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智東西 >

環球關注:揭秘ChatGPT背后的AI“夢之隊”

來源:微科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譜研究(ID:zpyanjiu666),作者:智譜研究,題圖來自:OpenAI官網


(資料圖片)

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公司(美國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非營利機構)發布了由大型語言模型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 ChatGPT。該工具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語言,能夠與用戶進行高質量對話,甚至還能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代碼、論文和小說等。由于在同行中具有較卓越的性能,ChatGPT 推出僅 2 個多月的時間即引爆全球。除了關注ChatGPT 性能本身外,業內人士更關注該 AI“夢之隊”成員到底具有哪些特征,才促使他們在全球大型語言模型創新技術領域如此獨領風騷。

根據 OpenAI 官網顯示,為 ChatGPT 項目做出貢獻的人員共 87 人①?,F就該團隊成員職務構成、年齡分布、教育背景、人員流動、華人成員、成員貢獻、性別分布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總結歸納其特征。

一、職位分工:近 9 成為技術人員,高度聚焦技術研發

從 ChatGPT 團隊職位分工看,研發人員共 77 人,占比 88%,其中含 1 名公司聯合創始人,即 Wojciech Zaremba(被評選為 2023 年 AI 2000②機器人領域最具影響力學者);產品人員共 4 人,占 5%。另外,6 人職位信息無法獲取。從成員職位構成看,該團隊未配備技術與產品之外的職能人員(如公共關系、市場營銷等人員),而是高度聚焦于技術研發。由此可見,在數字化傳播時代,一款人工智能產品只要性能足夠優異,即使未配置專人做推廣營銷,也能在短短的一兩個月時間內在全球引爆。

二、年齡分布:“90 后”科研“后浪”顯示強大創新能力

從 ChatGPT 團隊年齡分布看,20~29 歲的成員有 28 人,占全體成員(剔除年齡信息缺失的 5 位成員)的 34%;30~39 歲的共 50 人,占 61%;40~49 歲的僅 3 人,無50~59 歲年齡段的成員,60 歲以上的有 1 人。經計算,該團隊平均年齡為 32 歲。由此可見,“90 后”是這支團隊的主力軍,他們引領了這一波大語言大模型技術的創新風潮,這說明經常被認為研發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完全有可能在前沿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三、教育背景:絕大多數擁有名校學歷,6 人畢業于中國高校

在 ChatGPT 團隊中,27 人具有本科學歷,25 人為碩士研究生學歷,28 人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注:5 人信息缺失),占比分別為 33%、30%、37%。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頂尖研發團隊,其成員學歷并非“清一色”研究生學歷,而是本、碩、博人數相對均衡。

從 ChatGPT 團隊成員畢業高校分布看,斯坦福大學校友最多,共 14 人;其次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 10 人;第三是麻省理工學院,共 7 人;我國清華大學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并列第 7 名,各有 3 人。該團隊成員畢業人數前 10 名的高校(見下表)均有 2 人及以上人數分布,共計 54 人;排名第 10 之后的高校均只有 1 人,其中不乏全球頂尖大學,如牛津大學、東京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等。總體看,ChatGPT 團隊成員絕大部分擁有全球頂尖或知名高校學位;另外,其畢業院校相對分散,前 3 強高校只占總人數的 37%。

在 ChatGPT 團隊中,有 6 人曾畢業于中國高校,其中 3 人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各有1 人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1 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臺灣交通大學(如下表所示)。

四、人員流動:10 人從谷歌跳槽加入,1 人曾在百度任職

ChatGPT 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外部公司(81%)、高校應屆畢業生(13%)、科研機構(4%)和高校教職人員(3%)等(如下圖所示)。其中人數來源最多的外部企業是谷歌,共 10 人跳槽加入;來源人數超過 2 人(含)以上的外部企業還有 Facebook、Stripe、Uber、Quora、NVIDIA、Microsoft、Dropbox、DeepMind 等知名科技公司。

作為應屆生直接加入 ChatGPT 團隊的共 11 人,其中 5 人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3 人來自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哈佛大學各 1 人??梢?,在 ChatGPT 團隊中,不論是來自其他企業,還是作為應屆生加入的人員,他們的背景都相當“豪華”。

監測發現,ChatGPT 研究員 Heewoo Jun 曾在 2015-2019 年間在百度(美國研究院,Sunnyvale, California, USA.)擔任研究員,2019 年從百度離職后加入 OpenAI 擔任研究員至今(如下表所示)。

到目前為止,ChatGPT團隊已離職員工有4人(離職率為4.6%),他們是Jacob Hilton、Igor Babuschkin、Matthias Plappert 和 Andrew Carr,去向分別為 Alignment ResearchCenter、DeepMind、Github 和 Gretel.ai??梢?,從 ChatGPT 團隊離職的人員,并非外界想象的加入所謂“大廠”,而是仍然選擇具有創新潛力的創業公司或機構。

五、華人成員: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后赴美深造并就業

ChatGPT 團隊有 9 位華人(名單見下表)。其中 5 人本科就讀于中國內地的高校,3人大學教育經歷均在美國高校完成,1 人(張馬文,Marvin Zhang)信息不全。梳理畢業于中國高校的 ChatGPT 華人成員成長路徑發現,他們就讀于中國內地頂尖高校的學習階段均為本科,之后赴美深造,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然后加入美國諸如 Dropbox、OpenAI等創新型公司。

六、成員貢獻:1/4 成員參與過 codeX 研發,歐陽龍表現突出

ChatGPT 是 OpenAI 公司在大型語言模型領域多年技術積累的結果。與 ChatGPT 相關的先前關鍵技術項目有 RLHF③(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人類反饋強化學習)、GPT1④、GPT2⑤、 GPT3⑥、codex⑦、InstructGPT⑧、webGPT⑨等 7項。統計發現,ChatGPT 團隊中,有 2 人參與了其中 4 項關鍵技術項目的研發,他們是高級研究員歐陽龍和研發工程師 Christopher Hesse。他們均為機器學習領域專家。

華人歐陽龍是 InstructGPT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 RLHF 論文的第二作者,可見他是這兩個關鍵技術項目的核心人員。另外,有 9 人參加了其中的 3 個關鍵技術項目研發。因此,上述 11 位成員是 ChatGPT 項目的相對重要的貢獻者(如下表所示)。

在上述 7 大技術項目中,ChatGPT 團隊成員參與人數最多的是 codeX 項目,共有 22人參與過,占總團隊人員總數的 25%;其次是 webGPT 和 InstructGPT,共有 9 人參與過;第三是 GPT3,共有 6 人參與過;第四是 RLHF,共有 3 人參與過。

由此可見,ChatGPT 團隊成員在生成式預訓練語音模型領域有較深厚的技術積累,特別是 1/4 團隊成員曾參與過同樣基于 GPT3 的 codeX 項目的研發經驗,對之后成功研發 ChatGPT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七、性別特征:團隊由男性主導,女性僅占 1 成

從性別分布看,ChatGPT 團隊中有女性 9 人,僅占總數的 10%;男性共 78 人,占90%。由此可見,男性是該團隊的主導,女性成員占比較低。

該 9 位女性成員中,有 2 位是華人,即曾就讀于北京大學的翁麗蓮,以及 StephLin。分析發現,9 位女性成員均擁有世界名校教育經歷;另外,除了翁麗蓮和 KatarinaSlama 外,其他均為“90 后”。“名?!焙汀澳贻p”是她們身上顯著的標簽。

八、2023 年“AI 2000 學者”入選情況:5 位頂尖學者入選

AMiner 每年推出“AI 2000 全球人工智能學者”名單,該名單評選全球人工智能 20個細分領域前 100 名最具影響力學者。統計發現,ChatGPT 團隊成員有 5 人入選今年“AI2000 全球人工智能學者”,他們是 OpenAI 聯合創始人 Wojciech Zaremba(機器人,第10 名);ChatGPT 研究員 Lukasz Kaiser(機器學習,第 10 名);OpenAI 聯合創始人、ChatGPT 研究科學家 John Schulman(機器學習,第 41 名);ChatGPT 研發工程師 TomerKaftan(數據庫,第 52 名);ChatGPT 研究科學家 Barret Zoph(機器學習,第 95 名)。

在 ChatGPT 不足百人團隊中,即有 5 人屬于全球人工智能各領域頂尖學者,其中 2人為 OpenAI 聯合創始人,2 人分別被評為機器人(Wojciech Zaremba,OpenAI 聯合創始人)和機器學習(Lukasz Kaiser,ChatGPT 研究員)領域最具影響力學者??梢姡夹g型頂尖學者對創新型團隊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

九、啟示與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所獲相關啟示,就國內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 注重科技興趣和信仰培育,鼓勵優秀年輕人投身于前沿技術創新浪潮

OpenAI 是一家非營利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其 ChatGPT 團隊的顯著特征是“年輕”和“優質”。一個平均年齡僅 32 歲的 87 人團隊,就能夠引爆全球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浪潮,其背后是團隊成員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趣和信仰,以及對技術創新和研發的全心投入。國內不缺乏如 OpenAI 一樣的年輕優秀人才,若能更加注重對其科技興趣和信仰培育,鼓勵其心無旁騖地投身于前沿技術創新,我們就能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2. “大廠”前沿科技創新疲態顯現,鼓勵年輕人將目光投向創業公司

本次 OpenAI 不足百人的團隊推出的大型語言模型 ChatGPT,讓谷歌、Meta 包括國內的阿里、百度等“大廠”感到壓力巨大,它們紛紛跟進上馬類似項目。“大廠”因其創新機制、組織文化等相對固定,因而在本次大語音模型創新浪潮中疲態盡顯。今后,正如ChatGPT 一樣,更多的突破性創新技術會來自創業公司。因此,鼓勵國內有志投身前沿科技創業的年輕人,把目光投向更具創新潛力的創業公司。

3. 海外華人學者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鼓勵加強對外學術交流

在全球人工智能前沿領域,華人學者是一支重要的科技創新力量。海外華人學者是中外學術交流的重要橋梁。本輪 以ChatGPT 為代表的基于大型語言模型的 AIGC 技術發展速度,令國內某些業界人士感到“驚訝”。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性在于,能夠比較實時、準確感知和把握全球前沿技術發展的脈搏和趨勢。在全球疫情走向尾聲之際,鼓勵國外頂尖學者走進來,國內學者走出去,對促進國內前沿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譜研究(ID:zpyanjiu666),作者:智譜研究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語言模型 機器學習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