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綜述:應對塑料污染的“技術流”
新華社華盛頓6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周舟
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塑戰速決”,呼吁全球關注一次性塑料污染。面對這一全球性挑戰,各國研究人員在呼吁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的同時,也試圖運用技術手段減少污染,提出“替代一批”“消耗一批”“轉化一批”的技術路線。
纖維素替代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廉價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可用于替代包裝中常用的塑料涂層。
研究人員介紹,這種材料源自木材或棉花中的纖維素漿以及從節肢和甲殼動物外骨骼中獲得的殼聚糖。這兩種生物材料能夠非常堅固持久地結合,由此生產的涂層材料既防水又防油,有望用于替代美國每年百萬噸級的食品包裝用塑料。
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盯上了纖維素,他們利用廢紙中的纖維素制造了直徑不足0.5毫米的小球以替代塑料微珠,后者廣泛用于洗滌用品和化妝品中,但由于難以過濾回收而大量流入海洋,造成污染。
據介紹,這種用纖維素制造的微珠在洗滌劑中狀態穩定,可迅速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把塑料“吃掉”
塑料消費量巨大,僅靠替代很難解決全部問題。因此,設法降解塑料也是重要的技術研究方向。
日本科學家先前發現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產生能降解塑料制品主要原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酶。在此基礎上,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所和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團隊又意外發現了一種降解塑料能力更強的酶。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借助這種方法“消化”更多塑料制品。
同樣思路也啟發了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及其西班牙同行。他們發現一種叫作“大蠟螟”的蟲子能以常見的聚乙烯塑料為食。實驗顯示,將大約一百只“大蠟螟”幼蟲放在普通超市用塑料袋中12小時后,塑料袋被吃掉92毫克。
研究人員計劃利用這一發現找到解決塑料垃圾問題的新方法。
轉化再利用
轉化利用是處理塑料垃圾的又一思路,相關技術也在不斷向前推進。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在降解聚乙烯廢塑料方面取得突破。新開發的交叉烷烴復分解催化策略可降低傳統降解方法的反應溫度,且降解產物還可用于生產清潔柴油。
美國化學學會的一項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利用椰子油和微波,將汽車上的聚碳酸酯和聚氨酯等塑料制品回收用于制造絕緣泡沫,后者在高溫下性質穩定,可用作建筑行業的絕緣材料。
在將塑料降解技術應用到商業實踐方面,兩名來自加拿大的華人女孩汪郁雯和姚佳韻邁出了堅定的步伐。她們已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創辦了專注于塑料回收的科技公司。公司使用的創新技術可在3小時內將塑料袋轉化為其他塑料產品的原材料,轉化率可達70%。
汪郁雯說,塑料流入海洋或被填埋是其最糟糕的歸宿,她的夢想是將塑料做成全新的夾克衫和跑鞋。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