和個人的消費意愿,從宏觀上增加貨幣的供應量,從而拉動經濟的恢復和增長。

該理論一直以來被視作拯救美國大蕭條的基石。但在經過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經濟發展和經濟政策實踐,人們開始發現,旨在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短期需求的凱恩斯理論,無論是在經濟原理上還是政策指導意義上,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挑戰。

凱恩斯主義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逆周期調控政策的確可以在經濟體陷入“內亂”的時候起到一定的安撫和療愈作用,然而經濟也會因為該時期的相機抉擇的逆周期調控政策,而付出損害長期健康的代價,甚至還會導致未來發生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凱恩斯主義對經濟的第一個影響,就是缺乏有效的市場反饋。

一般而言,企業決策者都會為自己的企業決策行為承擔后果,這里的后果可能是豐富回報,亦或是破產倒閉。

但作為制訂經濟政策的相關部門,在凱恩斯主義的影響下,盡管他們的初心是好的,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反饋,政策的制定可能會打一個折扣。

盡管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收到好的效果而受到獎勵,甚至是晉升的機會,但往往不會承擔因政策效果不如預期或者不達標帶來的后果,由于缺乏反饋,導致政策制定者在做出決策時,既缺少追求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足夠動機,又對其決策的經濟社會成本估計不足。

除此之外,由于現代經濟的復雜性和產品的細分程度,疊加技術復雜的速度和方向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的復雜性和生態性,都遠遠超出任何卓越的個人所能夠預見的范圍,這就必然會導致任何經濟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盲目。

而宏觀經濟政策一旦被制定出來,在進行操作時還可能存在一系列難以克服的問題,使得尋租的空間大大增加,加劇了不確定性和套利的空間。

以上都是經濟政策調控市場的難點,而有時候市場本身,以及調控背后的短期性,也會帶來不少問題。

不論是凱恩斯主義下的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離不開背后的“相機抉擇”,其政策的出發點就是調節經濟的短期波動。

這就導致,任何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在負責制定該政策的行政職位上都不會停留太長時間,這就加劇了經濟本身的不確定性。

例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和“五十九歲現象”,這樣明顯具有周期性的政策現象其實也是司空見慣的,也有許多研究表明行政任職周期對于經濟周期的影響。

而這種任期的約束條件,就可能缺乏長遠性。

例如一些人為了盲目追求GDP考核,大力發展基建和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效益,一些地方甚至拆了修、修了拆,看似經濟效益上去了,但長期來看無疑是一種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浪費。

這就是凱恩斯主義相機抉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這樣的外部和內部形式的影響下,就不可避免會發生這樣一個尷尬現象:當政府準備應對短期經濟波動的財政擴張政策時,開工的卻常常是長期項目,結果攤子剛剛鋪開,經濟形勢就發生了變化,于是一些項目被放緩,一些項目被叫停,甚至還有一些直接作廢。

這就必然需要我們反思, 不管是影響眼前的需求還是長期的預期,這些因素一旦被頻繁調整,都會影響并且干擾經濟長期平穩運行,加劇市場主體的不確定性。

如果過于頻繁調整宏觀經濟政策,那么對企業來說就可能面臨不確定性。一筆不菲的研發投入剛剛支付出去,采購進一臺先進的設備,政策突然改變,以致市場需求被直接引向其他方面,亦或是政策改變使得研發成本急劇提升等等。

市場是一個復雜且巨大的生態,雖然很多經濟政策的初心是好的,但經濟政策一旦扶持了某一個行業,就必然意味著其他行業受損。

除此之外,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還會出現激勵扭曲的問題。

在正常的市場主體中,企業的所有風險和成本都需要由創始人自己來承擔,這就導致他必須精打細算,仔細收集市場中的每一個有用信息,考慮繼續投入還是及時止損。

而一旦出現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這就必然會吸引人們前往調控點。

例如汽車產業的吸引扶持、房地產業的吸引扶持,這當然會加劇汽車和房地產行業的繁榮發展,但這種人為的主導行為,除了加劇產業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之外,還可能誘發對權力的尋租,利用關系拿到扶持資金、名額等等。

而行業自身的競爭激烈程度,本質上也可能是無謂的損耗。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一個人選擇進入房地產或者汽車行業創業,那么對應的,他所放棄的代價,就是進入其他行業成功的機會。

如果沒有凱恩斯主義對市場的外部干擾,那么經濟本身的周期性波動說明了什么問題?

經濟之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行,是因為前一階段企業家在生產決策上出現了偏差,生產了不少“不該生產的東西”,錯誤估計了市場的需求,導致不能被市場需求接受。

這個時候企業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調整自身的生產行為和營銷等等,重新評估對市場的認識,繼續經營生產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會面臨什么?會面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懲罰,因為企業錯誤估計了市場的反應,就會蒙受虧損。

但如果通過宏觀經濟政策來“擴張不足的有效需求”,就相當于阻止了市場對企業的“提醒”,讓企業錯誤預估市場的真實需求。

只有市場自己知道,這需求是被激發刺激出來的,還是是真實的需求,而這種需求也會隨著刺激結束而結束,只有真實的需求,才不會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

我們能夠通過調控去有效控制市場嗎?答案是很難。

過去我們都知道,在房地產行業,越是調控房價上漲反而越兇,2018年全國一年450次房地產調控,各地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但2018年的房價如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調控可以激發人們的需求,給你發錢,并且規定限定日期,你消不消費呢?你當然會消費,傻子才不消費。

但如果告訴你,讓你別買房了,或者說用各種限制條件去增加買房的難度,人們買房的需求就會被壓抑嗎?當然也不會。

物以稀為貴,由于買房的限制條件太多,反而導致了人們買房的需求增高,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實際與調控目的出現事與愿違的現象。

而細數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問題,其實更多的也依然是凱恩斯主義下的必然現象,即周期性經濟問題,這其中的房地產和債務的結構性問題,其中也有不少人為刺激宏觀調控導致的。

以今時今日的現狀來看,目前CPI指數連續四個月走低,4月份僅增長0.1%,這說明通縮正在發生,而如今在貨幣刺激和銀行降息的雙重因素下,又能否推動國人存在銀行里的130萬億儲蓄拿出來消費呢?

我相信時間會給我們答案,凱恩斯主義當然有其優勢,但同樣我們也需要看到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和對經濟長期造成的負面影響。

正如凱恩斯自己所說,當然別人問他如何看待透支未來的錢刺激今天的消費時,凱恩斯說:“我們活的到未來嗎?”

這可能大概率是一句調侃,但出來借的,遲早要還的,卻是一句亙古不變的真理。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后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