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副刊
大概每個北京人心目中都有一份獨家的美食地圖,或許每個到北京的外地游客也自有一份美食清單,這二者之中,差不多簋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處選項。北京有好吃的地方數不勝數,簋街的獨特魅力究竟在哪兒呢?
簋街探源
【資料圖】
提起簋街,北京人大多很熟,但是要論其前世今生、來龍去脈卻又不一定說得清楚。關于簋街的來歷,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北京起初沒有一條街叫簋街,今天這條街真正的名字叫東直門內大街,東起東直門立交橋,西至北新橋路口,全長1.4公里。北京人有時親切地稱之為“東內大街”。東直門內大街是一條老街,因為東直門在元大都時代就有了。元時東直門稱崇仁門,明代永樂年間改稱東直門。明清兩代,各種建筑所需的木材,一般都是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到通州,再由東直門運送進京城,當時東直門也被叫作“建直門”,民間更多人稱呼其為“木門”。
東直門內大街,在明代屬“北居賢坊”,時稱“東直門大街”;清代屬正白旗界,街名未變。新中國成立后始稱“東直門內大街”。原東直門城樓故址位置大約在今天東直門立交橋偏西一點。
東直門雖是明清北京內城九門之一,但規模并不大,外觀與朝陽門城樓相近但體量略小,可見東直門在京城九門中的重要性相對較弱,附近的居民也以貧苦百姓居多。新中國成立前的東直門內大街雖也商鋪林立,但遠不夠繁華。除了包子鋪、茶葉店及小酒館這種司空見慣的買賣之外,因出入東直門多為磚瓦和木材車,東直門內大街倒有多家木材加工作坊、棺材鋪和杠房,這大概算是這條街最顯著的商業特色了。
有人說簋街名字源自東直門內大街早年間的鬼市,不過據金受申先生記載,舊京最著名的鬼市只有南北兩處,南市在崇文門外東小市(即今之東曉市),北市先在德勝門橋東北河沿上,后改在后海西北角段家胡同。舊京鬼市分兩類,一是售賣來路不明和非法的東西,多為盜賊銷贓;二是市集多在深夜開市,天剛一擦亮就像晨風吹霧一樣散了。
東直門內大街早年是否有過鬼市已不可考,真正令其名聲大噪的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這條街上率先出現的24小時餐廳。那時北京城幾乎沒有通宵營業的餐館,這里算開了風氣之先,于是人氣大增,紅火異常。人們沿用舊時夜晚做生意的鬼市之意,取名“鬼街”。鬼街通過市民口口相傳,開始小有名氣。后因“鬼”字不雅,便改為簋街。
簋街說“簋”
2000年國慶節前夕,簋街改名后第一次開街。為此特意制作了一個青銅標志,矗立在街道最東端的東直門立交橋橋頭,剛好相當于昔日東直門城門舊址的位置。
但最初的標志并不是“簋”,而是一尊青銅“爵”。爵與簋不同,是古代飲酒的酒器,一般都是三足而立。2008年,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了一尊西周時期的青銅伯簋,人們似乎恍然大悟,把立錯了的爵從東直門橋頭撤下來,按照出土的伯簋仿制了一尊。這年8月1日,矗立在東直門立交橋西側8年之久的青銅爵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尊青銅伯簋,直到今天。青銅伯簋雕塑寬3.2米,高3.8米,紅色大理石底座上刻有著名書法家蘇士澍先生題寫的篆書“伯簋”二字。
簋是中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流行于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文明標志性器具。在宴席中,它常與鼎相配,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征,故有“天子用九鼎八簋”之說。意思是說天子宴飲的食物要用九鼎和八簋盛放。天子以下則逐級遞減——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最低等級的只有一鼎而無簋。當然普通百姓吃飯既沒有鼎也沒有簋。
所以在古代飯桌上根據簋的數量就能判定出不同的身份等級。在后世的祭祀典儀中,簋還常用來當作祭器出現。此時與簋配套使用的還有“簠”,其功能與簋相同,均用來盛放稻粟一類的糧食,只是外形相異。簋的器型為圓口,簠的器型為方口。簋是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簠是用來盛放稻粟等生食的器皿。二者合在一起也引申為禮儀。如韓愈《元和圣德詩》說:“掉棄兵革,私習簋簠。”
通過字形來看,最初的簋是用木、竹材質制作,后來才出現了陶、瓷或青銅材質。簋這件封建時代重要的禮器,經過了由簡入繁漫長的演化過程。鬼街改簋街,是去鄙趨雅的結果。二字同音,反映出此處以吃為主題的特征。
今天的簋街早已消除了等級身份的界限,來客一視同仁,也無形中增強了整條街道的文化氣質。
簋街古跡
東西向的東直門內大街被南北向的東直門內南北小街一分為二,在兩段中間恰好有一座藥王廟遺址,成了整條街上難得的一處歷史古跡。這座藥王廟全稱為敕建福世普濟藥王廟,至今還可依稀辨識出山門石額上斑駁的廟名。
明清兩代,北京藥王廟計有十處,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座——地安門外的西藥王廟、安定門內的北藥王廟、崇文門外東曉市的南藥王廟和這座東直門內大街的東藥王廟。
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載,該廟為“萬歷三年太監馮保建,上賜額普濟藥王廟,內庭施藥于此”。清代吳長元的《宸垣識略》也提到:“福世藥王廟在東直門內街北,明萬歷有御制碑。”從文獻記載可知,該廟原有前后三殿,前殿供奉釋迦牟尼像,中殿是藥王殿,供奉伏羲氏、神農氏及張仲景、孫思邈諸位醫藥名家。后殿是兩層樓式佛殿,供奉觀世音菩薩、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全廟建筑精巧,廟宇雅靜。民國時期風靡一時的《北平旅行指南》中描述此廟:“院中竹影搖青,苔痕帶碧,于古色古香之古剎中,隱然有仙山之象。昔時香火之盛為四藥王廟冠。每月朔望開廟之期,士女絡繹于途?!?/p>
除每月朔望開廟外,四月二十八日為藥王圣誕,照例在藥王廟中舉行廟會,香火旺盛。廟會上有眾多香客前來燒香,廟內外云集大量商販,競相叫賣,好不熱鬧。民國后廟市逐漸冷落。至1985年做文物普查時,山門及各殿尚存,該廟原有一座刻有“敕建福世普濟藥王廟”等銘文的大鐘,后來移至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陳列保存。當時的山門隱于一家小茶館之后,中殿以后均改為民宅,中殿以前為酒家。如今這座藥王廟僅余一座山門和門前御制碑。從山門門券上磚雕的精美程度和御制碑風化模糊的外表,可以想見這座古廟的不凡過往。
昔日整條東直門內大街,幾乎有一半人氣是由這座東藥王廟聚攏而來的。在舊時科學與經濟均不夠發達的時代,祈愿禳災與定期廟市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動力之源。再加上稍南的北新倉等糧倉的物流往來,都促成了東直門內大街的生機與活力。今天此處雖空余廟門,但距離不遠的東直門醫院和毗鄰的中國中醫研究院似乎完美地繼承了藥王廟濟世安民的遺愿,而且增加了更加切實的功用。
食在簋街
當下簋街的真正魅力在于吃。說來也怪,上世紀80年代在搞活經濟和市場大潮的帶動下,東直門內大街兩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生意和店鋪,但幾乎都是一賠到底,甚至連國營百貨商店也不得不關門歇業。唯獨餐飲生意最終在這里站穩腳跟開枝散葉,而且這里的飯館白天幾乎鮮有人光顧,到了晚上卻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別有一番繁榮景象。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夜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北京過去又極少有吃夜宵的地方,簋街就這樣火紅起來了。
要論簋街的標志美食,一定非麻辣小龍蝦莫屬。如今的簋街已是集川、魯、蘇、粵、東北、清真等眾多風味的美食街,而尤以“麻小、香辣蟹、麻辣燙、烤魚、烤串”為主要特色。食客們曾自發地推選出麻小、烤魚和火鍋是簋街最有特色的“三巨頭”,且地位至今屹立不倒,難以撼搖。
簋街的空氣中仿佛終日飄溢著香辣煙火的味道。簋街在一批批食客的味蕾和腸胃的品鑒之下已升華成美食的代名詞,成為北京飲食文化的代表和時尚餐飲的標志。提起簋街,人們或許總會首先想到記憶中的一抹紅色,那既是街道上的燈火,也是餐桌上的美味,既是談笑朵頤的聲色,又是恣意率性的生活態度。經過兩次改造,簋街為東直門內大街賦予了新的格調,其意義已經超出了餐飲特色街道的范疇,成為京城夜生活和飲食文化的一個特定標簽。
首都戲劇舞臺前段時間上演了一出名為《簋街》的京味話劇?!拔易〖以诒本┏?,二環的里邊兒,中軸線鼓樓大街,往東一拐彎兒……”這樣的唱詞透著一股親切?!扼帧氛f的正是簋街上普通人的平凡故事,而簋街與北京的傳奇注定還會持續不絕地書寫下去。
關鍵詞:
為什么迅雷線下下載總是出錯?使用迅雷快傳任務下載出錯時的解決方案
1、現在迅雷下載好多種子都是任務出錯或者提示違規內容無法下載有解決辦法么不用迅雷或用迅雷手機版,在手機或模擬器上下,迅雷電腦版現在
有雨山戴帽無雨半山腰什么意思?有雨山戴帽無雨半山腰翻譯?
有雨山戴帽,無雨半山腰意思是說云在山頭上,蓋住了山頂,象戴了一頂帽子一樣,就要下雨;云在山的中間,看不見了山腰,就是晴天;指山與...
“限電”是什么?為什么會“限電”?如何解決“限電”問題?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都是什么級別?
日前,我國江蘇、湖南、浙江、廣東、云南等10余省份在能耗雙控的目標下相繼采取了限電的措施。限電從企業側傳導至居民側,引起社會各界...
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邯鄲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率位居全國第二
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排名,邯鄲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率位居全國第二。...
促進企業“輕裝上陣” 漳州市首宗工業“標準地”以6047萬元成功掛牌出讓
近日,漳州市首宗工業標準地以6047萬元成功掛牌出讓。該地塊位于漳州開發區一區,面積為111 5畝,經組織區域評估,確定工業標準地3+X的出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