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日報
近兩年來,全國多地陸續推出景區門票減免活動以提振文旅消費。據報道,部分景區門票免費后,收入不降反升。目前,很多景區正在探索擺脫門票經濟,大力開發索道、攀巖、演藝、文創等二次消費產品。
過去,旅游收入提升主要靠景區門票拉動。當觀光游客量穩定增長,門票經濟便不會輕易萎縮,也正因如此,不少地區和景區長期抱守門票思維。而當前,一些景區在免費后“出圈”,收入不降反升,說明門票并不是景區發展的唯一“命脈”,“門票經濟”里也有“辯證法”——門票上漲,經濟效益不一定增加,門票減免,反而可能給景區和城市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創造更大的綜合效益。
現實中,不乏這一現象的經典案例。西湖景區在2002年實施免門票政策,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5A級景區。結果證明,免費開放的西湖延長了游客在杭州停留時間,由此產生的旅游收入大大超過在門票上的“損失”。被人津津樂道的“241算法”解釋了這筆“賬”——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時,當地旅游年綜合收入增加約100億元。如果能舍棄門票的“芝麻”,撿到經濟發展的“西瓜”,算全盤賬、長遠賬,這就是門票優惠產生拉動效應的秘訣所在。
有專業人士指出,門票收益已成為“夕陽產業”,這不僅源于旅游業本身的發展規律,更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隨著消費加速升級,體現在旅游業上,就是從簡單的觀光游向更高層次的體驗游轉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旅游的需求類型更加多元,對旅游體驗的層次性要求更高??梢哉f,靠門票收入創造旅游收入紅利的時代已過去,引導游客進行二次消費正成為市場發力點所在。
當然,要讓更多景區實行降價或免費游覽,還需要考慮更多客觀因素,但不降反升的實證,恰恰說明市場為景區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對景區來說,應該趁此機會,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加快景區產品服務升級和多業態、多元化經營;從“單打獨斗”向“全域聯動”轉變,融入全域旅游整體布局,實現共贏;從“管理挖掘”向“科技賦能”轉變,依靠科技信息賦能,最大限度降本增效。當越來越多的景區敞開免費大門,必然會引發“鯰魚效應”,更好釋放旅游業的“乘數效應”。
關鍵詞: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