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傳感器專家網
今日(3月2日)早晨5點半,馬斯克出現在特斯拉美國德州超級工廠投資者日活動上,正式為特斯拉開啟了第三個“十年計劃”:“秘密宏圖”(MasterPlan)第三篇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馬斯克不在聚焦于特斯拉本身,而是講怎么拯救地球,并放下豪言::給我10萬億刀,我還你一個完全可持續、完全清潔能源的地球。
拯救地球需要什么科技?馬斯克認為是電池,是清潔電力,未來將消滅化石能源。
《流浪地球2》里,人類為了拯救地球,建造了恒星發動機。里面用到了核聚變、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智能傳感等等眾多科技。
此前,成立于1991年的國外知名商業技術新聞網站ZDNet,發表了相關科技的探討,列舉了未來最有可能幫助拯救地球的10大科技,其中含有電池、人工智能等,而傳感器技術排在了第5。
我們來看看馬斯克想要怎么拯救地球?未來最有可能幫助拯救地球的10大科技有哪些?
從關注新能源汽車到拯救地球?馬斯克索畫10萬億美元大餅,5步消滅化石能源
在今日舉行的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上,馬斯克介紹了特斯拉的第三個“十年計劃”:“秘密宏圖”(MasterPlan)第三篇章。
與過去只關注于特斯拉本身和新能源汽車不同,這次馬斯克將目光聚焦地球,聚焦到全人類,宣布將讓地球通往一個“完全可再生能源未來”,畫了一個超級大餅:
MasterPlan第三篇章,特斯拉計劃實現:240TWh儲能、30TW綠色發電、10萬億美元的制造投資,用不到0.2%的土地面積實現10%的世界GDP。
10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相當于60萬億人民幣,美國一年生產總值的一小半!
同時作為對比,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517.9GWh(1000GWh=1TWh),而根據多家行業機構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的年裝車量才會超過1TWh。
因此,240TWh儲能無疑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為實現這一目標,馬斯克還公布了“消滅化石能源”的計劃,包含五大部分:(1)大范圍太陽能源部署;(2)車輛全面電動化,譬如每年生產2000萬輛特斯拉;(3)將熱泵推廣至家庭、企業、工業;(4)發展工業氫能;(5)使用再生能源的綠色航運。
從這些計劃和目標可以看出,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動力生產的電力,是馬斯克設想取代化石能源的主要能源。因此,電池等科技,仍是馬斯克“拯救地球”宏偉計劃的關鍵技術之一。
當然,目前的電池技術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譬如低溫下的儲能下降、能量密度、充電效率等等。
拯救地球是個宏偉又充滿探索性的問題,你認為有哪些科技未來最有可能幫助拯救地球?國外知名商業技術新聞網站ZDNet列舉了其中的前10種技術,其中傳感器技術被排在了第5,并且舉例人類此前使用傳感器技術發現了酸雨與空氣污染的關系。
最有可能幫助拯救地球的10大科技
10、太陽能玻璃
如果摩天大樓的每個窗戶都能產生能量,對我們的能源利用效率將產生怎樣的改變?這就是太陽能玻璃的前景。
太陽能玻璃是一種新型透明窗材料,能捕捉太陽的能量并將其轉化為電能。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它在建筑節能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對于太陽能玻璃來說,最大的技術障礙是能量轉化效率。目前,高性能太陽能電池可以達到25%或更高的轉化效率,但太陽能玻璃要保持透明度,就意味著犧牲光轉化為電的效率。
目前,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開發一種太陽能玻璃產品,能夠讓50%的光通過,并實現15%的轉化效率。該小組發表的一項研究預測,有50億至70億平米的可用窗戶空間,足夠用太陽能玻璃產品滿足美國40%的能源需求。目前,該項目已獲得美國能源部太陽能技術辦公室的130萬美元資助。
9、石墨烯
石墨烯材料源于2004年在曼徹斯特大學首次發現的超薄石墨層。石墨烯比鋼更堅硬,比紙更薄,比銅更導電,是一種真正的神奇材料。
目前,石墨烯已經成為熱門研究領域,以及引發無盡想象力的技術主題。許多人預測它將是繼青銅、鐵、鋼和硅之后的,下一個揭示我們物種文化和技術進化的領域。
石墨烯只有一個原子厚,具有柔韌性、透明性和高導電性,因此適合于廣泛的環境保護領域,例如水過濾、能夠以最小損耗遠距離傳輸能量的超導體,以及光伏應用等等。通過大大提高現有材料的效率,石墨烯可能被證明是我們實現綠色重生的基石。
對傳感器領域來說,敏感材料對傳感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石墨烯傳感器在傳感領域未來應用也比較廣闊,已成為傳感器熱點研究領域之一。
目前,世界各國對石墨烯傳感器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石墨烯電化學傳感器、石墨烯氣體傳感器和石墨烯光電傳感器上。
8、植物基塑料
塑料廢棄物對環境的巨大破壞顯而易見。為此,全球許多國家都已經頒布禁塑令,以限制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如何從技術角度去解決這一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各大食品廠商、包裝廠商和眾多創業公司的關注。
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性塑料是這些公司正在開發的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因為理論上,它們可以取代許多已經在流通的塑料產品。例如,印尼一家名為AvaniEco的公司從2014年開始用木薯生產生物塑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生物塑料都能生物降解,一些與生產技術有關的優點也存在爭議。在未來,該行業如何不斷實現技術升級,以及推進植物性塑料的大規模商用,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7、人造肉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工業化牲畜養殖與大規模屠宰對環境帶來的破壞。2017年,超過15000名世界科學家發出警告,呼吁大幅減少人均肉類消費。
其最大的問題在于土地使用。例如,每生產100克牛肉就需要164平方米的牧場,這是中美洲和南美洲森林砍伐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導致前所未有的碳排放。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牲畜排放的溫室氣體約占人為排放量的14.5%。此外,動物也使用大量的淡水,而工業化畜牧業的污染徑流對當地水資源也造成了污染。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造肉應運而生。一些科技初創公司正在通過生物合成、基因編輯、細胞農業等新技術,在提升食品行業效率的同時,大幅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以BeyondMeat、ImpossibleFoods為代表的植物肉生產商,以MosaMeat、MemphisMeats為代表的實驗室培植肉生產商,以BlueNalu、FinlessFoods為代表的海鮮替代食品生產商都在這一新興行業發起沖擊。
6、新型電池
能源是阻礙許多綠色技術發展的限制因素。例如,風能和太陽能能夠產生大量電力,但采用這些技術卻受到了一個不可能突破的限制條件:有時沒有風,也沒有陽光。此外,雖然電動汽車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但除非技術不斷進步,成本不斷降低,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否則化石燃料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要解決這些問題,亟需高效的能源存儲,包括新型電池技術的輔助。
據美國清潔空氣特別工作組(CleanAirTaskForce)稱,美國加州要實現僅通過可再生能源100%供電的宏大目標,就需要在能源儲存系統上投入高達3600億美元的資金。
眾多創業公司正在該領域進行突破,例如儲能技術開發商FormEnergy專注于研發制造能夠長期大量存儲電能的硫基水系液流電池,并且為長達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的電力存儲找到解決方案。據稱,該項技術能夠使可再生能源實現全年完全穩定和可調度的分配,并且可以擴大傳輸容量而無需使用新電線。該公司目前已獲得意大利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埃尼集團(Eni)等機構的近5000萬美元融資。
5、傳感器技術
要保護環境,首要的是對環境變化能夠做到隨時心中有數。隨著傳感器、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技術的發展,遍布各地的環境傳感器網絡將能夠對環境變化進行實時感知、數據提取和精確分析,從而實現對環境變化更為精確的監測。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傳感器幫助我們發現了酸雨形成的原因。
1980年代,美國東海岸建造了許多高煙囪——有助于向高空排放污染氣體,而減少人類生活的低空氣體的污染。但與此同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副產品正在殺死森林和水生生物——酸雨。
當時人們對酸雨的成因知之甚少,無法保證采取任何行動,美國環境保衛基金(EnvironmentalDefenseFund)的科學家通過在這些煙囪放置氣體傳感器,收集煙囪排放的多年傳感數據,并將之與酸雨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發現酸雨形成的具體原因,通過立法禁止污染全球排放,使當年酸雨污染減少一半。
現在,無數的網絡傳感器已經被用于監測空氣和水質,識別污染物,跟蹤酸化,并捕捉對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福祉至關重要的現象的實時數據;監測建筑物能源和用水的局部傳感器網絡正在幫助我們減少浪費;可穿戴的空氣質量傳感器正在路上。
所有這些傳感器的進一步增長和網絡化將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將對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以及更大范圍的環境保護帶來有效的推動。
4、智能電網
可以說,當前的電網的運作方式仍然繼承了19世紀和20世紀那些老舊的模式和問題:電力生產高度集中,逐步分發到下游,并最終到達終端用戶。問題是這些電網對使用和輸出的波動非常敏感。為了使其可靠地工作,往往需要生產過剩的能源。此外,這種電力分發系統容易受到攻擊,而且往往依賴于排放污染的能源。
目前,許多國家已經在大力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電網與其說是某項單一的技術,不如說是眾多能源、配電、網絡、自動化和傳感技術的集成部署,是應對21世紀能源供需矛盾的一次變革。
通過采用智能電網技術,電網將迎來全新改變:本地的能源生產將對接到家庭水平,而家庭水平的電力可以反饋到電網上游;傳感技術和更精確的預測模型將對能源生產進行微調,以避免生產過剩;而更好的電池技術將使可再生能源得以實時儲存;隨著家用電器變得越來越智能,電網可能會開始自動發出信號,要求其關閉以節省電力。
總體而言,智能電網將帶來電力基礎設施運作方式的巨大變化。根據電力研究所(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的一項研究,到2030年,智能電網技術可能幫助我們將碳排放量比10年前減少58%。
3、碳捕獲
空氣中太多的二氧化碳太多正在讓地球變暖。如果我們能捕捉并隔離碳排放,對地球的生態環境保護將帶來怎樣的作用?
碳捕捉與儲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CCS)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未來幾十年里將對環境保護發揮重要作用。根據CCS協會的界定,捕捉技術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之一來分離發電和工業過程中產生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燃燒前捕捉、燃燒后捕捉和富氧燃料捕捉。隨后,被捕捉的碳通過管道輸送并儲存在地下很深的巖層中。
2017年,世界上第一座碳捕捉工廠在瑞士投產,ClimeworksAG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以工業規模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并直接出售給買主的工廠。該工廠將捕捉的二氧化碳通過地下管道傳送到溫室,并將這些氣體用于幫助蔬菜的生長。該公司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大幅擴展其技術,還發出了豪言:到2025年,要捕捉全球1%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在美國和加拿大,也有一部分創業公司正在開發碳捕捉工廠。例如,加拿大創業公司CarbonEngineering致力于開發直接從空氣中捕捉碳的技術,新近于2019年3月獲得6800萬美元融資,投資者陣容龐大,包括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雪佛龍科技風險投資公司等。這也是該領域創業公司目前獲得的最大一筆創業投資。
2、核聚變
我們的太陽是由氫原子核聚變產生氦來驅動的。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利用同樣的方法來創造可持續的陸地能源。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這項努力非常具有說服力,因為它代表了一種零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與核裂變不同,核聚變不會產生長時間的放射性核廢料。
問題在于熱量。當兩個粒子融合時,要產生凈正能量,反應必須在數百萬攝氏度下進行,這意味著你用來融合的任何容器都會熔化。答案是在漂浮的等離子體中暫停反應,這樣極端的熱量就不會接觸到腔室,研究人員認為這一過程可以通過使用高功率磁鐵來實現。
大量報道認為,人類要用上核聚變能源,還需要30年時間,但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通過使用新型超導材料生產聚變反應堆中的超強磁鐵,可以在短短15年內將核聚變動力送入電網。該項目由麻省理工學院和一家私人企業CFS(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合作開發,獲得了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Eni)的5000萬美元投資。
中國在核聚變研究領域也已經處于世界前沿:
2018年,我國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實現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獲得的多項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朝著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2019年6月,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的全面工程安裝拉開序幕。這一裝置采用了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溫度將有望超過2億攝氏度。
此外,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鳳麟團隊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子輸運設計與安全評價軟件系統SuperMC“超級蒙卡”通過歐洲核聚變示范堆的適用性測評。該軟件被推薦作為歐洲聚變聯盟(EUROfusion)核聚變示范堆的核設計軟件。
1、人工智能
近期,作為一個聊天人工智能應用,ChatGPT火爆全網。就像人工智能可以跟我們對話,幫助我們檢測、診斷、治療人類疾病一樣,人工智能也能夠幫助我們監測、預測、識別環境風險,并推進環境保護。
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在環保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在一項為期三年的印度尼西亞珊瑚礁研究項目中,攝影師拍攝了近60000張水下圖片。要識別和分析一張照片,一個珊瑚礁科學家要花10到15分鐘,而通過人工智能的快速分析,現在只需要幾秒鐘。
微軟目前正在推進人工智能地球計劃(AIforEarth)項目,該項目已經向那些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的團隊提供了200多項研究資助,這些研究涉及生物多樣性、氣候、水和農業四個領域。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還被用于冰面分析,以測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變化;用于幫助研究人員以精確的布局種植新的森林,并最大限度地吸收碳排放;用于建設預警系統,以阻止破壞性的藻華的蔓延。
人工智能正在對農業實踐產生影響,并將很快改變工業化國家的農業生產方式,減少我們對農藥的依賴,并大幅降低水的消耗;人工智能將使自動駕駛汽車更有效地導航,減少空氣污染;材料科學家正在部署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替代品,并制定清潔海洋的戰略。
結語
從《流浪地球2》到馬斯克,以及現在越來越強調的碳中和、碳達峰、碳交易,越來越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種種想法和措施,都是為了一個宏偉的目標,那就是拯救地球。
總體來看,上述技術中,有的已經投入應用,有的還處在研發階段,有的甚至還處于爭議和質疑之中。但不管如何,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環境危機的征途中,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將不斷實現進步。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永遠不需要被拯救,但我們人類需要。與其說拯救地球,不如說拯救我們人類自己生活的唯一家園。
對本文有什么看法?歡迎在傳感器專家網公眾號本內容底下留言討論,或在中國最大的傳感社區:傳感交流圈中進行交流。
關鍵詞:
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嗎?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精選220句)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
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整理的項目合作實施方案
項目合作實施方案5篇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
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創作于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下面是《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不夠充分?為大家整理的退學申請書
退學申請書(精選12篇)在一步步向前發展的社會中,申請書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廣泛,申請書不同于其他書信,是一種專用書信。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
都有哪些類型的話語呢?為大家收集的感恩老師的話精選150句
感恩老師的話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越來越多人喜歡發表話語,話語是特定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那么都有哪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