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晨報
11月1日,重慶市教委發布消息,重慶智慧教育平臺近日正式上線啦。目前,平臺匯聚了中小學教學資源近4000萬條、職業教育課程資源1200余門、高等教育課程資源5900余門,市民可通過三種方式訪問。
作為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組成部分,重慶智慧教育平臺在平臺功能、域名設置、身份認證、運行監測等方面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有效銜接,通過平臺融合、資源整合、數據共享等方式全面融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服務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重慶智慧教育平臺整合了市級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匯聚了中小學教學資源近4000萬條、職業教育課程資源1200余門、高等教育課程資源5900余門。
目前,重慶智慧教育平臺包含重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重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重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和重慶大學生24365就業服務平臺等4個子平臺。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秦健
三種方式可訪問重慶智慧教育平臺
方式一:
進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點擊下方的“重慶”圖標進行訪問。
方式二:
通過“重慶教育”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進入“微政務→重慶智慧教育”進入頁面。
方式三:
通過直接訪問。
相關新聞
重慶大學成立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
近日,重慶大學撤銷原有的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歷史學研究中心和哲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為什么要成立新學系?將會帶來哪些影響?記者采訪了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姚飛。
重慶大學自1929年建校始便設立了文學院,開設文史哲相關課程及專業,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相關學科力量分散到其他兄弟高校。21世紀以來,學校加快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恢復設立了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并獲批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2011年,學校成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下設文學與文化、歷史學、哲學、古典學、人類學、政經法等六個研究中心。2013年學校成立博雅學院,培養文史哲本科復合型拔尖人才。在此期間中國語言文學及中國史相繼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0年,重慶大學啟動“基礎文科振興計劃”,進一步推動基礎文科快速發展。為服務學校一流大學建設全局,學校提出“到2025年,建成符合一流大學發展定位、布局完善、規模適中、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文科格局”,為此規劃建立人文學院和文、史、哲三系與若干跨學科研究中心(所),并逐步建成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文、史、哲三個系的成立,將有利于進一步加強系科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國內外合作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姚飛表示,這三個系將發揮自主謀劃優勢,已形成了多個成長型研究集群。同時,也能為學生以后對外交流和升學就業提供便利和幫助。
目前,博雅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已擁有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和哲學三個本科專業,已建成文、史、哲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22),初步實現了本-碩-博培養體系,在校學生規模300多人,專任教師60人,各項事業處于蓬勃發展中。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洛陽老城區在原有21個常態化核酸檢測采樣點的基礎上 再次新增加22個核酸檢測點
老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增設核酸采樣點的通告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疫情防控形勢,為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服務,更好地滿足...
推動老字號品牌振興與發掘 蕪湖市老字號企業協會成立
10月29日,蕪湖市老字號企業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協會成立大會在蕪湖鳩江飯店舉辦。經選舉,蕪湖市老字號企業協會首屆理事、監事名單出爐,
所有報考藝術類專業的考生注意!河南省2023年部分藝術類專業省統考將于11月開考
昨日,記者從市教育考試中心了解到,我省2023年部分藝術類專業省統考,將于11月26日開考。根據規定,除部分高校藝術史論、藝術學理論類專業
線路開通后乘客將享受便利 深圳地鐵14號線所有車站的閘機均設置人臉識別模塊
列車應用休眠喚醒、障礙物以及脫軌檢測等技術,還配置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地鐵14號線的各項便民黑科技在市民的期待中揭開面紗。值得關注的...
鄭州惠濟區發布公告:127個居民小區有序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惠濟區實施動態調整居民小區疫情防控措施以來,廣大市民朋友充分理解、積極配合,助力全區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趨穩向好。為盡早全面恢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