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象新聞
你知道3600年前的鄭州是什么樣嗎?你了解鄭州的歷史脈絡嗎?
3600年前的鄭州,是商王朝開國之王成湯的亳都,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商文明在這里形成與發展起來。日前,鄭州市管城區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提出通過“一環一園六街六片區”建設,對商代王城3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區通過“留改拆建”實施全景建設、全域更新,打造文商旅融合發展典范,樹立中心城市文化主地標。未來,商代王城片區將怎么建?又將為市民呈現出怎樣的新風貌、新特色?
錨定“古都新生”目標,在繼承與發展中留住城市記憶
3月20日,周日,張玉霞像往常一樣帶著孩子來到鄭州商城遺址公園游玩,放風箏、打羽毛球、撒歡,孩子看到什么都會好奇的向媽媽發問。
“媽媽,媽媽,為什么這里會有黃土堆起來的土墻呀。”張玉霞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所副研究員,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對鄭州商代遺址進行研究。她告訴孩子,這不僅僅是一座土墻、一捧黃土,而是3600年前的鄭州,是鄭州這座城市厚重歷史的見證。
鄭州商城是已發現的商代早期城址中規模最大、遺存最為豐富的都城。發現有結構復雜的宮殿建筑基址;內涵豐富的祭祀場所;溝通城內外的水系設施;各種類型的房屋建筑;隨葬大量青銅器的墓葬;包括青銅重器在內的青銅器窖藏;規模巨大的鑄銅作坊以及制骨、玉石器等手工業作坊等等。張玉霞告訴記者,考古發現表明,鄭州商城是長時間建造的。最初建造了宮殿區和內城,之后增修了外郭城,這也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帶有郭城的都城。
2021年12月19日,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試開放。博物院以鄭州商城七十年來的考古發掘為基礎,全面展示鄭州商城的發掘研究成果。“展廳里器物種類與器型組合較為豐富,精品文物也一一亮相,鄭州八景的動態展示,再現了曾經鄭州的秀麗風光、人文盛景,展現出這座古城的文化底蘊。”張玉霞說。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來,鄭州市管城區突出“古都新生”總體目標,聚焦“三大核心板塊”建設,這其中就有商代王城遺址板塊。錨定“古都新生、老城復興”目標后,管城區高質高標實施十大公建項目、六大文化片區、六大協同風貌區,在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中留住城市記憶、提升城市品質。
3個片區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3個片區建設正有序推進
街邊景觀錯落有致,環境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小區寧靜溫馨......行走在管城區平等街,有著不一樣的體驗,隨手一拍,都能拍到不一樣的風景,路邊的老門樓、老雕塑、老照片,向每一個走進這里的人講述著鄭州厚重的歷史故事。
平等街示范片區作為鄭州市管城區“六街六片區”建設的首開片區和主戰場,在整個片區改造過程中,以“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匠心”,打造出了集文創、休閑、康養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有機生命體。
“這里是管城片區的‘文化之睛’,也是古都新生、老城重塑的第一站,以平等街為原點,管城區還將陸續推出梨花巷、南學街等系列文化街區,推動中心城區整體形象的全面躍升,構建管城回族區全域旅游體系。”
記者從管城區區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管城區六大文化片區城市設計已經通過市規委會審批,文物手續獲國家文物局批復,亳都古巷片區開工建設,商都考古遺址公園、宮殿區遺址公園建成開放,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兩院”項目開館迎賓;六大風貌協同區中,順城街代書胡同片區、平等街平等街片區、管城街衙署片區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城南路阜民里片區等3個區域正有序推進。
將文化遺址,串珠成鏈、擴線成面,打造文化體驗博覽環
文化是潛移默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是城市最難模仿和超越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管城區將如何發力,聚焦文旅文創融合,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文化主地標?鄭州市管城區區委書記、區長張艷敏在管城區區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提出了管城文旅文創發展的新目標。
記者了解到,2022年,管城區將圍繞3600年商代王城遺址,深度挖掘鄭州城市文化,重塑歷史脈絡,以古韻新風的建筑風貌,打造沉浸式商業街區、中原特色文化街區和城市商業活力中心、城市生活美學中心。
以文帶旅、以旅興商、以商承文,實現“文化+”、“旅游+”、“商業+”、“城市+”的產業業態和文化形態,力爭六大文化街區年內全面梯次開工,亳都古巷和塔灣古街主體封頂,打造鄭州消費中心和文旅中心。
以商代王城遺址為核心,以周邊道路改造為切入點,把道路、街道、街區融合起來,通過微改造、有機更新、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注入“文化、藝術、創意”等元素,植入新業態,全面推進形態更新、業態更新、功能更新。重點實施城南路阜民里等6個片區更新改造,力爭順城街代書胡同等3個片區完成更新改造、文化元素植入和產業導入,塔灣街硝灘等3個片區實現改造任務大頭落地。打造一片區一特色,塑造最具文化味、市井味、人情味的“三味城區”,不斷強化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人文凝聚功能。
同時,將商城墻遺址、文廟、城隍廟、清真寺等文化遺址,串珠成鏈、擴線成面,打造文化體驗博覽環,加大文旅品牌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提高知名度、美譽度和吸引力。
文化街區建設,讓“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文化品牌具體落地
“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是對城市人文生命力的發掘與實踐,是城市歷史的延續,同時也是重塑地域風格的機會,是公共空間品質的提升。”在張玉霞看來,時至今日,鄭州商城已成為鄭州的標志,也是鄭州之所以能被稱作商都的根基。“圍繞鄭州商城,建造歷史文化街區,無疑可以讓鄭州在國家中心城市建造中,再填輝煌的一筆,也是鄭州叫響‘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文化品牌的具體落地。”
張玉霞表示,鄭州商城距今3600余年,形成了帶有一定地域性、時代性的綜合文化標識,是歷史長河賦予鄭州的古老歲月見證和最能引起共鳴的文化符號形象。她認為,建造商城文化街區有助于提升鄭州文化品味,可以形成系統、完整的物質層面的街道、建筑和景觀,弘揚古老鄭州、現代鄭州所獨有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生活方式、民俗藝術等等,成為增強城市文化凝聚力和認同感的重要場所;建造文化街區也有助于促動鄭州高質量發展,創新和豐富城市發展內涵,增強城市的發展動力,推動鄭州實現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真正做到高質量發展,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更加出彩。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元素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文化街區的設計和建設,若能充分融入商代都城的文化元素,從多種角度呈現出悠久厚重的商都歷史文化,使得歷史文脈傳承的形式,不再是生硬的知識記誦,而是轉化為可看、可聽、可體驗的活動,可以促進商都文化扎根。若此,鄭州將會擁有一處區別其他城市的獨特的個性化展示空間,會新增一處讓現在鄭州人賴以辨認‘商都鄭州’的主要人文景觀。”張玉霞說。
關鍵詞: 你知道3600年前的鄭州 是什么樣 鄭州的歷史脈絡 商代王城片區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