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械設備之家
多方發力下,我國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建設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間,全國完成造林5.45億畝,退耕還林543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23.0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56.1%,治理沙化土地1.5億畝。截至2021年10年間,我國生態功能較強的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類合計增加了2.6億畝。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標準體系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法律框架體系已基本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已基本實現有法可依。
然而在生態建設正酣的背后,也要看到經濟社會和生態社會發展的協調程度。這一問題在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建設中尤為突出。
近日,一頭抹香鯨在浙江寧波擱淺后獲救再次引發人們對于海洋生態環境的關注。據了解,一頭抹香鯨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附近海域擱淺,經過20多個小時的援救,救援船只將抹香鯨拖至目的海域后放歸大海。
但由于救援時間的緊迫性以及灘涂環境的特殊性,救援人員尚未對擱淺抹香鯨“體檢”,因此擱淺原因尚不明確。重回海域的抹香鯨后續狀況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研究表明,造成鯨類擱淺的原因眾多,包括氣候變換、海洋環境變化、太陽磁場變化等多個自然因素。此外,人類海洋經濟活動,海洋廢棄物、有毒物質排放、水體噪音污染等因素也成為影響海洋生物正?;顒拥年P鍵原因之一。
鯨類分為遠洋性和近岸性兩類,主要依靠回聲定位系統來導航和探測。本次擱淺的抹香鯨屬于遠洋鯨類,江豚、白鰭豚等屬于近岸性鯨類。
遠洋性鯨類單個個體的擱淺多數源于疾病。疾病會讓鯨魚脫離隊伍,隨洋來到近岸、灘涂或海島周圍。而群體擱淺,更多考慮的是群體領頭鯨回聲定位系統受到影響導致。當鯨類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或受到損傷時,鯨類在游動時會產生誤判,不能順利導航,航線錯誤導致其擱淺。
除了上文提到極端天氣等可能引發領頭鯨回聲定位系統受影響外,人為聲納或長期航運噪音可能是導致鯨類聽力損傷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除了本次擱淺的抹香鯨,去年浙江沿海地區曾發生多起鯨魚擱淺事件。2021年7月份就發生四次擱淺事件:12頭瓜頭鯨在浙江臨海頭門港海域擱淺,5頭死亡;2頭糙齒海豚在浙江寧海灘涂擱淺,最終獲救并被放歸;2頭瓜頭鯨在浙江臺州東部沿海擱淺,一頭死亡;一頭布氏鯨在浙江瑞安沿海地區擱淺并最終死亡。
然而在漁場、港口的經濟性活動中,想要打造無污染海洋環境的可能性較低。浙江沿海有著全球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寧波舟山港,活躍的船舶運輸向海水持續性輸入大量的慢性水體噪音,威脅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
水體噪聲污染不能成了生態環境治理的真空地帶。因此,在生態環境治理一路狂奔的狀態下,仍要注意到海洋生態的嚴峻性,明確相關部門還要明確監管職責,加大海洋生態環境的治理。同時,提高公眾對水體噪音污染危害,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資料來源:財新網、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等)
原標題:生態環境建設一路向好 水體噪音污染治理也要狠抓落實
河南投入7000萬元補貼文化和旅游企業
落實好紓困政策,優化旅游發展環境。4月21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了《關于抓好促進旅游業恢復發展紓困扶持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以
山西力爭5年實現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
4月21日消息,我省以省域死亡率高、外轉率高的疾病為重點,加強一軸四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通過5年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省。這是《山西省推動
石家莊市園林局積極謀劃城市綠地全面提檔升級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石家莊市園林局積極謀劃城市綠地全面提檔升級。今年市園林局計劃實施9大類、80個園林綠化項目。4月19日,正在提
河北發布我國首個藥物警戒工作方面的地方標準
近日,由省藥物警戒中心主導制定的《藥品不良反應快速報告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經省市場監管局批準,作為河北省地方標準正式發布...
重慶市與四川瀘州、南通等五個地級市實現“跨省通用”
4月20日,上游新聞記者從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獲悉,我市采取統一市場主體信息庫、打造CA互認平臺、統一技術和服務規范、研發手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