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近年來,由于時間或空間等原因,部分逝者親屬不能親自到場祭掃,催生出形形色色的代祭祀“業務”。傳統風俗逐漸“新潮化”的同時,消費者應警惕其中隨意要價、誠信欠奉等行為,也要提防節日前后易流行的各類詐騙。
私人代祭祀,門檻低差價大利潤高
“清明節所有日期,北京地區墓地代掃”“揚州清明代掃,可以代買祭品鮮花水果”……伴隨清明節臨近,各網購、社交平臺上提供有償代掃墓服務的賣家多了起來。他們普遍以自己所在城市及周邊作為服務范圍,且不少是三月中旬后才發布信息,顯然是瞄準了“商機”。
記者看到,各地私人代掃服務的價格相差懸殊,內容也五花八門。例如某承接蘇州地區代掃服務的賣家介紹,自己的服務一次收費500元。需要鮮花另加100元,需要水果或糕點再加100元。磕頭另外加錢,如需現場打開視頻直播請掃墓者面對親人傾訴,則要加收200元。另一稱可“代倒酒、代聊天、代號啕大哭”的賣家,開價高達1000元。
賣家發布的代掃墓信息
一位承接天津地區代掃服務的賣家開價200元,已經算是相對較低的收費。他稱自己清明期間做代掃墓服務好幾年了,200元是直接收取的人工費。如果墓園路途較遠,還需酌情添加路費。獻花祭品方面,想要購買什么東西,客戶均可提要求,實報實銷。
“到了你指定的位置,先拍攝墓碑原始狀況。然后進行擦洗、鮮花祭品擺放。如果有什么想說的話,可以提前把詞兒發過來,代替你來念誦,最后鞠躬行禮。”賣家向記者介紹著具體流程,表示“咱不弄哭的那一套,就是莊嚴肅穆,了卻你一樁心愿。以前還能偷著燒點兒紙,現在墓園管得越來越嚴,爭取給你點個香吧。”
除了漸漸遍及全國的代掃墓,近年來更有商家開動腦筋,甚至將“代燒紙”等祭祀業務也搬到網上招徠客戶。“各大陵園多處于群山之中,禁忌煙火。敬一束鮮花取代燒一沓紙錢,文明祭掃的同時卻留下一絲絲遺憾與不甘。”一家主營殯葬服務的公司打出這樣的宣傳語,稱“自家有專業燒紙房,解除火災隱患;有豐富的物資,各種形式紙幣,喪葬用品一應俱全。”
據了解,這家公司推出的“超值燒紙套裝”,從108元至1998元共五個檔位。均會手寫表文,由“專業人士”用心代燒,保證親人能夠“收到”。以第四檔998元的“代燒套裝”為例,內含元寶、布寒衣套裝、打孔錢等11種常見紙、布祭品。記者在網購平臺搜索發現,這些祭品價格通常在十幾二十元左右,如果走批發價則更便宜,“代燒套裝”可謂利潤滿滿。
五個檔位的超值燒紙套裝
觀點存爭議,“時令性”騙局需警惕
事實上,對于各類代祭祀服務,民間始終存在著爭議。有人認為,清明節祭掃注重的就是這份儀式感,如果連掃墓、燒紙都要請外人來做,也就失去了“敬”的意味。也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覺得,在人口流動大背景下,尤其近年又受疫情影響,對于掃墓確實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實約束。“能惦記這個事兒,愿意花這個錢,總比什么都不做,任憑墓穴荒草叢生要強吧?”
觀點眾說紛紜,并沒有一定的標準。但面對種種清明衍生“業務”,避免上當是最真切的。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價值200元的“代燒”服務后,接收到幾段商家發來的現場視頻。但當轉存到手機中后發現破綻,“除了第一個視頻是當天拍的,其他視頻都是一個月前拍攝的。同一個視頻,不知道多少人上當受騙。”
對類似欺詐現象,四川省消委會發布消費提示,稱近年來出現代客掃墓、代燒紙錢甚至代哭等祭掃服務,但存在“代掃”者隨意報價,收費不少卻不去掃墓,只是通過微信直播轉切其他鏡頭來欺騙消費者的情形。建議消費者選擇正規機構,發生爭議及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外,一些清明期間流傳的“時令性”騙局,也值得人們加以警惕。近期多地警方陸續發布清明防騙提醒,揭示了幾項常用詐騙手段。例如騙子編造某重名率較高的名字,謊稱其去世群發信息。有些人會誤以為是認識的人去世,又不方便求證,便會直接轉錢“隨份子”。
還有一些騙局在“喪葬費”上做文章,騙子謊稱自己是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能在電話中報出已去世老人的姓名,讓家屬提供銀行賬號來接收“喪葬費”。一旦家屬信以為真,去查詢補貼款是否到賬,騙子便會利用種種說辭,讓家屬點擊鏈接或掃描二維碼等,誘導將錢款轉出。類似案件在北京、杭州、廣東等地均有發生。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