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智東西 >

界面科技3·15 | 騷擾電話亂象升級:AI機器人每天可打上千通,全年無休_當前短訊

來源:一芯小和尚  

記者 | 佘曉晨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同時,也以各種方式助長了亂象的滋生,比如你經常接到的騷擾電話。

“全年無休、積極熱情”,“僅為人工成本的1/10”。一個AI客服外呼系統公司在宣傳手冊中這樣形容機器人打電話的優勢。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量,很多公司開始用AI機器人的形式向消費者推銷和回訪。


(相關資料圖)

但對于消費者而言,AI的出現反而加劇了對于這類電話的反感。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的數據顯示,關于AI電話的投訴多達2264條。有用戶反映,自己一天之內接到了5-6個來自于某家共享單車公司的AI電話,其自稱哈啰客服經理,且撥出電話均為虛擬號碼、無法屏蔽。

AI電話機器人主要依賴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成熟的技術掌握在幾家頭部廠商手中,但市場上存在不少服務商,企業可以從后者手里購買系統解決方案。盡管近幾年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AI電話機器人的出現卻讓情況變得更加復雜。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廠商開發了AI接聽軟件,用AI對抗AI。作為消費者,要如何向電話那頭的機器人說不?

背后隱憂叢生

AI電話的采購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但結構并不復雜。通常企業采購AI電話機器人之后,服務商會搭建一個系統和后臺,只要導入手機號碼,就可以自動撥打電話和客戶對話。最直接的好處是降本增效——人工電話銷售員一次只能給一個用戶撥打電話,但AI機器人可以實現同時給多人撥打。

多位受訪者告訴界面新聞,他們接到的AI電話大多來自于金融、教育機構、快消品和運營商,其中銀行和運營商的AI電話較為頻繁。實際上,大部分使用AI電話機器人的公司在規模上達到一定程度,需要同時向多個用戶撥打電話時,AI電話的優勢才會顯現。

畢竟,AI電話系統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界面新聞咨詢多家公司報價發現,一套AI外呼系統的價格在800-3000元不等。一個價格為788元的系統,支持每天撥打800-1000通電話;另一套價格超過3000元的AI電話系統,每天則可以撥打1800通電話,且支持系統自動添加微信。

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大多數使用AI電話的公司是體量較大的企業,會自行研發AI外呼系統。小公司研發AI電話的成本較高,而市面上的通用服務并不多,技術成熟的服務商還很少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電話的普及。

裴智勇強調,AI電話只能用于簡單的語音互動,但真正的推銷需要語義分析、情緒分析,例如在銷售電話中,AI電話遠不及人類的水平,也很容易被用戶識別。對于銀行、保險和教育機構這樣的行業來說,由于推廣量巨大,他們才會選擇用AI電話的方式進行營銷。

值得警惕的是,服務商在銷售AI外呼系統的同時,極有可能兜售用戶號碼,侵犯個人隱私。

界面新聞咨詢了一家AI電話系統服務商,對方表示,外呼的號碼來自于兩個途徑:一是在企業網站注冊過的用戶號碼,二是從數據平臺獲取的“陌拜”號碼,后者往往通過不合法的手段獲取。《南方都市報》曾報道,為拉攏客戶,有AI電話系統的銷售表示可提供“當地優質話單”。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云庭告訴界面新聞,根據《廣告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當事人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發送廣告,也不得以電子信息方式向其發送廣告。以電子信息方式發送廣告的,應當明示發送者的真實身份和聯系方式,并向接收者提供拒絕繼續接收的方式。因此,如果商家對完全沒有和其建立聯系的消費者推送廣告信息,就違反了這一規定,AI電話也不例外。

此外,AI電話系統往往可以實現自動錄音。有服務商宣傳稱,通過后期的錄音可以進行智能分類、銷售分析等,而這也是不合規的操作。游云庭表示,如果AI電話未告知受訪者而直接錄音,就侵犯了個人信息權益。

拒絕AI電話要“軟硬兼施”

盡管AI電話看似“騷擾”用戶更便捷,但和大眾認知有所反差的是,AI對于騷擾電話泛濫的影響有限。

裴智勇表示,即便是AI電話也必須要接入運營商的網絡,才能夠與真實的用戶進行有效的電話溝通,電信運營商通過對接入平臺的的呼入頻率限制,就可以有效減少騷擾電話的數量。據界面新聞了解,正規的服務商在銷售系統時都會要求客戶提交公司全稱。

有數據表明,近幾年的治理已經讓騷擾電話的問題有所好轉。2018年,工信部等部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對騷擾電話進行規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騷擾電話專項整治行動,并適時轉入常態化治理。2022年第四季度,12321受理中心受理用戶關于騷擾電話的投訴共計6.3萬件,環比下降13.3%,同比上升2.8%。

但由于提升了撥打數量和效率,AI技術還是給一些企業和犯罪團伙可乘之機。

2022年4月,江蘇鎮江警方抓獲了一個涉及全國多地的網絡詐騙團伙。在這起案子中,犯罪團伙利用AI機器人撥打了1700萬個電話,獲取有效客戶電話80多萬條,為境外詐騙團伙大量引流。2022年央視3·15晚會也曝光了騷擾電話背后的隱私安全問題,根據記者暗訪,只要手機用戶瀏覽了類似于裝修、買房這樣的網頁,不法公司就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向用戶撥打騷擾電話。

而在AI機器人向消費者撥出電話時,已有一些廠商開發了AI工具,用AI打敗AI。例如,聯通推出的語音智能服務產品“沃留言”可以實現代接聽功能,該產品會根據通話內容判斷是否為騷擾電話,之后做出下一步的操作。阿里和科大訊飛也都推出了AI工具,幫助用戶阻擋騷擾電話和進行AI互動。

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軟硬兼施可能是更好的辦法。

裴智勇分析稱,商業外呼通常會用到一些平臺,最終撥出號碼會顯示為特殊號碼,建議消費者在接到特殊號碼時需要多加留意。此外他認為,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人類通話,作為消費者都要增強防騷擾和防騙意識,在不能判斷是否為機器人電話時,可以說一些更復雜的句子提出疑問,識別出AI電話。

他還建議消費者,在反復接到同一個AI電話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其拉黑,并向運營商客服進行投訴舉報。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