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金融 >

開車前吃藥一定避開這些“雷區”

來源:西寧晚報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但是,你知道嗎?有的藥吃了也不能開車,一顆小小的感冒藥也有可能成為“交通殺手”!藥監部門提醒返程途中的市民,“藥駕”和“酒駕”一樣危險,開車前吃藥,一定避開這些“雷區”。

1

“避雷”藥品清單請收好

記者了解到,藥駕是指駕駛員服用了某些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后,依然駕車出行的行為。一些藥物服用后可能產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頭暈、耳鳴、視物不清、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很容易引發事故。據國內一項調查顯示,服藥后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數占全部交通事故數的10%左右。

哪些藥物會影響駕駛安全?市藥監局準備了一份“避雷”藥品清單。

■抗組胺藥 抗組胺藥簡單來說就是抗過敏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酮替芬等。服用這些藥物后常常有嗜睡、眩暈、頭痛乏力、顫抖、耳鳴和幻覺等副作用,會使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反應不靈敏。一些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如VC銀翹片、感冒靈顆粒也含有抗組胺的成分,服用之后同樣應避免開車。

■解熱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布洛芬服用后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困倦、耳鳴等癥狀,少數人可出現視力降低和辨色困難;而吲哚美辛可導致頭痛、眩暈、困倦、視力模糊、耳鳴、色視等。

■鎮靜催眠藥 鎮靜催眠藥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類藥物,服用這類藥物后,常常會有頭暈、困倦、嗜睡、視力模糊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反應,甚至還會出現肌肉抽動、手指震顫等現象。常見的鎮靜催眠類藥物有佐匹克隆、唑吡坦、地西泮、勞拉西泮、艾司唑侖等。

■降血壓藥 某些抗高血壓藥物服用后可能產生體位低血壓、頭痛、眩暈和嗜睡等癥狀,從而降低司機的注意力和反應靈敏度,如硝苯地、利血等。還有一些抗高血壓藥物有利尿的作用或含有利尿劑的成分,如吲達帕胺,可能導致多尿,影響司機駕駛。

■降糖藥 常見降低血糖藥物有胰島素、口服降糖藥以及中藥的消渴丸等。如果注射或服藥過量,之后又未及時進餐,血糖的快速降低會誘發低血糖,可能導致驚厥、意識模糊、昏迷等癥狀,對于駕駛員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其他藥物 還有一些藥物也需要引起廣大司機的注意:抗心絞痛藥,如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可能引起頭痛、眩暈、視物模糊;抗抑郁及焦慮藥,如丙咪嗪,多慮,服用后可能產生運動協調障礙;天麻含有天麻素,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人參有抗疲勞作用,但長期使用易出現煩躁不安現象。

2

“藥駕”處罰一般參照“毒駕”

據了解,目前國內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來判定“藥駕”,交通法規也沒有對“藥駕”行為進行界定,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罰措施。所以,相對于“酒駕”“毒駕”,對于“藥駕”的監管還是一片空白。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該規定只強調了精神藥品和麻醉藥品,尚未對其他很多可導致駕車意外的藥物進行強制限定。法律上的空白是導致大眾對藥駕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的主要原因。

“藥駕”如何處罰?這里有個案例。2016年,遼寧鞍山一市民因感冒發燒,吃了兩片感冒藥,不料因此開車時一不留神追尾了。對于這起追尾事故,鞍山市交管局表示,在實際執法中,若因“藥駕”引發事故,其處罰一般參照“毒駕”。

記者了解到,國外不少國家對“藥駕”非常重視,比如美國對“藥駕”的處罰就非常嚴格,美國酒后駕駛的法律同樣適用于藥后駕駛。如果警察懷疑你是在藥物影響下駕駛,就會要求做血液和尿液測試,拒絕測試者,駕照會被暫時吊銷。而在法國,根據藥品對司機駕駛能力影響的程度,將其分為4個等級,并要求藥廠在藥盒上以不同顏色的標識,警示藥物對駕駛能力的影響。

3

避免“藥駕”為自己也是為別人

有多少司機吃藥后還會開車呢?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司機,其中有14位司機表示都有過吃藥開車的經歷,“就是感冒了,自己也沒當回事,吃了片藥頂一頂就直接開車了。”另外一位司機則表示,“我聽說吃藥容易造成藥駕,特別危險。所以如果吃藥我都是不開車的。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

藥監部門提醒駕駛員,在服用相關藥物后應避免駕駛車輛,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到醫院就診時,主動說明需要開車等情況,醫生會根據情況,盡量避免使用對駕駛產生不良反應的藥物。

2.自行服用藥物時,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正確服用藥物,關注藥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避免服用對駕駛產生干擾的藥物。

3.口服涉及“藥駕”的藥品后,在6-7小時內盡量不要開車,等藥效消除得差不多后,或藥物已經過了血液濃度峰值的時間,再開車上路。

關鍵詞: 避開雷區 開車前吃藥 藥品清單 安全駕駛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