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全球今熱點:電商“套路”報告出爐 網購需防范“保價、低價、特價”陷阱

來源:沈陽網  

臨近年底,“雙11”“雙12”等電商促銷頻頻,尤其是直播電商呈現出極強的爆發性。近期,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直播電商“套路”報告。

“套路”一:虛假宣傳活動提現難

據報告介紹,部分平臺為了拓展新客源,往往會通過獎勵活動刺激老用戶拉動新用戶。有一位消費者為了得到獎勵,幫助平臺拉新,好不容易攢了1700多元的獎金,結果六七天一直提不了現,詢問客服一直敷衍了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位消費者表示自己的賬號沒有問題,但是就是沒有找到解決方式。

“套路”二:折扣商品遲遲不發貨

在投訴的事件中,部分直播電商的商家為了獲取流量,往往會打出“低價促銷”的招牌,更有甚者會喊出“9.9元搶手機”等口號,在各種手法的引誘下,消費者極容易上當,而對于成功搶到低價產品的消費者,商家往往會以發貨問題使消費者取消訂單。一位消費者在直播間搶購折扣商品,商品頁面明確標注承諾15天內發貨,但15天后還沒發貨。

“套路”三:商品存在質量問題

報告顯示,商品質量問題是電商平臺的通病,由于消費者無法設身處地觀察產品,從而導致消費者對于產品本身的質量認知是不夠清晰的,再加上直播電商的主播往往會以各種話術引導下單,下單時的消費者往往不夠理智。

消費者發現上當后,于是聯系商家和平臺,也一直未見處理。建議消費者投訴至客服處理。

消費提示:當心“保價、低價、特價”

專家提示大家,網購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當心“保價”一定要小心保價、低價和特價宣傳。部分商家通過“同款商品不同鏈接”等設置,有意繞開“價格保護”,或者通過發優惠券等方式變相降價,規避平臺設置的保價服務。

了解規則因為各家平臺保價和退差價的規則不一,規則較為復雜,所以導致其適用起來較為困難。消費者一定要仔細閱讀平臺規則,注意其保價時間及價格構成,例如,保價時間是7天還是15天,其價格構成是否包含店鋪優惠券或者平臺優惠券。

警惕“低價”因為有可能是“套路”。直播購物時消費者容易受主播情緒和庫存緊張氛圍影響,更加容易“沖動消費”。在購買前應該理智甄別,不要沖動消費,購物前查看下店鋪的評分和商品的評價,否則容易出現直播的廣告描述與到手貨物不符的情況。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鄧麗婧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傳感物聯網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