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金融 >

全民骨骼養護日:關愛健康骨骼,先養骨,再養生,共筑健康體魄! 環球快消息

來源:個人圖書館-廣州漢光藥業  

5月26日是全民骨骼養護日,旨在倡導人們關注健康骨骼,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和其他骨關節疾病。

我們知道,健康的骨骼不僅保障身體站立和運動能力,還是人體內的重要“儲存器”,能夠對含有鈣、磷等礦物質的血液進行吸收和釋放。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與骨骼健康相關的疾病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骨質疏松癥( osteoporosis,OP) 作為一種與增齡相關的骨骼疾病,已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1]。因此,如何保障骨骼健康,注重預防骨質疏松和骨折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鈣和維生素 D 攝入不足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常見維生素 D 缺乏及慢性負鈣平衡,是引發 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危險因素。50 歲以后,由于小腸鈣吸收功能減退,皮膚維生素 D 合成減少,加上腎功能生理性下降,因而體內1,25( OH) 2D的合成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鈣攝入不足和/或維生素 D 缺乏,易引起 PTH 分泌增加。PTH 能刺激破骨細胞增殖并增強破骨細胞活性,從而使

骨吸收增加和骨鈣釋放入血,這種機體代償反應雖然能使血鈣維持穩態,但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也是老年 OP 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2]。

二、鈣加維生素D:養護骨骼健康

根據不同骨代謝特點,將人一生中的骨骼生長發育分為三個時期: 成年前骨骼處于骨的生長發育期 ( 約 20 歲之前),鈣攝入量大于排出量,稱為正鈣平衡,此時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持續增長; 成年期 ( 20 ~ 40 歲) ,為人生骨骼生長發育頂峰期,攝入鈣和排出鈣相當,鈣代謝處于零平衡,骨形成等于骨吸收,骨量維持在骨峰值;此后隨著年齡的增加,鈣吸收和攝入減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鈣排出增加,形成慢性負鈣平衡,骨量開始丟失,女性絕經后迅速出現骨量丟失,男性 50 歲后開始出現骨量丟失,骨量丟失到一定程度后,骨折風險明顯增加[2]。

在人生的各年齡段,保證充足的鈣攝入,是維護骨骼健康的基本措施之一。在 30 歲之前,如果膳食鈣攝入量不足,達到的峰值骨量就會偏低,而如果膳食鈣攝入量充足,達到的峰值骨量就會較理想,峰值骨量越高,最終的骨量就越高;而在 30 歲之后,如果鈣攝入量不足,形成負鈣平衡,也會出現骨丟失。因此,攝入足夠的鈣,是預防 OP 的重要基礎措施[2]。

對于亞健康人群或基本健康的人生而言,最有價值的方法是飲食及運動。其中鈣加維生素D,可以在日常飲食中補充,有助于起到保護骨骼健康的作用。鈣是構成骨骼組織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促進骨骼成長,同時也有助于緩解骨質疏松癥狀。而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質吸收,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防治骨質疏松癥。因此,關注骨骼健康,應該補充鈣和維生素D等重要營養。

三、適度的運動:促進骨骼生長發育

骨骼生長發育需要均衡的飲食和適量的體育鍛煉。常見的適合骨骼健康的運動方式包括: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走路、上下樓梯、跳繩等運動。

四、骨密度檢測:幫助預防骨質疏松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骨骼會逐漸減少,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之后,由于雌激素的減少,可能容易會發生骨質疏松癥。因此,建議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測,骨密度檢測可以測量骨骼的密度和結構,從而幫助我們了解我們骨骼的健康狀態。醫生可以通過檢測我們骨骼的密度變化來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等疾病,及早發現問題并進行干預。

總之,全民骨骼養護日提醒人們,骨質疏松的發生與年齡、性別、飲食、運動等多種因素有關,要想真正保障健康的骨骼,關鍵在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科學的飲食、適度的運動、骨密度檢測,以及及時咨詢醫生等多種方式,同時還要積極補充好維生素D和鈣質等營養,讓我們一起做好預防骨質疏松的工作,讓人們有一個更加健康的骨骼,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夏維波,廖二元,章振林等.補鈣和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的必要性[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11(01):20-25.

[2]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會.原發性OP 診療指南 ( 2017) [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

鹽疾病雜志,2017,10: 413-444.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