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展覽:百年無極——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展
展期:2022年7月23日-10月30日
地點:中華世紀壇
(相關資料圖)
大師們的真跡又來了!近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的“百年無極——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展”匯集了凡·高、莫迪利亞尼、畢加索、康定斯基、莫蘭迪等46位影響歐洲現當代藝術發展的頂級藝術大師的62幅藝術珍品,如同一串項鏈,串起近百年來西方繪畫藝術與社會面貌。
流派眾多的古典主義
西方傳統藝術自14世紀初被尊為“歐洲繪畫之父”的意大利人喬托·迪·邦多納所開啟,至文藝復興時期達到第一個頂峰,再經巴洛克時代到洛可可時期,西方藝術的中心已從意大利遷至法國。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法國經歷了三次資產階級革命,對歐洲藝術的進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自文藝復興以來確立的古典藝術審美準則和創作標準逐漸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新古典主義占據了主導地位。它一方面反對洛可可藝術的繁復和過分雕琢,另一方面又與革命精神緊密聯系,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歷史題材喻古諷今。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大衛到安格爾,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幾乎與新古典主義誕生于同一時期的浪漫主義萌芽于德國和英國,興盛于法國,波及西班牙和意大利,前期是英國的透納,后期則統領在法國的德拉克洛瓦麾下。
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和工業革命的深遠影響,一些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勞動者、大自然等主題加強了關注。這種觀照世界的新視角被稱為“現實主義”。19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現實主義運動在法國迅速擴展,涌現出如庫爾貝、米勒和杜米埃等畫家。
1850年-1860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形成了一個代表寫實主義傳統的畫派,名為“馬基亞奧利”。“馬基亞”(Macchia)在意大利語中意為“斑點”。這一畫派專注于光影效果,色彩以斑塊狀呈現。作品著力描繪新興社會階層的私人家庭生活或鄉村生活,主張藝術要生動,并真實地反映社會,推動了歐洲的寫實主義運動發展。這個畫派的先驅是科斯塔,最突出的是法托利,而蒂沃利則將法國巴比松畫派的風景帶回意大利,拓展出不少新的光影表現手法,早于印象派,預示著印象主義時代即將到來。
展覽中屬于這一畫派的作品盡管創作于二十世紀初,但還是遵循了這一畫派的色彩及運筆規律。意大利畫家普利尼奧·諾梅里尼的《妹妹》和比利時畫家埃米爾·克勞斯的《朝露》帶有印象派的特點,在水準上卻與印象派大師們相差甚遠。喬阿基諾·托馬被譽為“灰色詩人”,作品的色彩表達柔和含蓄,畫面刻畫細膩,令人想到17世紀的荷蘭大師維米爾。此次來展的《獄中的路易莎·圣菲麗絲》為托馬的代表作,畫于1874-1875年間。他一生創作過兩版,將圣菲麗絲這位意大利共和國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女性形象真切地刻畫了出來。
作為意大利浪漫主義最杰出代表的弗朗西斯科·海耶茲連接了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他一生漫長多產,創作題材廣泛,神話、宗教、政治、歷史等均有涉獵。相對于新古典主義,他畫作中蘊含著更為豐富的情感,因此他常被歸入浪漫主義派。本次來展的《浴女》是個傳統題材,取材于古希臘神話,刻畫了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在林中沐浴休憩的情景,她坐在溪岸邊,身姿迷人,四肢精致。歷代畫家都曾以此為題作畫,其中以法國洛可可藝術代表畫家布歇最為經典。
另一位意大利畫家喬瓦尼·博爾蒂尼在當時以肖像人物畫聞名,他旅法后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成就。他在巴黎生活期間,悉心觀察和研究巴黎的風俗和人物,非常注重色彩和技巧的運用,往往采用虛實結合的筆法和柔滑細膩的色調,再加上對光線和色彩的把握,刻畫了眾多巴黎上層社會的名流,尤其是貴族女性。本展中的《羅斯福·呂塞侯爵夫人》充分體現了這些特色。擅長營造空間的阿德里亞諾·切喬尼在《被中斷的游戲》中借一個失望的小男孩,凝固住了家庭生活的某一瞬間,畫面中層層推進的房間結構,其來源可追溯到西班牙大師委拉斯貴茲的《宮娥》。切喬尼還是一位諷刺漫畫家,曾受聘于《名利場》雜志。
若比賽誰筆下的巴黎最美最獨特,讓·弗朗索瓦·拉法埃利的《圣米歇爾廣場與圣禮拜堂》顯得中規中矩,畫面上的透視嚴格遵照古典主義模式,觀畫者的視覺消失點被安排在左右對應的廣場大廈之間的后方。而緊挨著的《安茹碼頭》陡然將透視的難度增加了一倍,塞納河在這一段拐了個大彎。法國畫家莫里斯·郁特里羅抓住這一點不放,大做文章:堤岸伴著河水呈弧形轉彎,更上一層的街道也是如此,一幢老式的樓房也跟著“華爾茲”般旋出了弧度,行人也加入到旋轉的行列中,由遠及近地走來。最引人注目的是岸邊的一排高大樹木,已經預感到春天的氣息,枝條像渴求被拯救的雙手,拼命探向天空,淡淡的藍天,遼闊明澈。郁特里羅用色細膩豐富,同時加入了主觀色彩的表達。他活到72歲,畫了一輩子巴黎的大街小巷,毫無疑問,他的藝術天分來自于母親蘇珊娜·瓦拉東——這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人,長年混跡于蒙馬特高地窮畫家們中,幾乎做遍了他們的模特,德加、雷諾阿、勞德累克等人的畫中多次出現她的身影。被畫的次數多了,瓦拉東也上了繪畫這條船,自我培養成了一位足以列入西方現代繪畫史冊的女畫家。
回歸繪畫本質的現代主義
古典主義繪畫主要是圍繞著故事轉,離不開宗教、神話、歷史等背景,而從法國畫家塞尚開始,繪畫回歸本質,形狀和色彩才是一幅畫的主角,而非情節。塞尚主張運用色彩對比來表現物體,而非傳統的明暗關系,他采用色的團塊表現物象的立體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造型,用幾何元素強化形象,這一系列觀念顛覆了傳統的西方藝術,為二十世紀指明了發展方向,塞尚因此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可惜本展沒有他的作品,但來了一幅凡·高的人物肖像《園丁》,何況還有與畢加索早期藝術生涯關系緊密的意大利畫家莫迪利亞尼。莫迪利亞尼的人生只有短短36年,比凡·高的生命還少一年,但卻在塞尚現代藝術理念的引導下與畢加索等人一道從非洲原始木雕中汲取了創作靈感。畢加索開拓出立體主義,莫迪利亞尼以弧線表現人物的內在氣質與外在姿態,成為表現主義的代表。本次展出的《漢卡·扎布羅夫斯卡肖像》是其晚期杰作。畫上女士作為他重要的藝術贊助人,不僅欣賞他的藝術風格,還在他因病去世后照料了他3歲的女兒。
凡·高與莫迪利亞尼盡管藝術才華橫溢,卻因生命短暫而在藝術史上留下了諸多遺憾。幸好還有兩位長壽者馬蒂斯和畢加索,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分別從強調色彩和強調結構兩個方向大大拓展了塞尚的理論。馬蒂斯的三件人物作品大大減弱了明暗對比的強度,他注重線條的表現力,僅憑線條的變幻即可塑造出人物的情緒變化。畢加索來了三幅版畫作品,其中兩幅為多格漫畫,諷刺了西班牙佛朗哥的統治,另一幅是描繪室內場景的線描,作品中出現了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和怪獸米諾陶,通過隱喻的手法揭示了自身的欲望。
出生于1890年的喬治·莫蘭迪和比他大兩歲的喬治·德·基里科均迷戀塞尚,從早期創作時的反復臨仿到成熟期的另辟蹊徑,為色彩與空間的表達拓寬了道路。莫蘭迪畫上的空間與眾不同,他沒有像畢加索那樣解構畫面,而是重新審視擺在面前的瓶瓶罐罐。他的畫筆行走在二維與三維之間,兼具二維的單純與三維的深邃,由此賦予它們平和的氣息,寧靜的力量。這樣的空間安排與色彩氣質,與文藝復興早期大師喬托的壁畫神似。莫蘭迪的空間有意呈現出不確定性,留下了只屬于他的美感烙印。
烏巴爾多·奧皮在1924年創作的《桑托斯皮里托的漁民們》也在向喬托壁畫上的質樸美感靠攏。畫面上一群健壯的漁民圍住一名婦女,她高揚雙臂,隨著吉他的彈奏深情詠唱,畫面熱烈而肅穆。這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畫家努力回歸秩序,回到傳統的軌道上。當時意大利的藝術環境出現了重新走向現實主義的趨勢,藝術家們將目光投向14-15世紀的古典主義傳統,倡導一種感知、詮釋日常生活的方式,但與傳統的現實主義不同,畫家往往從生活細節中尋找神奇或非同一般的場景。奧皮筆下的漁民像被定格在了舞臺上,時間停止了,從而傳達出一種奇特、魔幻的感覺。
菲利切·卡索拉蒂1927年創作的《醫院》刻畫了病床旁柜子上的擺設,他突顯了幾何造型的重要性,在色彩的處理上刻意形成黑與白的強烈對比。而一旁的莫蘭迪,一幅風景,一幅靜物,顯得那么安靜柔和。這位一輩子在博洛尼亞小城過著僧侶般生活的畫家,在每一種原色中摻入一定比例他色,反復調試,使畫面呈現出一層中性的調子,這樣的色彩效果給觀看者的情緒帶來微妙的影響。莫里迪與卡索拉蒂的主要創作年代都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作品反差卻如此巨大,世界記住了莫里迪,忘卻了卡索拉蒂。
真正讓人看不懂甚至接受不了的是莫蘭迪的同胞基里科的畫。畫家說他只對揭示表象之下的象征意義感興趣,自稱采用“形而上”的繪畫手法,他在畫面中運用多種不同滅點的透視法,在地面上投射出不合邏輯的長長陰影,呼應著孤寂的建筑。橡皮手套、殘缺的石膏像、成衣模特、兒童玩具、體育用品等無生命物體成為他特有的描畫對象,暗喻人類社會的精神狀況。這種非傳統的運用多視點的構圖方式,成功營造出一種神秘怪誕的空間氛圍,對后來的超現實主義產生了重大影響。比利時的馬格利特和西班牙的達利皆受到啟發,馬格利特有一幅《浴火的風景》到場,艷紅的火苗形成火環,圍著墨綠色的森林。
“看不懂”的當代藝術
真正將繪畫帶入抽象階段的是俄羅斯的康定斯基、馬列維奇和荷蘭的蒙德里德。展廳中只來了康定斯基,有兩幅小版畫和一幅稍大些的布面油畫。《成角的線條》上一根折疊的線條,劃過大紅的圓,構成點、線、面的聯系,他致力于通過抽象形式引發直覺感受。至此,觀眾已走入徹底看不懂的現當代藝術領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歐洲藝術家為躲避戰亂紛紛前往美國,西方藝術的中心由巴黎移至紐約,為新大陸帶去了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美國本土藝術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等新的藝術理念與形式,又反哺舊大陸。法國哲學家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席卷整個歐洲思想界,藝術領域一片反形式主義的呼聲,各國藝術家沖破形式的束縛,舍棄傳統的繪畫材料,憑借直覺進行了大量無主題的創作。意大利則產生了無形式藝術,與當時的羅馬畫派所代表的現實主義共同構成了兩股主要的藝術潮流。
真正讓人驚掉下巴的是二戰后的兩位意大利藝術家:封塔納和布里。前者匪夷所思的行為是在畫紙或畫布上穿孔、打洞,或割破,他聲稱這是在消解作品內外的邊界,創造一種新的空間。布里則幾十年如一日地尋找紙與畫布以外的材料進行創作,他用打火機灼燒塑料布,向觀眾展示燒痕;他用刀割破麻袋片,再用針線縫合;他從建筑工地上找回廢棄鐵皮,固定在畫框上,切割出一道“傷口”。布里認為只有這樣的創作才能使材料成為藝術的主體,發出自身的聲音,不再做藝術家的道具。
藝術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外化印跡,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最直接體現。19世紀中后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蓬勃興起帶動了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思潮的重大變革,經濟的全球化,導致西方社會的重大變化,人們的審美情趣向多元化發展?!鞍倌隉o極”展為中國觀眾提供了一次了解西方現當代藝術多樣面貌的機會,借此審視歷史與社會變化的有機聯系。
計劃招聘工作人員3948名 陜西2022年下半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將展開
根據8月18日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和我省部分市(區)發布的公告,2022年下半年省屬事業單位和部分市(區)事業單位統一公開招聘工作將全面展開
激勵多出高質量科技成果 寧夏提出擴大科研經費管理自主權等25條具體措施
日前,我區制定出臺《關于改革完善自治區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等七大類2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
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江西到2024年實現所有設區市建成“千兆城市”
為助力我省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近日,省通信管理局制定出臺的《江西省信息通信業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
溫州市“智慧應急一張圖”榮獲2022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獎金獎
記者昨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由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建設,溫州設計集團大數據院、勘測院等承建的溫州市智慧應急一張圖綜合指揮與協同管理云...
鶴壁市“最美樓院”揭牌儀式舉行 持續提升淇縣物業管理服務質量
8月13日,淇縣科好假日里小區、淇水嘉園小區、御秀園小區依次舉行鶴壁市最美樓院揭牌儀式。在7月27日我市最美樓院最美街巷發布會上,淇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