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熱點網
前言
近年來,銀狐針對國內企業數據資產及個人終端的定向攻擊頻發。通過進行敏感信息竊取,控制系統操作聊天應用以社工工程學為核心開展金融詐騙活動,已成為當前嚴重威脅企業/個人安全的攻擊團伙之一。
騰訊安全作為國內兼具云管端安全產品與威脅情報能力的綜合性安全廠商,同時深度協同騰訊生態產品打擊銀狐釣魚攻擊,具備核心威脅感知優勢。目前騰訊安全在銀狐基礎IOC檢測、行為TTPs防護、駐留項和防御規避技術檢測及清理等方面積累大量獨家方案,經個人與企業客戶場景充分驗證有效。為聯合更多安全廠商和企業安全部門打擊銀狐釣魚攻擊,我們將持續分享銀狐團伙的最新情報和攻防技術方案,共同護航產業互聯網安全。
本文我們將通過公開近期銀狐攻擊過程中活躍技戰術TTPs(戰術、技術、步驟),總結特點供業界參考。
銀狐攻擊過程技戰術使用豐富(attck矩陣黃色標記),本文我們著重對其活躍使用且對抗激烈的技戰術(attck矩陣紅色)其進行總結。其中某技戰術手法首次對外披露(使用文件關聯+設備映射+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機制實現繞過安全軟件無痕啟動)。同時,我們也發現銀狐開始結合Rootkit來進一步做更深層的系統潛伏和對抗檢測,我們將在之后系列文章中再次同業界分享。
01 銀狐特性總結
傳播方式多樣
以釣魚攻擊、水坑攻擊、第三方軟件捆綁傳播為主。通過社交工程郵件、即時通訊工具充分利用社會工程學、時事熱點(*名單、*吃瓜、*稅務、*票據等)投遞惡意文件。通過仿冒合法網站(有道、酷狗、向日葵、Telegram、Google、DeepSeek等)植入惡意軟件,定向誘導工具需求人群下載。
攻擊目標精準
針對財務、稅務、人事、運維等企業關鍵核心人員展開定向攻擊,竊取核心機密權限,長期控制主機伺機開展金融詐騙活動。
技術手段復雜
● 白利用:使用合法帶數字簽名的程序進行白利用(傳統DLL劫持、.net appdomain劫持、trueupdate解釋工具等),加載執行惡意模塊代碼;或直接將具備遠控功能的軟件C2武器化。
● 內存注入:將惡意代碼通過各類技術手段(遠線程、Apc、Context、PoolParty等)注入合法進程(explorer.exe、lsass.exe、wusa.exe、tracerpt.exe、regsvr32.exe、dllhost.exe等)的內存空間中運行,隱藏自身惡意代碼。
● 載荷隱寫:將惡意代碼隱藏于非可執行文件(如圖文、視頻、文檔)或注冊表中,通過特定解析邏輯提取并執行。
● 安全對抗激烈:通過技術手段(BYOVD、系統防火墻、網絡策略、WDAC策略、安全軟件VT兼容考慮、安全軟件進程打開權限管控兼容考慮)關閉或干擾安全防護軟件正常運行,修改系統配置使其無法檢測惡意行為。
● 持久化創新:除通過啟動目錄、注冊表Run、服務、計劃任務等方式持久化外,還通過UserInitMprLogonScript跟隨系統啟動。同時為了進一步繞過安全軟件檢測,創新式將啟動目錄進行劫持,使用文件關聯+虛擬設備映射+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機制實現繞過安全軟件無痕啟動,極具創新性。
版本迭代快速
通過樣本增肥躲避云查殺,繞過部分安全軟件快速檢測機制。每日生成大量新變種,通過注冊大量云設施,頻繁更新C2信息以躲避安全廠商圍剿。
02 初始訪問(Initial Access:TA0001)
水坑攻擊(Drive-by Compromise:T1189)
銀狐主要使用MSI、EXE兩種類型偽裝常見的安裝包應用,通過仿冒工具站SEO后,誘導受害者下載執行。常見偽類應用包括PDF工具、WPS、酷狗、向日葵、瀏覽器、飛書等。同時銀狐也通過仿冒特定應用人群使用應用(虛擬幣、TG、VPN等軟件)進行精準投放,用于定向竊取虛擬幣等資產。
釣魚攻擊 (Phishing:T1566)
銀狐擅長使用熱點類新聞開展釣魚,通過具有誘惑性(吃瓜、稅務、薪酬、票據等)的釣魚正文內容,誘導被害者下載點擊(msi、exe、chm、vbs、bat)等惡意附件。
03 誘導執行(Execution:TA0002)
用戶執行(User Execution:T1204)
整理銀狐常見類偽裝惡意載荷名如下。一旦受害者主動點擊惡意附件,銀狐后門則會在系統內開展進一步隱蔽對抗,持久化駐留。隨后銀狐攻擊團伙對被害者主機展開持久控制,伺機實施金融竊密/詐騙過程。
04 防御規避(Defense Evasion:TA0005)
白利用
傳統軟件DLL劫持白利用(Hijack Execution Flow:T1574)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Windows系統加載程序時,需要調用動態鏈接庫DLL(相當于程序的“工具包”)。但系統有個“弱點”,加載DLL時,會按固定順序搜索目錄,優先從程序自己的文件夾找(比如你安裝的QQ目錄),找不到再去系統目錄(比如C:\Windows\System32)。
攻擊者就鉆這個空子:偽造一個和系統DLL同名/或應用程序自身需要的“假DLL”(比如lpk.dll、ws2_32.dll),放到程序的文件夾里。當程序運行時,系統會先加載這個“假DLL”,而“假DLL”里藏著木馬的代碼——程序以為自己在用系統工具,實際上被木馬控制了。
例如下圖利用迅雷白模塊,通過合法簽名軟件DLL劫持,執行最終惡意載荷。裝載同目錄XLFSO.dll,XLFSO.dll進一步裝載mt.dll,最終裝載同目錄內非PE文件mi.jpg。查看mi.jpg可知文件頭為一段shellcode,進一步執行其內部Embedded PE后門。
主程序具有合法簽名
經過DLL雙層劫持后裝載外部非PE圖片mi.jpg文件
mi.jpg圖片文件本質為shellcode裝載器+Embedded PE的惡意后門
后門最終外聯C2地址:12-18.qq-weixin.org。通過該域名不難看出,銀狐為了躲避安全廠商圍剿,進一步隱蔽其c2通信過程,使用到的惡意c2資產仿冒了國內知名軟件域名。正常情況下,普通人很難發現該域名下的異常流量通信行為。
NET白文件AppDomainManager劫持(Hijack Execution Flow:T1574)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NET程序運行時,會通過AppDomainManager(應用程序域管理器)來創建和管理“應用程序域”(隔離代碼執行的沙盒)。攻擊者通過篡改這個“管理者”,可以讓它在創建域時執行惡意邏輯。攻擊者可通過修改.NET程序的配置文件或環境變量,讓程序加載自定義的AppDomainManager程序集(負責管理.NET應用程序域),從而在程序啟動時執行惡意代碼。
如下案例,銀狐利用Microsoft WSE(UevAppMonitor.exe)的白程序,配置其程序同目錄下同模塊名的config文件,配置中appDomainManagerAssembley字段。
當該程序執行時,WSE程序進一步嘗試加載目錄下配置的ureboot.Commands.exe程序集,ureboot.Commands.exe惡意程序集模塊最終使用0xEE進行動態解密外部n180yhty.mdb文件,對其進行裝載后,執行后門遠控外聯C2;同時惡意代碼還具備惡意代碼注入系統進程內實現進程守護的功能。
攻擊者篡改后的appDomainManager劫持信息,白利用文件為Microsoft WSE白程序
ureboot.Commands.exe程序集使用0xEE作為key解密惡意代碼后進行二階段惡意載荷裝載
同時最終后門通過將核心注入系統白進程(tracerpt.exe)實現進一步隱蔽自身目的
最終外聯C2:156.152.19.180,該資產來自境外,使用該類型資產可進一步增加其團隊溯源難度。
TrueUpdate白利用(System Binary Proxy Execution:T1218)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TrueUpdate是IndigoRose公司開發的打包安裝工具,支持通過Lua腳本自定義安裝邏輯(如文件釋放、注冊表修改、網絡請求等)。木馬(如“銀狐木馬”)利用其打包隱蔽性、腳本自定義能力及密碼保護機制,實現對系統的隱蔽滲透與持久控制。
如下圖,銀狐木馬利用TrueUpdate加載外部lua腳本dat文件,進一步裝載外部jpg,xml非PE中的惡意后門載荷。由于整個惡意代碼加載過程涉及白文件+非PE文件。檢測能力弱的安全軟件將無法檢測到過程中的惡意代碼。
合法軟件白利用武器化(Remote Access Tools:T1219)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合法遠程軟件(比如TeamViewer/edr或上網管理類軟件)本身有強大的遠程控制功能:能跨網絡連接、傳輸文件、甚至控制鍵盤鼠標。木馬直接自己寫一套遠程控制功能很麻煩,不如“偷懶”——直接利用現成的合法軟件,既能繞過系統限制(比如防火墻可能默認允許這些軟件聯網),又能偽裝成正常操作(用戶看到是熟悉的軟件界面,不容易懷疑)。
簡單說,就是木馬把原本用來遠程控制的合法軟件改造成“木馬工具”,讓它變成黑客的“遙控器”,偷偷控制別人的電腦。
使用IPGUARD,固信管理。由于該系列軟件具備合法的遠程控制功能,且具備驅動級權限,銀狐團伙積極將其武器化使用。
如下圖所示,偽裝稅務app的程序運行后,會安裝名為pobus64的某終端EDR管控產品,由于該軟件具備遠程管理功能,攻擊者將其武器化做C2工具使用。
安全對抗
銀狐執行時,為了實現在安全軟件監控下持續運行,會嘗試使用多種方式對抗安全軟件。包括斷網/防火墻策略部署繞過安全軟件云策略監控;安裝VT功能軟件利用兼容性繞安全軟件主動防御;利用安全軟件兼容考慮注入LSASS進程對抗安全進程;通過BYOVD利用獲取內核權限深度對抗;利用WDAC策略禁用安全軟件等。目標直接結束掉安全軟件或者屏蔽掉安全軟件的部分能力,達到長期控制主機下不被查殺。
BYOVD(Exploitation for Privilege Escalation:T1068)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BYOVD(Bring Your Own Vulnerable Driver,自帶漏洞驅動)是一種內核級攻擊技術,核心邏輯是:攻擊者利用系統中已存在的、帶漏洞的合法驅動程序(比如系統自帶或知名軟件附帶的驅動),通過漏洞獲取內核權限,繞過用戶態安全軟件的防御,直接在內核層面執行惡意操作(如關閉殺毒軟件、竊取數據)。
一些公開熱門的BYOVD開源利用項目:
https://github.com/BlackSnufkin/BYOVD
https://github.com/ZeroMemoryEx/Blackout
https://github.com/Helixo32/NimBlackout
https://github.com/Hagrid29/BYOVDKit
https://github.com/BlackSnufkin/GhostDriver
如下圖銀狐在系統內安裝存在漏洞的wsftprm.sys的白驅動程序,由于該內核文件存在漏洞,加載后可通過在應用層發送相關IOCTL實現結束任意受內核程序保護的軟件(例如安全軟件)進程。銀狐團伙將此類型內核模塊插件化使用,可有效獲取內核權限,將對抗戰場進一步從應用層牽引到了內核態。
網絡策略對抗(Impair Defenses:T1562)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木馬的核心目標是長期潛伏、不被發現、完成黑客任務。斷開/限制網絡能減少“被追蹤”和“被攔截”的風險;限制安全軟件流量則讓防御工具“變瞎變啞”,無法有效反擊。兩者結合,木馬就能更隱蔽地控制電腦,實現竊取數據、破壞系統等目的。
如下圖銀狐使用netsh設置錯誤的本地IP連接靜態地址策略,從而導致網絡暫時中斷,實現屏蔽安全軟件云端檢測/防護策略執行后續惡意行為。
WDAC策略濫用(Impair Defenses:T1562)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WDAC(Windows Defender Application Control,Windows Defender應用程序控制)是微軟推出的一項系統安全功能,核心作用是控制哪些程序能在電腦上運行。它通過“白名單”機制,只允許明確受信任的程序(如系統自帶工具、企業認證軟件)執行,阻止未知或惡意軟件運行,常用于企業環境保障系統安全。
木馬利用WDAC策略對抗安全軟件,本質是“借刀殺人”——用系統自帶的安全功能,反過來限制安全軟件的運行。它通過篡改“允許運行的程序清單”,讓安全軟件成為“被禁止的對象”,而木馬自己則被加入“白名單”,從而實現長期潛伏、不受監控的攻擊目標。
如下圖,銀狐木馬釋放名為SIPolicy.p7b的WDAC策略配置bin文件。對其進行解碼后查看其內容可知,其中配置了安全軟件相關進程/模塊/目錄下的拒絕策略,攻擊者意圖使用系統WDAC策略禁止安全軟件啟動,從而躲避查殺。
Windows Defender策略濫用(Impair Defenses:T1562)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Windows Defender會定期掃描系統文件,如果發現病毒(惡意程序),會隔離或刪除它。病毒為了存活,必須讓Defender“跳過”自己的位置——這就需要用到PowerShell的Add-MpPreference -ExclusionPath命令(或類似的Set-MpPreference命令)。這個命令的作用是:告訴Defender“這個路徑里的文件不用掃描”。
如下圖,銀狐使用powershell.exe Set-MpPreference -ExclusionPath "C:\", "D:\", "E:\", ..., "Z:\"將所有目錄添加到排除目錄,進而在Windows Defender掃描時對其自身惡意文件模塊進行白名單放行。
VT程序濫用(Impair Defenses:T1562)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Intel VT(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是CPU級硬件輔助虛擬化技術,ntel VT通過VMX模式隔離、VMCS控制、EPT內存虛擬化等核心技術,為終端安全軟件提供了硬件級的安全隔離與性能保障。其核心優勢在于其全維度監控:覆蓋API調用、進程行為、內存操作等多個層面。
部分安全軟件使用VT(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英特爾虛擬化技術)實現更底層的系統安全行為監控。該功能屬于CPU級別的硬件輔助虛擬化技術,比操作系統內核態Ring 0更底層,屬于Ring -1層,兼容性問題更加復雜。銀狐充分挖掘安全軟件兼容考慮下的臨時退出場景。如下圖,銀狐利用WEGAME反作弊系統使用VT虛擬化時,部分安全軟件對WEGAME兼容考慮下的退出場景,從而繞過其主動防御策略。
增肥/混淆(Obfuscated Files or Information:T1027)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木馬要繞過安全軟件的“圍追堵截”,除了隱藏自身代碼、偽裝成正常文件,還會用“體積增肥”的手段——把自己的文件體積變得異常大(比如從幾KB漲到幾百MB),讓安全軟件“看不上”或“認不出”,從而順利進入電腦潛伏。
銀狐木馬母體可達上百MB,同時也會將一些關鍵的惡意模塊進行單獨的增肥,意圖使用該方式來規避安全軟件云查殺,躲避部分安全軟件快速查殺策略。同時,銀狐也使用各種代碼加殼,混淆手法進一步隱藏特征。
注冊表/圖片隱寫(Obfuscated Files or Information:T1027 )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隱寫術是木馬的“隱形外套”,它將惡意代碼(如木馬程序、控制指令)隱藏在注冊表內,或圖片文件(如PNG、JPG)的“像素縫隙”或“文件結構”中,讓安全軟件誤以為這是“正常圖片”,從而跳過掃描。
如下圖,銀狐將惡意C2載荷填充到注冊表特定位置,使用外部Loader在啟動時將其從注冊表內讀取后進一步裝載,使用該方式可有效避免安全軟件對其核心惡意功能代碼的檢測。
05 持久化(TA0003)
自啟動位置(Scheduled Task/Job:T1053,Modify Registry:T1112,Create or Modify System Process:T1543)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服務(Services):隨系統啟動的“隱形守護者”
啟動目錄(Startup Folder):用戶登錄的“自動觸發器”
注冊表啟動項(Registry Run Keys):系統級的“隱身開關”
計劃任務(Scheduled Tasks):定時/事件的“精準開關”
這四種方式均為Windows合法功能,木馬通過“偽裝”成正常組件(如服務、啟動程序、定時任務、注冊表配置),繞過用戶和安全軟件的常規檢測。更關鍵的是,多重機制疊加(如服務+注冊表+計劃任務)形成“復活鏈”——即使其中一個被清除,其他機制仍能重新激活木馬,實現“野火燒不盡”的持久化控制。
銀狐持久化形式多樣,充分利用注冊表、服務、啟動目錄、計劃任務等。除此外,也看到對于計劃任務等啟動路徑上,銀狐也常使用一些字符憑借/混淆手法,意圖躲避一些終端查殺匹配策略。總結銀狐主要使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混淆路徑,干擾查殺。
● 引號包圍單個字符檢測(如"c"h"r"m"s"t"p");
● 引號包圍路徑分隔符檢測(如"\"r");
● 空格引號干擾路徑解析檢測。
如下圖文件名使用引號進行拼接:
可排查以下相關位置確認是否存在異常啟動項:
UserInitMprLogonScript(Boot or Logon Initialization Scripts: T1037.001)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UserInitMprLogonScript 是 Windows 注冊表中的一個用戶級鍵值(路徑:HKEY_CURRENT_USER\Environment),它的作用是:當用戶登錄系統時,自動執行該鍵對應的程序或腳本。
簡單說,它就像一個“登錄觸發器”——你每次輸入密碼登錄電腦,系統都會檢查這個鍵,如果里面有路徑,就會自動運行里面的程序。
如下圖,銀狐寫入UserInitMprLogonScript內惡意載荷實現持久化執行:
篡改啟動目錄(Boot or Logon Autostart Execution : T1547)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攻擊者通過篡改系統內注冊表Shell Folders\Startup的根本目的,是讓系統“誤以為”惡意文件夾是合法的啟動目錄。系統啟動時,會按照注冊表的指示,去惡意文件夾里找程序運行,而不會懷疑這個文件夾的“真實性”。
這種劫持方式的隱蔽性和危害性都很強,因為它利用了Windows系統的“信任機制”,繞過了安全軟件的常規檢測。
如下圖,攻擊者劫持啟動目錄到惡意銀狐載荷位置內實現隱蔽執行。
文件關聯+虛擬設備映射+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機制無痕啟動(Event Triggered Execution:T1546,Modify Registry:T1112 ,Boot or Logon Autostart Execution:T1547)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點解釋:
Windows文件關聯:
Windows中注冊表HKEY_CLASSES_ROOT\[文件擴展名]\shell\open\command很關鍵,系統用注冊表路徑來記錄“文件類型→程序”的對應關系,用于在打開指定類型文件時,調用對應的程序。
Windows新增磁盤設備:
Windows中注冊表DosDevices項是Windows系統的“盤符字典”,記錄了“盤符名字”和“存儲路徑”的對應關系。通過修改這個字典里的“名字”(比如把F:改成G:),系統就會給對應的存儲設備分配新的盤符,實現“新增盤符”的效果。
Windows-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作用:
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是Windows系統的“文件操作待辦清單”,專門記錄暫時無法完成的文件重命名/刪除任務,等下次開機時自動執行。它的存在解決了“文件被占用時無法操作”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常見場景:
● 軟件安裝/卸載:安裝程序需要刪除舊版本文件,但舊文件被系統進程占用,就會寫入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等重啟后刪除。
● 系統更新:Windows更新時需要替換系統文件,但文件正在被使用,就會記錄到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重啟后完成替換。
● 臨時文件清理:系統或程序生成的臨時文件,需要刪除但被占用,也會通過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延遲處理。
Windows-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操作時機:
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的操作時機早于驅動加載,其執行發生在會話管理器(smss.exe)啟動后、驅動加載前,是Windows系統啟動流程中前置的文件操作步驟,確保驅動加載時文件系統的完整性。
我們首次披露銀狐使用的一些獨特的持久化手法,通過創建虛擬設備,將StartUp目錄上層目錄映射到新的設備盤位置,同時充分結合文件關聯以及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機制實現隱蔽無痕啟動。銀狐充分利用相關系統特性,組合實現了一套自創的無痕持久化過程,以實現繞過安全軟件監控隱蔽持久化執行,詳細過程如下:
如下圖,銀狐寫入公共下載目錄下一個隨機后綴的WOFLD文件+后門exe程序,正常情況下系統重啟后木馬無法再次執行。
銀狐創建.wofld隨機文件后綴的關聯啟動,當有.wofld文件執行時,會關聯使用后門exe打開??梢钥吹皆撐恢糜捎趯懭氲氖请S機類型后綴的打開關聯,并非篡改敏感類EXE、DLL、LNK可執行類程序關聯。所以部分安全軟件出于用戶體驗考慮,對該處弱風險行為并不會攔截,此時木馬無法實現重啟持久化。
銀狐創建虛擬設備O盤,將其映射到系統StartUp啟動目錄的上層,此時木馬依舊無法完成持久化啟動,由于僅僅是創建了一個Programs目錄的映射操作,該動作并不敏感,該弱風險行為安全軟件通常會放行。
銀狐最終利用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機制,實現在開機啟動時將隨后wofld類型后綴文件寫入O盤下Startup目錄內??梢钥吹剑颂帉懭雴勇窂轿恢脼镺:\Satrtup下,由于該路徑并不敏感,所以雖然部分安全軟件監控了PendingFileRenameOperations操作,但依舊會對其放行。
由于O盤下Startup此時正好被映射到系統盤啟動目錄,隨機類型文件在開機時被寫入啟動目錄,隨機類型文件有機會得到執行。又由于隨機后綴文件的打開被關聯到下載目錄內的木馬EXE程序,故系統拉起執行了惡意后門。
由于是在開機過程完成的O盤映射目錄文件寫入,且該操作由Windows會話管理器(smss.exe)完成。該模塊啟動時間早于安全軟件驅動加載。最終繞過了部分終端安全軟件嚴防死守的啟動目錄監控。同時木馬啟動成功后,會再次刪掉啟動目錄內已存在的隨機后綴啟動文件,從而導致整個啟動過程在事后完全無感知。
分析整個過程,銀狐利用系統內3處與啟動項無關的弱風險篡改操作,繞過安全軟件檢測/阻斷過程,最終組合實現了一個超級隱蔽,且穩定的無痕持久化方式。
06 影響(TA0040)
銀狐團伙以高度定向性、技術復雜性和社會工程欺騙性為核心,借助其不斷演進的對抗性技術組合(安全對抗、內存駐留、持久化創新、 隱蔽性增強、利用合法服務通信)及多維度誘騙策略(如熱點時事釣魚、熱門應用偽裝),已經構建起“傳播-滲透-控制-竊取-詐騙”的完整攻擊鏈路。
當銀狐木馬成功植入系統,攻擊者則進一步嘗試控制主機。通過遠程控制主機桌面,進一步嘗試竊密,操作主機開展詐騙等行為,被攻擊主機可能出現以下系統異常行為。
● 社交軟件大量發送虛假詐騙消息。
● 虛擬財產轉賬過程莫名其妙重定向到黑客賬戶內。
● 系統桌面鼠標莫名自動點擊,攝像頭自動打開。
● 系統內部分系統進程頻繁外聯可疑地址。
● 系統內工作資料存在打開翻動痕跡。
● 系統內軟件/系統賬號被頻繁異常登錄。
● 系統安全(本地防火墻、殺毒軟件)防護運行異常。
● 任務管理器中的可疑隨機進程CPU占用異常,無法結束。
07 防護建議
● 提高警惕,謹防釣魚攻擊:切勿隨意打開來歷不明的鏈接、點擊接收未知來源的郵件附件或下載安裝非可信渠道的應用,對微信群、QQ 群等社交媒體傳播的非官方通知和程序保持高度警惕。
● 謹慎處理敏感信息:涉及個人敏感信息輸入(如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或錢財轉賬時,務必謹慎核對信息來源與用途,確保操作安全合法。
● 及時部署安全軟件:建議部署終端安全軟件,開啟釣魚防護和實時監控功能,并保持系統與安全軟件版本及時更新,以具備最新防護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www.www6417000.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