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打通創新路上的“關鍵一公里”

來源:中工網  


(資料圖片)

原標題:打通創新路上的“關鍵一公里”

近日,重慶日報組織市內高校優秀學生走進沙坪壩區,聚焦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開展實地采風調研。青年們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各有側重、各抒己見。

站在位于沙坪壩區的創客港·未來科技園,一抬頭,就能看到附近一棟高樓上的四個大字——重慶大學。園區距這棟高樓不算遠,沿著園內的一條小路,步行十分鐘左右,便可以到達。

連接起園區與重慶大學的這條小路,看似不起眼,卻打通了科創路上的“關鍵一公里”。一條路,疏通了創新成果轉化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喚醒了實驗室里“呼呼大睡”的發明專利,激活了科技資源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動能。高校實驗室里萌發的科研“種子”,生機盎然地開花、結果,裝點著科創的花園,孕育新重慶未來的希望。

在現實中,創新成果轉化的道路,卻并不總是如這條小徑般暢通。創新成果轉化的“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是“關鍵一公里”。“最前一公里”不開辟,創新藍圖只能是空中樓閣,扶持創新、鼓勵創新,離不開優質政策來開路破局;“最后一公里”不打通,科創資源只能“藏在深閨無人識”,轉化成果、應用成果,離不開產業來修路架橋。

“養花先養土,養魚先養水?!蔽ㄓ星Х桨儆嫳U掀髽I等主體在創新的“最前一公里”走出來,才能讓創新成果走得遠。沙區圍繞本區、本市發展的需求,積極引進一批特色企業、優勢企業。“幼苗”引進來了,更要悉心呵護。比如,創新需要空間載體,沙區充分盤活閑置資源,將閑置樓宇作為“拾光閣”的“沃土”,為企業打造“拎包入住”的優質辦公環境。不同的創新主體,在“最前一公里”的需求也不同。因此,相關部門要善于傾聽,了解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積極優化人才、資金等扶持政策,做為企業貼心服務、澆水施肥的“園丁”。

創新不能只嘴上說、筆下寫,而要落地落實,走完“最后一公里”。如何讓發明專利從實驗室走到生產線,走入消費者家中,至關重要。企業如同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創新的新鮮血液,是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的“輕騎兵”。

沙區的許多企業,如今就在扮演著“輕騎兵”的角色。西太深海推出的和順積分寶平臺,可以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基礎上治理基層,為鄉村數字化治理增添強勁動力;筑智建打造的智慧管網CIM平臺,可以完整反應轄區內雨污水管網的實況,為地下綜合日常運維管理提高效率……當創新的成果真正走通“最后一公里”,走進城市街巷,走進百姓生活,群眾才能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創新要完成從0到1的跨越、從理論走向實踐,離不開敢為人先的膽識和唯識爭先的實干。唯有將關鍵的“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打通,才能將產學研串起來,讓科研成果活起來,讓創新成果帶動新重慶跑起來。(蔣希)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