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環球微動態丨交響組曲《江姐》奏響“紅巖上紅梅開”

來源:千龍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3年前的11月14日,是革命烈士江姐英勇就義的日子。11月14日晚,指揮家譚利華、女高音歌唱家伊泓遠攜手北京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為觀眾帶來一場大型交響組曲《江姐》音樂會。

這場演出是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展演劇目之一,大型交響組曲《江姐》改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文工團在1964年創作的歌劇《江姐》,由北京交響樂團委約作曲家董樂弦創作。在奏響《江姐》的雄渾旋律之前,音樂會以《復興之路》序幕《我的家園》開篇,樂隊奏響的慢板代表著對英雄前輩的無限緬懷。

董樂弦以歌劇《江姐》令人激越的澎湃旋律、以交響音樂悲壯雄渾的弦管之聲,通過序曲、“巴山蜀水要解放”“革命到底志如鋼”“春蠶到死絲不斷”“喜迎曙光繡紅旗”“接過紅旗打天下”“一人倒下萬人起”“紅梅香飄云天外”8部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重塑革命先烈鮮明感人的藝術形象。

交響樂呈現的《江姐》在聽感上更加立體,依托著歌劇的旋律重新配器,銅管組氣勢超群,長笛聲音透亮,特色打擊樂和琵琶的音色貫穿其間。樂隊與伊泓遠的人聲互相搭配,強弱得當。唱到“哭老彭”的經典唱段,打擊樂石破天驚,伊泓遠的演唱感情充沛;到了《春蠶到死絲不斷》的唱段,樂隊托著伊泓遠的音色,唱出江姐“只愿香甜滿人間”的追求。

“交響組曲和歌劇不同,交響組曲沒有歌劇的臺詞,只能用音樂講故事,向觀眾傳遞感情?!币零h說,在交響組曲中,配器和歌劇并不相同,她需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樂隊,另外,交響組曲相當于集中了歌劇中的精華唱段,很多小過門和歌劇也不一樣,需要特別仔細,才對得上每一個氣口和拍子。

當“紅巖上紅梅開”的歌聲響起,臺下觀眾都受到感染,演出結束后,很多觀眾還沉浸在情境中,還有白發蒼蒼的老年觀眾眼中閃著淚光。

關鍵詞: 國家大劇院 北京交響樂團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