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杞,本義為枸杞。枸杞是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全草可食可藥,《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子也常直接被稱為枸杞。
以杞為姓,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恒久向往和綿長感情。
(相關資料圖)
杞國:體小多變遷
枸杞,是很早以前就有了的。
那時,人們就喜歡枸杞?!对娊洝ば⊙拧m杜》有寫枸杞的句子,“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登上北山,采枸杞啊采枸杞。在這首女子思念久役不歸的丈夫的詩中,枸杞,這紅紅的小小的橢圓形的顆粒兒,就像紅寶石一樣,在望穿秋水一般的情思中,熠熠生輝。
所以,性平味甘、質潤氣和的枸杞最能明目,俗稱“明眼子”。也許就是那望眼欲穿的等待,才賦予了枸杞如此特別的益處吧。枸杞歸肝、腎、肺經,治療因肝腎虛損、精血不足不能上濟于目所致的眼目昏花、視力減退和夜盲癥,療效甚佳?,F代比較有名的中成藥杞菊地黃丸,就是以枸杞為主要藥物的。民間更是習慣用枸杞來治療慢性眼病,枸杞蒸蛋是簡便有效的食療方。據說南宋詩人陸游年老時,出現眼睛昏花現象,靠每日喝一杯枸杞羹治愈。
枸杞便很早就被人們深情注視。早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人們就把一個枸杞生長得最茂盛的地方,稱為杞國(約為今河南開封杞縣一帶)。商湯擊敗夏桀,滅亡夏朝后,將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國君為姒姓,是夏朝開國君主大禹的直系后裔。周武王姬發滅商后,建立西周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他輾轉尋找到大禹的后裔東樓公,封他到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夏朝君主的祭祀。東樓公,名云衢,號東樓,也被稱為杞東樓公,杞東樓公成為杞姓始祖,杞姓屬于以國為姓。還有以杞東樓公名號為姓,稱樓氏、婁氏,以其爵位稱夏侯氏、夏氏、侯氏等。
許是源于對枸杞綿長情意的感悟,杞國一直想讓國運長久。然而杞國太小,史書也罕有記載。因杞國與陳國同宗,《史記》中有《陳杞世家》,記載陳國、杞國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特別載稱:“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
這樣的小國,自身也不強大,夏代時,周天子本來還始封杞國為公爵,后至春秋時又降為伯爵。至周王室日益衰落時,杞國更是失去了庇護,其所在的中原之地面臨諸侯爭霸的局面,周圍強鄰林立,各種壓迫襲擾,杞國無法在河南地區立足。為了能夠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杞國只好不斷遷移,由到今山東滕縣附近的邾國暫時避難,遷到約今山東泰安新泰一帶,后又遷至約今山東濰坊市昌樂縣、坊子區杞城村等地。
杞國這種屢次遷徙的策略,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當然,如果杞國固守城池的話,因為自身實力上的差距,很可能要提前滅亡。在春秋時期,各個大國不斷兼并周邊的小國,導致周王朝境內諸侯國的數量銳減,杞國也完全無法避免被大國兼并的結局。至公元前445年,杞國亡于楚國,其地盡歸楚國。
這個中國歷史上自夏代到戰國初年的諸侯小國,能夠將國維持1500多年,自杞東樓公算起,有史料可考的杞國國君也有二十位,這對于杞國來說,已經是太不容易了。
了解了杞國的歷史,我們對枸杞,會更加喜愛與珍惜;而歷史上與杞國人有關的故事及其演變,也會讓我們心生悲憫。
杞人:多憂多傳奇
唯有杞國之杞人,才能造就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杞人憂天”。
戰國前期道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列子的《列子·天瑞》記載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有一個杞國人,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至于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后來在一個智者的耐心開導下,他才疑慮頓消,舒心地笑了。列子用這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比喻沒有必要的憂慮和擔心。實際上,“杞人憂天”的背后,是杞國夾縫求生的辛酸史,確實和杞國所面臨的困境相契合,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如果沒有杞人憂天的意識,杞國也許很難堅持到戰國初期。要知道,在消滅杞國之前,楚國至少吞并了數十個諸侯國。也許正是因為杞國及時遷移,去一些相對遠離楚國等大國的地方,才能晚一點被吞并。從這一角度來看,杞國人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
杞國雖小,意義重大。杞國人是夏朝王室的后裔,存有夏禮,與越國公族同出一脈。只可惜,杞國文獻大多散失或被更改,很多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揚??鬃釉鵀榭疾煜某Y而到訪杞國,都只能發出這樣的感慨:“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殷朝的后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于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
“杞人憂天”的意識,終究沒有面面俱到。一些與杞國相關的故事,在歷史洪流的挾裹下,也漸漸失去了原來的面目,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那最早載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的杞梁之妻的故事即是如此。
大約在公元前550年(春秋時期,齊莊公四年)秋,齊國將軍杞梁率兵攻打莒國(約今山東莒縣)時,不幸身亡。其妻迎柩至郊外(齊長城與淄水交匯處,約為今山東淄博博山源泉鎮北)。齊莊王欲在此處吊唁,杞梁妻認為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要求齊莊王按儀節到宗室宮舍正式吊唁杞梁。齊莊王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里進行了吊唁。
這本來是說一個妻子面對丈夫去世時的表現,悲痛的同時,不失理智、明禮。最終卻演變成了現代人熟知的“孟姜女哭長城”。西漢宗室大臣、文學家、經學家劉向的《說苑·善說篇》加上“崩城”的內容:“昔華周、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厄?!逼渌乐菫殍絿汲?。劉向還在《列女傳》加上杞梁之妻“投淄水(約為今山東淄河一帶)”的情節:“既葬,曰:‘我何歸矣?……亦死而已?!旄白退馈!?/p>
唐末詩僧貫休的詩作《杞梁妻》將故事時間移至秦朝,將“崩城”變成“崩長城”:“秦之無道兮四???,筑長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寒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饑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這時的內容和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崩萬里長城的故事已經差不多了。杞梁后來訛傳為杞良、范杞梁、萬喜良等,史上無姓名記載的杞梁之妻成為了孟姜女。到了元代,孟姜女的故事被搬上舞臺……
宋代史學家鄭樵嘆曰:“杞梁之妻,與經傳所言者,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
也許,唯有不斷改編和演繹,才能讓這個故事流傳下來。
被改編、被演繹,當然有各種原因,其中有一個原因也許不容忽視,那就是國之弱小啊。
好在,還有枸杞。枸杞的強大、堅定和長久讓杞國和杞姓,足夠安慰。
杞子:上品可延年
枸杞真是爭氣的。
枸杞被歷代醫家推崇為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良藥。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她列為上品,上品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可輕身益氣,不老延年。
有關枸杞的長壽傳說,更妙趣橫生。相傳在北宋年間,某日有位朝廷使者在游歷途中見到一位貌似十六七歲的姑娘,手執竹竿打一位白發蒼蒼、弓腰駝背的看起來有八九十歲的老翁。使者攔住那姑娘,責問她為何要這樣對待老人。那姑娘回答:“他是我的后輩,我打他是為了教訓他?!笔拐唧@道:“那你為何要教訓他呢?”姑娘答曰:“家有良藥他不肯服食,年紀輕輕就這樣老態龍鐘的,眼睛花了,頭發白了,牙齒掉光了,路也走不動了,就因為這個,我才要教訓他?!笔拐吆闷娴貑柕溃骸澳憬衲甓嗌贇q了?”姑娘朗聲道:“我今年已有372歲了?!笔拐呗牶蟾芋@異,忙問她是用什么方法得到如此高壽的。姑娘說:“我沒有什么神秘方法,只是常年服用一種叫枸杞的藥草兒?!笔拐呗犃T,急忙記錄下來。食用枸杞長壽,就流傳到了今天。據說在山東蓬萊縣的南丘村,家家戶戶都種著枸杞樹,大家都愛吃枸杞,這個村子也被稱為“長壽村”。
枸杞的確是神奇的,其滋腎潤肺、養肝明目、安神除風、堅筋骨、去虛勞、補精氣等功效,都令人欣喜。對于男性,枸杞的效果更是奇特,能夠防治前列腺等方面的疾病,提高血清睪酮含量,可以作為滋補強壯劑來治療男性性功能減退、男性不育癥等。
杞東樓公就喜歡食用枸杞,他食用的方法頗多,煮粥、泡水、泡酒、煲湯、燉肉、干嚼、蒸米飯等。其中,干嚼是他最喜歡的。只是,杞東樓公對干嚼的偏愛,或許也隱含著無奈,那隱約體現的,或許更多的是杞國的生存狀態。在屢遭遷徙的日子里,在沒辦法精致生活的時候,能夠摸出一把枸杞干嚼,是多么慶幸啊。方便、省事,還聊以解饑。
當然,杞東樓公干嚼枸杞的方法,后人也是認同的。據說,近代醫藥學家張錫純晚年時常常干嚼枸杞,認為這樣可以促進細胞再生、提高機體免疫力。
那詩經中的女子,早就智慧通達。她一定是深知枸杞的功能,才將對心上人的長長愛意,寄托于枸杞采摘之中。
枸杞,就這樣從遠古走來,揚著絢美的微笑,在脈脈情長的女子手中,散發出緋紅精巧的芬芳。把枸杞采起來呀,等到心愛的人,送上心中的紅寶石。
枸杞,終于讓杞國渴望長久的心愿得以實現。
關鍵詞:
你所見過的口號是什么樣的呢?幫大家整理的體育節口號精選
體育節口號(精選210句)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口號吧,口號對人們的思維是有一定的感性作用的。你所見過的
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么樣的呢?精心整理的關于感恩的詩歌精選10首
關于感恩的詩歌(精選10首)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
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成語都不陌生 精心整理的用銳不可當怎么造句
用銳不可當怎么造句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成語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用銳不可當怎么造句,歡迎大家分享。成語解釋...
你所見過的詩句是什么樣的呢?幫大家整理的含有哲理的詩句
含有哲理的詩句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句吧,詩句具有語言節奏鮮明的特點。你所見過的詩句是什么樣的呢?以下
寫起祝福語來就毫無頭緒?收集整理的祝老師工作順利的祝福語大全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祝福語都不陌生吧,祝福語的種類很多,可分為吉日喜慶祝福語、壽誕祝福語、事業祝福語、祝酒詞等。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