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資料圖)
前幾天,徐家匯書院大字下面注威妥瑪拼音,而非普通話拼音,惹來爭議。先說我的觀點:現在的注音大可不必改。
不必改,倒不單為了“保護”上海方言。保護,從來不是為保護而保護,否則,一定又會惹來“杠精”說:憑什么保護這個,不保護那個;憑什么保護就要這樣,而不是那樣;或者,你說保護,難道就真保護了?保護,只是說,盡量參差多態。如果把此注音,理解成是大文創產品的一部分,人們看到時,打個問號、做番探索、有些收獲,原來,“徐家匯”有這樣的前世今生,豈不是好事?課堂學習,自然要用標準漢語拼音;文化地標,有些創意,不是壞事。
由此想到三點:
一是對爭議完全可以有接受的雅量,有爭議也不是壞事,說明有關注。一方有創意的自由,其他方自然也有評論的自由。只要不涉及到法律法規禁止之事,哪一方都不必強加自己的意見到另一方。在網上輿論動輒甚囂塵上的今天,這種“強加”自然也包括網上言論的措辭之類。
二是批評他人時標準盡量要慎重,除非是某領域的專家里手,并且沒有越出自己的領域,否則斤斤于自己的認識,批評很容易犯錯。拿滬語發音來說,細究起來也大有講頭,有融合了蘇浙方言的市區上海話,也有滬郊上海話;有當代上海話,也有古已有之的吳語;古已有之,還分隋唐的、還是秦漢的。如果隨意拿一個自己認知的標準去論斷,難免貽笑大方。
三是公共表達的最基本原則——當然,合法是一定和必須的——那么就是盡量不要有歧義。否則,保護也好、創意也好,就都不那么理直氣壯了。比如,舉個例子,這就說到我文章的題目了:
某機構官方號有個欄目叫“上海爺叔杠天氣”,每次有中年禿頂爺叔露臉講天氣。為了體現滬語特色,非要用個“杠”字。沒錯,滬語是讀gang,可“講”的古音本來就是“古項切”,就讀gang。即便讀作滬語,也應該就用“講”。退一步說,即使不用“講”,因為“講”現在普通話念成jiang了,那也不要用“杠”啊。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天氣好壞都沒啥錯,“杠”它做甚呢?每次看他出來一本正經“杠”天氣,總覺得有些好笑。
所以,凡有歧義的,盡量避用,如何?(吳強)
關鍵詞:
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嗎?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精選220句)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
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整理的項目合作實施方案
項目合作實施方案5篇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
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創作于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下面是《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不夠充分?為大家整理的退學申請書
退學申請書(精選12篇)在一步步向前發展的社會中,申請書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廣泛,申請書不同于其他書信,是一種專用書信。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
都有哪些類型的話語呢?為大家收集的感恩老師的話精選150句
感恩老師的話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越來越多人喜歡發表話語,話語是特定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那么都有哪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