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合肥晚報
7月20日,記者從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獲悉,合肥市博物館今年內將動工建設。項目位于東部新中心,今后有望以合肥市博物館為中心打造國有與民營、綜合和專題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廣布局的博物館集群。
項目力爭10月開工
合肥市博物館項目位于東部新中心龍崗路與濱河路交口東北角,占地面積約56畝,總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陳列展區及庫房、公共服務配套空間、行政及業務辦公、其他配套空間、相應附屬道路、室外管網綜合、綠化和地下車庫等。
今年7月,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專項設計評審會在市文旅局召開。本次評審會邀請了眾多專家學者,他們分別來自歷史、建筑、藝術、博物館等專業領域,對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專項設計開展評審。
根據評審意見,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將秉持“人本、文化、綠色、智慧”的理念,依托南淝河,打造親水文化項目。下一步,設計單位將根據匯總后的專家意見,對該項目建筑設計及內部功能進行優化調整。項目力爭10月開工。
這里將成為市樹、市花最為密集的地方
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堅持以人為本,不是以物為本,在方案設計以及后續工作開展中充分考慮人的各方面需求。
考慮到博物館要突出文化屬性,項目計劃充分展現江淮文化的創新性和包容性特征,深入挖掘“合”文化內涵,講好“合”文化。
同時,推進文旅融合,以打造4A級景區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博物館方案設計中。未來,這里不僅文化氛圍濃郁,而且市樹蔥蘢、市花馨香,通過大量綠植來自然調和場館和展廳內外的環境,實現“滿館綠色滿館景”的愿景。綠植品種以合肥“市樹、市花”為主,如廣玉蘭、石榴花、桂花,以期讓參觀者在享受綠色自然的同時,得到文化熏陶,追尋歷史記憶。
值得期待的是,項目還將融入高科技,將智慧化功能充分融入建筑設計細節中,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公共服務,讓合肥市博物館成為老百姓真正喜歡的地方。
有望在東部新中心打造博物館集群
一直以來,合肥不是沒有博物館,準確來說是目前沒有綜合性博物館。合肥市現有各級各類博物館41家,其中國有博物館包括渡江戰役紀念館、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安徽名人館等17家,另外還有非國有博物館24家。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正在實施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計劃將原省委辦公樓改造成視覺藝術中心、原省政府辦公樓改造成音樂藝術中心、原市政府辦公樓改造成城市記憶館,將老合鋼打造成工業記憶中心。其中,合肥城市記憶館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開放。今年10月份完工后,合鋼五廠將迎來蝶變新生,成為合肥“廠區——園區——城區”產業新地標。
合肥市博物館為何選址在東部新中心?據透露,依托東部新中心已經形成的各類專題博物館優勢、藏品優勢、人才優勢,有望以合肥市博物館為中心打造國有與民營、綜合和專題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廣布局的博物館集群。
常展和臨展并存臨展面積將占一半以上
建成后的合肥市博物館實際展陳面積將超過安徽名人館。那么,如何讓文物“活起來”,真正走近公眾?可以說,合肥市博物館在設計之初就確立了“常展和臨展并存,臨展面積將占一半以上”的理念,充分利用每個空間來講述具體的、不斷變化的故事,讓更多高品質有思想的展覽走近公眾。
特別的是,為了吸引更多本土收藏“光彩照人”,本著守護文物、傳承文化的態度,合肥市博物館有志于成為個人愛好與家國情懷、地域文化與民族記憶于一體的復合型文化空間。
此外,合肥市博物館還將積極探索利用沉浸式環境交互等創新技術,傳統與現代“美美與共”,使觀眾在原有平面化觀展的基礎上,得到耳目一新、身臨其境的立體化體驗。讓觀眾行走在這里,如行走在歷史長河中一般,最大限度地感受合肥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家門口看見世界文化寶藏。7月20日,記者從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獲悉,合肥市博物館今年內將動工建設。項目位于東部新中心,今后有望以合肥市博物館為中心打造國有與民營、綜合和專題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廣布局的博物館集群。
項目力爭10月開工
合肥市博物館項目位于東部新中心龍崗路與濱河路交口東北角,占地面積約56畝,總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陳列展區及庫房、公共服務配套空間、行政及業務辦公、其他配套空間、相應附屬道路、室外管網綜合、綠化和地下車庫等。
今年7月,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專項設計評審會在市文旅局召開。本次評審會邀請了眾多專家學者,他們分別來自歷史、建筑、藝術、博物館等專業領域,對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專項設計開展評審。
根據評審意見,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將秉持“人本、文化、綠色、智慧”的理念,依托南淝河,打造親水文化項目。下一步,設計單位將根據匯總后的專家意見,對該項目建筑設計及內部功能進行優化調整。項目力爭10月開工。
這里將成為市樹、市花最為密集的地方
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堅持以人為本,不是以物為本,在方案設計以及后續工作開展中充分考慮人的各方面需求。
考慮到博物館要突出文化屬性,項目計劃充分展現江淮文化的創新性和包容性特征,深入挖掘“合”文化內涵,講好“合”文化。
同時,推進文旅融合,以打造4A級景區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博物館方案設計中。未來,這里不僅文化氛圍濃郁,而且市樹蔥蘢、市花馨香,通過大量綠植來自然調和場館和展廳內外的環境,實現“滿館綠色滿館景”的愿景。綠植品種以合肥“市樹、市花”為主,如廣玉蘭、石榴花、桂花,以期讓參觀者在享受綠色自然的同時,得到文化熏陶,追尋歷史記憶。
值得期待的是,項目還將融入高科技,將智慧化功能充分融入建筑設計細節中,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公共服務,讓合肥市博物館成為老百姓真正喜歡的地方。
有望在東部新中心打造博物館集群
一直以來,合肥不是沒有博物館,準確來說是目前沒有綜合性博物館。合肥市現有各級各類博物館41家,其中國有博物館包括渡江戰役紀念館、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安徽名人館等17家,另外還有非國有博物館24家。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正在實施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計劃將原省委辦公樓改造成視覺藝術中心、原省政府辦公樓改造成音樂藝術中心、原市政府辦公樓改造成城市記憶館,將老合鋼打造成工業記憶中心。其中,合肥城市記憶館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開放。今年10月份完工后,合鋼五廠將迎來蝶變新生,成為合肥“廠區——園區——城區”產業新地標。
合肥市博物館為何選址在東部新中心?據透露,依托東部新中心已經形成的各類專題博物館優勢、藏品優勢、人才優勢,有望以合肥市博物館為中心打造國有與民營、綜合和專題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廣布局的博物館集群。
常展和臨展并存臨展面積將占一半以上
建成后的合肥市博物館實際展陳面積將超過安徽名人館。那么,如何讓文物“活起來”,真正走近公眾?可以說,合肥市博物館在設計之初就確立了“常展和臨展并存,臨展面積將占一半以上”的理念,充分利用每個空間來講述具體的、不斷變化的故事,讓更多高品質有思想的展覽走近公眾。
特別的是,為了吸引更多本土收藏“光彩照人”,本著守護文物、傳承文化的態度,合肥市博物館有志于成為個人愛好與家國情懷、地域文化與民族記憶于一體的復合型文化空間。
此外,合肥市博物館還將積極探索利用沉浸式環境交互等創新技術,傳統與現代“美美與共”,使觀眾在原有平面化觀展的基礎上,得到耳目一新、身臨其境的立體化體驗。讓觀眾行走在這里,如行走在歷史長河中一般,最大限度地感受合肥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家門口看見世界文化寶藏。
公告來了!南充市延長2022年公共衛生特別服務崗項目招募報名時間
關于延長南充市2022年公共衛生特別服務崗項目(醫療衛生崗、校醫輔助崗)招募報名時間的公告根據工作需要,經研究,決定將我市2022年公共衛生
江西省內多地安裝遮陽棚獲贊 網友表示希望能在南昌推廣非機動車道安裝遮陽設施
近日南昌持續高溫,本報記者走訪并關注烈日下等紅燈如何防暴曬的報道,引發網友熱議。在江南都市報官方微信留言平臺,大家認為,在路口...
預計今年年底全面竣工 六安金安區總工會工人文化宮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
記者近日從有關方面獲悉,總建筑面積17139 1㎡的金安區總工會工人文化宮建設項目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今年年底全面竣工。項目建成后將成
馬鞍山市天然氣日用氣量達88萬立方米 創今年入夏以來新高
連日的高溫,馬鞍山市用氣量急劇攀升,據統計,7月7日,馬鞍山市天然氣日用氣量達88萬立方米,創今年入夏以來新高。馬鞍山港華燃氣有限公司
滄州獅城建立“六項制度” 吸引激勵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為更好吸引激勵滄州獅城人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市衛健委制定《滄州獅城人才醫療保健實施細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